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174-01
在谈话类广播节目中,现场交流进行得好不好,不仅是对主持人主持功底的考验,更是检验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认真把握好现场交流的三个“度”。
首先,把握好节目氛围轻松的“度”
实践告诉我们,凡是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总是对节目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要集中精力,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想和自身的经历介入,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节目参与者,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激起嘉宾和听众参与谈话的热情。在做节目时往往发现,有不少平时表达能力不错的作家、学者以及某一领域的专家,由于缺乏参与广播谈话的经验,一坐在话筒前,就变得拘谨、僵硬起来,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自然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话筒,势必会有紧张的表现,而在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空话、套话多了,自己的真心话少了。这就需要主持人加强与嘉宾的沟通,让参与者放松心情,保持日常生活的常态,说出不加修饰的心里话。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深有体会地写到:“好的谈话就像漫步聊天,话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却不会偏离主题。一会儿,你是谈话的组织者,一会儿,他是谈话的发起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因为轻松,所以避免了言不由衷。”由此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对于谈话类节目多么重要。
其次,把握好主持人和嘉宾状态真实的“度”
谈话类节目最忌讳的是主持人或嘉宾不能进入状态,造成主持人不像主持人、嘉宾不像嘉宾的局面,其中的一方或双方不能以真实状态面对话筒、面对听众。因此,这就需要主持人掌握一些方法、技巧,还自身和嘉宾以真实的状态。主持人应淡化主持意识,以真实本色真诚地融入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这种率先进入常态的表现自然会给嘉宾一种示范,对方容易以常态谈话。
还以崔永元为例,他每次录制节目前,都要在现场作一下“热身”,或讲个故事或说个笑话,使现场被一种轻松的气氛包围着,节目很顺利地进入到录制阶段。正因为崔永元没有被主持人的身份框住,而是以最本色、最自然的状态面对大家,让大家觉得他就像自己的一个熟人、一个朋友,因而和他交流也就不需要太多顾虑。
另外,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各自行为规范的差异。这就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营造一个嘉宾最容易接受的氛围。这就需要主持人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以此来增强交流互动效应。主持人谈话的起点和归宿都要落在参与者身上,这样才能引起或激发参与者和嘉宾的及时反馈互动,使双方能迅速进入节目需要的状态。
再次,把握好亲切、幽默的“度”
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它可以消除嘉宾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心理上的亲切来自诚挚、平等,所以,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最大可能地保持亲切平易的心态是建立交流沟通的必要条件。
幽默感是进行对话的最佳“润滑剂”,所追求的是审美心理的愉悦和发自内心的笑意,它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含而不露地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领悟,它不是语言技巧的卖弄,而是时刻注意接受对象的接受水平和情绪反应。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当语言俏皮,蕴藏智趣,亦庄亦谐,巧说反语,故意曲解,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嘉宾和听众的情绪。
话又说回来,亲切感也好,幽默感也罢,在节目中都应是有限度的。把握好这个“度”;节目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张弛有度,把握不好这个“度”,节目就有可能让人觉得俗气,就有可能走向失败。
另外,亲切感、幽默感还表现在主持人的反应敏捷、语言流畅上,如果说起话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嘉宾和听众都不明白你的意图,又如何进一步交流呢?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锤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另外,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主持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嘉宾、听众进行交流,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让听众听起来是主持人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吸引和打动听众。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氛围下的语言表达需要,可以适当运用夸张、含蓄等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技能,如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只有做到了这些,主持人对语言驾驭自如,使语言表达富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听众听起来轻松自如。
在谈话类广播节目中,现场交流进行得好不好,不仅是对主持人主持功底的考验,更是检验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认真把握好现场交流的三个“度”。
首先,把握好节目氛围轻松的“度”
实践告诉我们,凡是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总是对节目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要集中精力,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想和自身的经历介入,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节目参与者,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激起嘉宾和听众参与谈话的热情。在做节目时往往发现,有不少平时表达能力不错的作家、学者以及某一领域的专家,由于缺乏参与广播谈话的经验,一坐在话筒前,就变得拘谨、僵硬起来,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自然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话筒,势必会有紧张的表现,而在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空话、套话多了,自己的真心话少了。这就需要主持人加强与嘉宾的沟通,让参与者放松心情,保持日常生活的常态,说出不加修饰的心里话。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深有体会地写到:“好的谈话就像漫步聊天,话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却不会偏离主题。一会儿,你是谈话的组织者,一会儿,他是谈话的发起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因为轻松,所以避免了言不由衷。”由此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对于谈话类节目多么重要。
其次,把握好主持人和嘉宾状态真实的“度”
谈话类节目最忌讳的是主持人或嘉宾不能进入状态,造成主持人不像主持人、嘉宾不像嘉宾的局面,其中的一方或双方不能以真实状态面对话筒、面对听众。因此,这就需要主持人掌握一些方法、技巧,还自身和嘉宾以真实的状态。主持人应淡化主持意识,以真实本色真诚地融入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这种率先进入常态的表现自然会给嘉宾一种示范,对方容易以常态谈话。
还以崔永元为例,他每次录制节目前,都要在现场作一下“热身”,或讲个故事或说个笑话,使现场被一种轻松的气氛包围着,节目很顺利地进入到录制阶段。正因为崔永元没有被主持人的身份框住,而是以最本色、最自然的状态面对大家,让大家觉得他就像自己的一个熟人、一个朋友,因而和他交流也就不需要太多顾虑。
另外,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各自行为规范的差异。这就要求主持人以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营造一个嘉宾最容易接受的氛围。这就需要主持人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以此来增强交流互动效应。主持人谈话的起点和归宿都要落在参与者身上,这样才能引起或激发参与者和嘉宾的及时反馈互动,使双方能迅速进入节目需要的状态。
再次,把握好亲切、幽默的“度”
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它可以消除嘉宾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心理上的亲切来自诚挚、平等,所以,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最大可能地保持亲切平易的心态是建立交流沟通的必要条件。
幽默感是进行对话的最佳“润滑剂”,所追求的是审美心理的愉悦和发自内心的笑意,它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含而不露地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领悟,它不是语言技巧的卖弄,而是时刻注意接受对象的接受水平和情绪反应。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当语言俏皮,蕴藏智趣,亦庄亦谐,巧说反语,故意曲解,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嘉宾和听众的情绪。
话又说回来,亲切感也好,幽默感也罢,在节目中都应是有限度的。把握好这个“度”;节目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张弛有度,把握不好这个“度”,节目就有可能让人觉得俗气,就有可能走向失败。
另外,亲切感、幽默感还表现在主持人的反应敏捷、语言流畅上,如果说起话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嘉宾和听众都不明白你的意图,又如何进一步交流呢?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锤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另外,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主持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嘉宾、听众进行交流,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让听众听起来是主持人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吸引和打动听众。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氛围下的语言表达需要,可以适当运用夸张、含蓄等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技能,如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只有做到了这些,主持人对语言驾驭自如,使语言表达富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听众听起来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