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在电视台工作,并不清闲。由于买房在即,我便想向她取经:怎么忙里偷闲把房子装修出来。她指着墙上的一些装饰说,知道吗?这间房子的装修,除了那些装饰是我贴上去的,剩下的全是老爷子操心给装修的。她说,本来是找了一家装修公司,可从一开始,老爸就嫌贵,从2万元一直降到了8000元。
那段时间,她很愤怒。家里就他们姐弟两个,而为了送弟弟出国留学,老爸已经在他身上花了近10万元,她好不容易买个房子,这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别人压价。心里郁闷,嘴上也不闲着,想到什么,马上就说出来。
老爸脾气也暴躁,三说两说,两个人就吵翻了,然后是老爸气呼呼地从她的房子里离开,嘴里还说,你随便,我再也不管你了!可常常在第二天,她回到房子里,还会看到他在那里指挥工人爬上爬下地装修。
买圈椅的时候,她看上了一套连茶几在内的圈椅,可老爸非说,同样的东西,在更远处的一个批发市场更便宜。她也索性赌气,再也不提圈椅的事。没想到,老爸却拉着叔叔,周末跑到那个批发市场,帮她买回了圈椅和茶几。她当时一看就乐了,不仅与她看的那个大致相同,而且价格也相同,加上油费、吃饭什么的,反而贵了很多。可是,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她发现,老爸挑的比家具城的那个舒服很多。
她坐在那里,抬起手拿茶几上的电话,高度也恰到好处。再看墙壁,虽然没有刷成自己最喜欢的粉色,但这种纯白的颜色,确实能给自己带来宁静。想了很久,她决定给老爸打个电话。那天已很晚,老爸很久才接电话,她激动地说,爸,谢谢你,椅子坐着很舒服,是我坐过的最舒服的椅子。
老爸在电话里低声笑着,这孩子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搭错筋了吧,好好睡,明天还要早起呢。不过就是普通的话,她的眼泪却掉下来了。她低低地在电话里说,爸,对不起。她知道,老爸不过是一个小公务员,不贪不占,并没有多少积蓄。
又过了几天,正在台里编片子的她,接到了老爸的电话。电话里,老爸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孩子,对不起,其实,在爸心里你们两个都是一样的,你买房子、装修,爸没本事,只能帮你这么多。说着,竟然哽咽。
后来她才知道,那天老爸喝了不少酒。而她打电话的那晚,老爸一夜未眠。老爸对老妈说,不管怎么样,亲情不会骗人,总是能等来喜悦和理解的。
她讲完了,轻轻擦拭眼角,那是有欢喜的泪。
我做创意总监时,曾经想招一个美编。老总开出了很苛刻的条件:要带作品来。
天下大雪,这个城市好久没有这么大的雪了。刚上班不久,前台就告诉我,有人找,说是应聘的。
她进来了,是一个50多岁的女人,腋下夹着一卷纸。看到我,有些不知所措,她把纸递上来,说,这个作品是我女儿的,她今天没法过来。
我展开作品,是一幅3D设计图,看得出来,她女儿很有功底,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我点点头,然后向她要了联系方式,随口说了句,你下去等消息吧。
下班后,我走出大楼,抬头看了一眼阴霾的天,突然,身边有个怯怯的声音喊我。
回过头,竟然是她。她站在那里,很期待地看着我,你说过让我下来等消息的。
我笑了,不是要电话号码了吗?是让你回去等消息。她怔了怔,似乎没想到是这样,继续问,是不是有希望?关于希望,我不知怎么回答她,可是,从她的眼中,我看出了一点我不忍心回绝的东西。我点头,看她喜悦地走远。大雪的天气,大厅里没有空调,她竟然足足站了4个小时!
后来,我特意通知了那个女孩,不仅是因为她母亲,还因为她的才气。她过来时,是满脸不如意的模样。她与我们前台接待在一个学校里待过,有些熟悉。原来,她不想待在这个城市,一心想着去上海或是深圳,说那里才有自己发展的目标。
我把前台喊过来,打听她的情况。前台接待说,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十分娇惯。上大学那几年,她母亲几乎年年都要去那个城市里小住几个月,租了大学附近的房子,因为放心不下她。
我心里,已然明白。
轮到她面试的时候,我让她设计一位母亲在冰天雪地里等孩子回家的画面,不用绘草稿,直接用语言表达。她确实小有才气,口若悬河,天气、时间、环境甚至连暖与寒的对比都说出来了。
身邊的老板很满意。就在此时,我说,你知道吗?你妈妈把你的作品送来时,因为听错了一句话,在寒冷的大厅里等了4个小时。
她沉默了,所有人都沉默了。
后来这个女孩留了下来,在公司聚会时与我谈心,她说,就在那一刻,自己突然明白了母亲一直在等什么,在等自己留下来,留在让她永远不会担心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晚了,却没有等到母亲下班。他知道,母亲常常加班加点,他就蹲在那里等。邻居劝他,先到我们家里吃饭吧,他不,他相信一定会等到母亲的。
母亲很晚下班时,他的视线已经变得模糊了,可是看到胡同口的身影,还是快乐地飞奔上去,第一句话:妈,可等到你了。
这句话几乎伴随了他的整个小学时期。说这句话时的兴奋、激动、喜悦,历历在目。
长大后,他去了外地工作,买了车,买了房。也曾想过把父母接到城里来生活,可是因为不自由,或是因为不方便,他告诉自己,再等等吧。
城市离家不远,他每星期回家一次,开着车,6点出发,8点到家。可有一天,因为帮一个朋友办事,他出发晚了,手机恰恰又没了电。往家里赶,偏偏在出城时遇到堵车,一切慢吞吞的事情挤在一起,他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快到家时,远远地,车灯前映出一个人影,焦急、紧张地张望。是母亲,他下车的第一步,母亲说了句,哎呀,可等到你了。一句话,就那样穿越了他数十年的时光,一下子扑面而来,让他几乎透不过气。
他就那样,怔在了车前,良久,才走到帮着他提行李的母亲身前,抱住母亲,说了句:妈,我也等到你了。
他把父母接到了城里,每天按时下班回家。后来他换了大房子,结了婚,每次给下属开会或是聚餐,他总是要下属早点回家,他说,别让亲情等太久。
他常说,世上最持久最恒久的感情是亲情,不管是否有伤害、有动摇、有忽略,因为那一份绵久淳厚的情在那里等,总是会等到谅解、等到坚定、等到在乎的。因为这种感情,不是两人相遇后产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血浓于水。
(摘自《做人与处世》)
那段时间,她很愤怒。家里就他们姐弟两个,而为了送弟弟出国留学,老爸已经在他身上花了近10万元,她好不容易买个房子,这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别人压价。心里郁闷,嘴上也不闲着,想到什么,马上就说出来。
老爸脾气也暴躁,三说两说,两个人就吵翻了,然后是老爸气呼呼地从她的房子里离开,嘴里还说,你随便,我再也不管你了!可常常在第二天,她回到房子里,还会看到他在那里指挥工人爬上爬下地装修。
买圈椅的时候,她看上了一套连茶几在内的圈椅,可老爸非说,同样的东西,在更远处的一个批发市场更便宜。她也索性赌气,再也不提圈椅的事。没想到,老爸却拉着叔叔,周末跑到那个批发市场,帮她买回了圈椅和茶几。她当时一看就乐了,不仅与她看的那个大致相同,而且价格也相同,加上油费、吃饭什么的,反而贵了很多。可是,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她发现,老爸挑的比家具城的那个舒服很多。
她坐在那里,抬起手拿茶几上的电话,高度也恰到好处。再看墙壁,虽然没有刷成自己最喜欢的粉色,但这种纯白的颜色,确实能给自己带来宁静。想了很久,她决定给老爸打个电话。那天已很晚,老爸很久才接电话,她激动地说,爸,谢谢你,椅子坐着很舒服,是我坐过的最舒服的椅子。
老爸在电话里低声笑着,这孩子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搭错筋了吧,好好睡,明天还要早起呢。不过就是普通的话,她的眼泪却掉下来了。她低低地在电话里说,爸,对不起。她知道,老爸不过是一个小公务员,不贪不占,并没有多少积蓄。
又过了几天,正在台里编片子的她,接到了老爸的电话。电话里,老爸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孩子,对不起,其实,在爸心里你们两个都是一样的,你买房子、装修,爸没本事,只能帮你这么多。说着,竟然哽咽。
后来她才知道,那天老爸喝了不少酒。而她打电话的那晚,老爸一夜未眠。老爸对老妈说,不管怎么样,亲情不会骗人,总是能等来喜悦和理解的。
她讲完了,轻轻擦拭眼角,那是有欢喜的泪。
我做创意总监时,曾经想招一个美编。老总开出了很苛刻的条件:要带作品来。
天下大雪,这个城市好久没有这么大的雪了。刚上班不久,前台就告诉我,有人找,说是应聘的。
她进来了,是一个50多岁的女人,腋下夹着一卷纸。看到我,有些不知所措,她把纸递上来,说,这个作品是我女儿的,她今天没法过来。
我展开作品,是一幅3D设计图,看得出来,她女儿很有功底,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我点点头,然后向她要了联系方式,随口说了句,你下去等消息吧。
下班后,我走出大楼,抬头看了一眼阴霾的天,突然,身边有个怯怯的声音喊我。
回过头,竟然是她。她站在那里,很期待地看着我,你说过让我下来等消息的。
我笑了,不是要电话号码了吗?是让你回去等消息。她怔了怔,似乎没想到是这样,继续问,是不是有希望?关于希望,我不知怎么回答她,可是,从她的眼中,我看出了一点我不忍心回绝的东西。我点头,看她喜悦地走远。大雪的天气,大厅里没有空调,她竟然足足站了4个小时!
后来,我特意通知了那个女孩,不仅是因为她母亲,还因为她的才气。她过来时,是满脸不如意的模样。她与我们前台接待在一个学校里待过,有些熟悉。原来,她不想待在这个城市,一心想着去上海或是深圳,说那里才有自己发展的目标。
我把前台喊过来,打听她的情况。前台接待说,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十分娇惯。上大学那几年,她母亲几乎年年都要去那个城市里小住几个月,租了大学附近的房子,因为放心不下她。
我心里,已然明白。
轮到她面试的时候,我让她设计一位母亲在冰天雪地里等孩子回家的画面,不用绘草稿,直接用语言表达。她确实小有才气,口若悬河,天气、时间、环境甚至连暖与寒的对比都说出来了。
身邊的老板很满意。就在此时,我说,你知道吗?你妈妈把你的作品送来时,因为听错了一句话,在寒冷的大厅里等了4个小时。
她沉默了,所有人都沉默了。
后来这个女孩留了下来,在公司聚会时与我谈心,她说,就在那一刻,自己突然明白了母亲一直在等什么,在等自己留下来,留在让她永远不会担心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晚了,却没有等到母亲下班。他知道,母亲常常加班加点,他就蹲在那里等。邻居劝他,先到我们家里吃饭吧,他不,他相信一定会等到母亲的。
母亲很晚下班时,他的视线已经变得模糊了,可是看到胡同口的身影,还是快乐地飞奔上去,第一句话:妈,可等到你了。
这句话几乎伴随了他的整个小学时期。说这句话时的兴奋、激动、喜悦,历历在目。
长大后,他去了外地工作,买了车,买了房。也曾想过把父母接到城里来生活,可是因为不自由,或是因为不方便,他告诉自己,再等等吧。
城市离家不远,他每星期回家一次,开着车,6点出发,8点到家。可有一天,因为帮一个朋友办事,他出发晚了,手机恰恰又没了电。往家里赶,偏偏在出城时遇到堵车,一切慢吞吞的事情挤在一起,他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快到家时,远远地,车灯前映出一个人影,焦急、紧张地张望。是母亲,他下车的第一步,母亲说了句,哎呀,可等到你了。一句话,就那样穿越了他数十年的时光,一下子扑面而来,让他几乎透不过气。
他就那样,怔在了车前,良久,才走到帮着他提行李的母亲身前,抱住母亲,说了句:妈,我也等到你了。
他把父母接到了城里,每天按时下班回家。后来他换了大房子,结了婚,每次给下属开会或是聚餐,他总是要下属早点回家,他说,别让亲情等太久。
他常说,世上最持久最恒久的感情是亲情,不管是否有伤害、有动摇、有忽略,因为那一份绵久淳厚的情在那里等,总是会等到谅解、等到坚定、等到在乎的。因为这种感情,不是两人相遇后产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血浓于水。
(摘自《做人与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