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及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教学上的高效率指的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既能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我认为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可以从下方面做起。
  一、教会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初中数学新教材编写的书面内容不多,可却涵盖大量新的知识点;要求训练量不多,但难度却较高。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若方法不当,盲目做大量的练习,就会身陷题海不能自拔,渐渐产生畏难心理,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了初中教学课堂,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听得较清楚,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了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技术。
  三、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乐于提问的激情。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学生可让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在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倾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高,哪组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所以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引入竞争机制的教学形式,就犹如敌我双方经过激战夺取制高点,与平时漫步攀登同一高峰时,其心情和感受是难以比拟的。矛盾、竞争、对抗与论辩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激战”。 实践证明,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比单纯平铺直叙的讲授更具吸引力,是一种高度强化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完全符合教学培养的目标和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检测才知道学习的效果,检测就会分出高下。充分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
  比如口头检测,也就是平常的课堂提问。口头测试可随时进行,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提问;课中亦可针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亦可就重点、难点开展合作探究;课后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提问。教师一定要把握提问的大方向,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因为有问有答,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必有所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又如当堂小测试,(1)每人准备一个课堂检测本,一堂课大约留5分钟左右,根据重点内容出几道小题目,当堂让学生完成上交,要求学生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这样可真实反映出学生对重点、难点掌握的程度,给教师提供科学的参考,调整授课进度;(2)若上毕业班,可一张纸測一道题,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压轴题的讲评和训练,一堂课用一半时间讲评并详细板书一道压轴题的全部解题过程和评分步骤,然后另一半时间就让学生当堂完成另一道压轴题交上来,由于限时完成,学生有紧迫感,模拟中考最后冲刺的效果非常成功;(3)也可测一套试卷中的几道题,中考复习到达一定程度后,往往无法找两个小时连续完成一套中考模拟试题,把填空、选择、解答题中的几个较难、较新的题圈出来,让学生用一节课当堂完成,这样做成绩真实,找准了漏洞,为下一步复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测试的范围虽小,但更具有针对性,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刀刃上,让学生不论在时间强度、心理压力,还是在知识重点、难点上都反复突破极点,积累了登顶的经验,这对中考尖子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带毕业班的实践证明,这些小测试是灵活而高效的。
  五、增强数学教学语言魅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的理解大部分是通过语言,如何增强数学教学语言的魅力呢?首先要求教师口齿清晰,吐字准确,以免受方言干扰,让学生产生误解,走弯路。其次,数学教学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概括性和严谨性,语言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让学生走岔路。如“三角形相似”不能说成“三角形相等”,一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要少说错话,少说废话,言简意赅,有条有理,有的放矢。最后,数学教学语言还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表演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思维保持活跃,处于一种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学语言要求生动、有趣。在每堂课的“开场白”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选择直接式、比较式、设疑式、发现式、练习式、类比式、联想式等创设教学情境,来个“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吸引学生注意力,结束语也同样重要。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教师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烈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期刊
片断作文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篇幅短小精悍,训练目标明确,反应迅速。易学、易练、易操作又不加重负担,这是一般大作文所比不了的,又是造句训练所达不到的。因此,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那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呢?  一、同步化  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结合练习题,或学特有技法,或选精彩的语言,或择独有的角度进行同步迁移训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对于景
期刊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新课程标准从学生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从教学中悟出三点做法。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从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观摩课中可以看出,合理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
期刊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时多、任务重的当属阅读教学了。但我们天天重复着“老北京的传说”,不仅让学生厌倦,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每天耕耘,但收获微薄。我们在“少慢差费”中艰难前行,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苦苦追寻着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思考自己在课上该组织学生学习怎样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教学方法是形式因素,所以教什么要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的问题关系到学生应具有怎样的语文素养,关系
期刊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头痛,让学生叫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一遇到习作就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感可发,无情可抒。学生对习作普遍存在着一种厌倦心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有事可叙,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听”、“说”、“读”、“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捕捉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和模糊点,精心设问,巧设陷阱,引导碰壁,可促使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可进行哪些类型的设问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第一,矛盾引发型。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凸现人物(或事情)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而由于
期刊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悬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
期刊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课业负担还是过重,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减负”问题上,教师担心“减负”后,教学质量滑坡。因为传统的提高质量的“招数”之一就是“加负”,很多老师喜欢搞“题海战术”。现在,这一“招数”不灵了,教师自然会担心教学质量下降。二是家长担心小学不留或少留作业,孩子学不会怎么办?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所以,学校“减压”,家长却在课后给学生报各种各样的兴趣
期刊
当今时代,虽然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时时显现,如人们往往关注尖子生、关注升学有望的所谓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对于差等生特别是学困生关注不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忧虑与不安,经过认真的深思与探究,我决定把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及对策作为尝试性的研究。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我们认为,学困生在心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绘画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