【摘 要】
:
目的 探讨黄斑转位手术前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的设计及其应用. 方法对具有典型性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SCNV)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2例42只眼和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分析研究黄斑部SCNV的实际面积、中心凹的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 结果黄斑部SCNV的实际面积0.39~18.00 mm2,平均(3.08±3.22) mm2.设计最小向上转
【机 构】
:
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0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黄斑转位手术前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的设计及其应用. 方法对具有典型性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SCNV)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2例42只眼和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分析研究黄斑部SCNV的实际面积、中心凹的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 结果黄斑部SCNV的实际面积0.39~18.00 mm2,平均(3.08±3.22) mm2.设计最小向上转位距离67~2 240 μm,平均(845.72±425.23) μm;最小向下转位距离53~2 430 μm,平均(912.17±547.77) μm.设计最小向上转位角度1~ 32°,平均(13.23±6.68)°;最小向下转位角度1~35°,平均(14.06±8.46)°.设计最小向上和向下转位距离差值在500 μm以上者16只眼,占30.19%;设计最小向上和向下转位角度差值在10°以上者11只眼,占20.75%. 结论黄斑转位手术前对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进行设计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阐明不同取材部位和方法对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按照常见的吸脂部位(腹部、臀部和四肢)和吸脂方法(负压吸引法和注射器抽吸法)分4组获取脂肪组织共42例,进行人脂肪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促分化剂作用9、28 d后,分别行尼罗红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细胞分化比例和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用SPSS 10.0中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Mann-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4.6-2000.12间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者86例住院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4例男性在随访结束时发生尿毒症,病程(115
急性期后心肌梗塞病人(PMIP)进行适宜运动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及降低疾病复发率.通过对101名男性PMIP渐增负荷实验,测定和评价心脏康复早期的PMIP运动中的生理反应,为制定PMIP康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胶原形成作用的影响 .方法 :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由四氯化碳 (CCl4)诱导 .36只Wister大
肠套叠在小儿发生较多,成人较为少见[1],因而腹部侧伤后发生肠套叠报道甚少.我科于2003年抢救治愈成人腹部创伤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继发肠套叠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研究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高征(PIH)大鼠子宫动脉血流及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妊娠的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A):自孕14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d.实验组1(B1)、实验组2(B2):皮下分别注射左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2.5mg/100g、6.25mg/100g,余同A.手术组(C): 孕14d行右TCST,余同B1.
目的 :研究黄芪当归合剂 (A&A)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 ,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 15例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于颅内者12例,椎管内者3例.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手术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0例.病理检查黑色素瘤10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4例,无色素性黑色素瘤1例.10例获得随访,9例死亡,1例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
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上海市汉族人群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类型与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及为进一步研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男性、年龄≥50岁、吸纸烟者、汉族、上海市稳定居住的居民,以病情稳定期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将受试者分为2组:FEV1/FVC≤70%为吸烟有COPD组(A组,69例)和FEV1/FVC>7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疗效.方法脊椎血管瘤59例,女36例,男23例.57例有脊椎局部疼痛和(或)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6例曾在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椎板减压加部分肿瘤切除术后复发.采用深部X线、电子线、60Co γ线、6~8 MV X线等照射,总剂量28~90 Gy,中位剂量40 Gy.结果54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7.0%;其中剂量30~40Gy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