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奥”变奏曲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30: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建筑特展
  时间:6月28日 - 8月9日
  地点: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佟麟阁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位牺牲的高级将领。这位河北保定满族人曾经追随冯玉祥参加护国讨袁运动,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1937年抗战伊始即殉国,当年7月被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正因如此,抗战胜利后,北京原来的南沟沿路被改名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7月初的某天,晴朗,无霾,我从长椿街地铁站出来,折入佟麟阁路,找寻始建于1907年的中华圣公会教堂。教堂的历史其实比佟麟阁路的路名历史来得更悠久一些。它是圣公会在北京兴建的第一座教堂,也是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和主教座堂,1949年,随着圣公会逐渐退出中国大陆,教堂成为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库房,1990年代又为某港资企业所购得,成为该企业的办公场所。至于那天我敲门而不得应,遂冒昧地推门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它又成为了一位台湾建筑师—“30×30: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的建筑作品展。
  话说那么多,其实无非是想点出展览所处的那一点“混杂”的味道:它连接着晚清(教堂所在地,原是晚清刑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动荡和改革开放,直到今天大体恢复原貌;它也连接着西方和东方,前者尝试将主的旨意带入这个古老的国度,最后却不得不折翼而返,空余一座灰砖教堂,厕身于快捷酒店、研究所和建筑师事务所之间,留予后来人寻觅而来。就是在这样的“混杂”中,姚仁喜的建筑模型们因此具有了奇妙的味道。
  不过,姚仁喜是谁?建筑行外的读者也许不会熟悉这个名字,但如果提及《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许多人应该不会陌生—该书的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风靡全球的上师,而姚正是这位仁波切的弟子和本书中文版的译者。当年该书风行全国,至今洛阳纸贵,但也是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姚仁喜的佛弟子的身份。而这一身份,其实与他的建筑有着莫大的关联。
  喜欢建筑的人也许听说过台湾有一座“水月道场”,是已逝的禅宗大德圣严法师委托建造的法鼓山农禅寺,而建筑师就是姚仁喜。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实都值得大书一笔:姚仁喜曾经多次在讲座的场合回忆,圣严法师发愿重建农禅寺,并在入定中“看到”过禅寺的样子。姚请师详示,法师遂赠六字:“水中月,空中花”。姚仁喜就是在这六字箴言的启示下,开始了农禅寺的设计。一个月后,姚将草图和方案模型呈之于师,圣严法师沉默片刻,只说了三个字:“有点像。”获法师首肯之后,姚仁喜于是一步步深入方案,最后定型修建成今日的模样。
  清华大学的两位博士王南和袁牧就此案例写过一本袖珍本的《农禅寺水月》,在书中作者感叹:二人对于该建筑的“策划”,完全不同于寻常业主与建筑师(即所谓“甲方乙方”)之间的例行公事,倒更像是一则禅宗公案。
  就像油画的鉴赏一样,单凭图片或转述,很难真正理解感受建筑的美。如果你看水月道场的“标准照”,美固然美矣,但无法有身临其境之感。王、袁二位出于研究之故,曾多次造访农禅寺,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多少可以感受到那座布局简单的现代佛寺的奥妙:
  清晨无风之时,如镜般的水池倒映着农禅寺深灰色的剪影和背后远山深灰色的轮廓;
  旭日东升,寮房二层遮阳板上镂刻的《金刚经》被投射于内墙的墙壁,并随着太阳缓缓游动;
  正午强光直射,农禅寺大殿柱廊里巨大的黄色布幔随微风飘动,而被微风拂动的水面也让大殿倒影逐渐模糊;
  下午若有暴雨,水面波涛浮泛,雨过天晴,寮房二层上的《金刚经》又倒映在了东广场未干的水渍中;
  黄昏时分是农禅寺光影戏剧的高潮:随着日头西偏,农禅寺大殿西侧木墙上镂刻的《心经》被夕阳照亮,经文随之在地上、墙上、廊柱上游走,灵动庄严,殊胜之极,即便不是宗教徒,也会为之震撼;
  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金刚经》和《心经》又为室内灯光所照亮,如有皓月当空,在大殿的东南角可见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至此,圣严法师所说的“水中月”的意境终于完整呈现。
  姚仁喜曾说农禅寺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没有“形”的一个,而《农禅寺水月》一书则将此杰作誉为“大象无形”:“在姚仁喜大多数的作品中,对空间戏剧性的追求一直是其重要主题,然而在农禅寺中,空间的戏剧性却不再表现为一种精心的设计,而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或者说,建筑师已经将戏剧性交给大自然去表现了。”在中华圣公会教堂,农禅寺的模型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寺庙水池的部分反射着教堂东窗的光,驻足静观,不禁让人想象和神往,如果在实地,天空、云彩、日月星辰、风雨山水,一日的晨昏变化,一年的四季更迭,会给居者和观者制造什么样的禅机。
  姚仁喜于1975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1978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出道以来,作品屡获嘉奖,姚本人更于2014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Hon. FAIA),为台湾首位获此殊荣的建筑师。
  他曾在老六的《读库》组织的讲座上谈自己的建筑理念:用“堂奥”二字来描述自己对建筑设计和意境的追求:“从字面上,‘堂’即厅堂、正室,亦即敞开大门时,即刻可见之景象。‘奥’则指内室、深院,或隐藏于大门之后、无法当下见到之处。以建筑语汇进一步说,‘堂’所代表的是明白彰显,具体的面向,诸如造型、色彩、质感、构造、功能等;而‘奥’则是隐晦暧昧,抽象的面向,例如非实质的光影、气流或空间等。更深一层探究,建筑与社会、历史、文化甚至人性的联系,都属于‘奥’的范畴。因此,‘堂奥’两个字代表了建筑的整体。”
  因此,即便只是建筑模型,你也可以从那精巧严谨中看到一位建筑师脑中理想的建筑,他如何因地制宜,构建空间,引导风水,营造光影,并最终在人与物的尺度上达到平衡和谐。“30×30: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场”一展所陈列的,基本上囊括了姚仁喜在过去三十年的建筑实践中建成或未建成的作品,类型则包括大学、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私人住宅、酒店和现代佛寺,比如他早期的代表作—台中现代佛寺养慧学院、清水混凝土杰作元智大学建筑群和汉德民生大楼,还例如他在中国大陆所涉及的乌镇剧院、黄山城市展示馆、南京佛手湖轩、函谷山庄等等。
  参观的当时将近正午,因此访客稀少,教堂里天光自八角亭式的钟楼和东西两侧排窗射入,令人顿生宁静。我无法一一赘述姚仁喜先生建筑作品的详情,只是深感其展览的奇妙—那是微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碰撞,图纸、照片、模型乃至实际的构件散落不同的展览箱上,彼此勾连,又彼此生发意义。它们勾引观者进一步“一窥堂奥”的兴趣,也让人产生恍如隔世之感:圣坛上,天主早已逃遁,倒是那些散落教堂四处,时而泾渭分明、时而幽隐不见的光影,仿佛承接了某个更高的存在者的灵性。
其他文献
男孩和女孩  像他们的父母那样  在拔草  男孩的姑妈朝脸上擦粉  女孩正哀悼一只猫  有时候  他停下来  看手背  也看看自己的脚跟  那些草  一直到她的膝盖  如果不让它们枯掉  谁来除害虫  男孩和女孩  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
期刊
7月,皮肤学护肤品领导品牌雅漾在上海、北京等8个城市分别举行了夏季新品发布会,全新推出至柔洁肤产品—雅漾净柔洁面摩丝!针对肌肤护理的第一步—清洁,雅漾皮肤学护肤研究室全新推出了净柔洁面摩丝,可温和清洁敏感肌肤,每日早、晚两次使用,令肌肤瞬间清爽洁净、重焕健康光彩。
期刊
恶魔在睡梦中轻声低语  像落入陷阱  梦触犯身体  发出刺耳的噪声  一种天生的女性气质  使他就范  看上去不适合  他可以走过来走过去  像《聊斋》中的女狐  哪怕他什么也听不出  这个高大的化了淡妆的男人  你可以尝试把手放在他肩上  轻轻拍打  对世界完全丧失了耐心的人儿  闪烁不足,如这个星球上  拯救者的脸  他的反抗如此强烈  又极端疲倦、虚弱  反省、抵抗、错误  慢慢又回复到过去
期刊
一名荷兰建筑师为绿色城市住宅的未来引入了一个独特的概念:一个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21世纪房屋。这个OAS1S房屋是受到树木的启发设计的。这些树屋有木头和树叶,能收集阳光和水,还提供氧气、荫凉和食物。这些高大、修长、可拆卸的房屋是6×6×12米的树状结构,设有壮观的植被立面。这个基本建筑被设成1的形状,给人们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感觉。每个房屋都与其他房屋相联系,营造出森林区域的感觉,在一个有机、
期刊
(诗剧“大秦帝国”片断)  一群向北的斑头雁家族说  “认识它吧,不可停留此地”  两只下雪前闲逛的乌鸦说  “瞧,它还活着”  每个稻草人  都先在天空中助跑后再落地  —从地平线上归来  冬天来临前  有人会来给它点上一把火  让它安安静静燃烧  一夜之间  平原上稻草人军队  消失得无影无踪  踏着十二月的初雪  影子一样蒙着面  稻草人翻过田埂和篱笆  孩子们列队欢呼:  “打!打倒!稻草
期刊
车子在笔直的海岸线道路上行驶,两旁的椰子树原生林和小村落慢慢地被抛在身后。没有红绿灯,只有偶尔跨越马路的流浪狗。  《自在的旅行》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  摄影:[日]若木信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松浦弥太郎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1965年出生于东京。创办了个性书店COWBOOKS,现任日本《生活手帖》总编辑。他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被称为“全日本
期刊
记者:家族信托的配资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来操作?  Robert:在我看来关键的一点,是在考虑资产配置时,要从家族的整个资产来看。比如有的家族是矿业、是快消品,但也有家族是有高科技的公司,拥有的是成长型的资产,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其他因素来降低风险,比如抗通胀的那类。  记者:中国的家族企业开始接触信托,是从2013年开始的,这段时间才一年多。中国的经验不是很丰富, 你有什么良好的建议可以给中国的
期刊
少年时代,刘克襄在自然里找到了信仰,找到了生活的力量。  如今,他希望把这些故事,留给未来的少年。  刘克襄 台湾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十余年。作为台湾人,刘克襄把一生的经历都投入到“土地”上去。而今他是纵情山林的旅人与诗人,长期从事自然观察旅行、拍摄、绘画、书写。著有《野狗之丘》《风鸟皮诺查》《台湾鸟类研究开拓史》《野趣童年》《少年的绿皮书,我们的岛屿旅行》等。 
期刊
男人都有征服的欲望,想征服很多东西,女人、财富、世界……我认为,男人最先应该征服的是自己。  有句话叫作“人必自强而后强人”,也就是说,你先得把自己当块料,先得重用自己、提拔自己。你把自己提拔成男人了,在面对别的男人的时候,你才会有力量。征服自己实际上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角色。  当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跟学校领导一起吃饭,大家都在谈这几年在学校
期刊
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目的已从此前的『分散风险』向『主动寻求海外投资收益』转变。部分中国家族企业开始探索海外信托模式。不少家族企业认为,基于财富保全与继承,隐私保护和税务方面的明显益处,长远而言,比将财产代代赠予更划算。  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最新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12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