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儿童进行抽象美术教育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范畴中,似乎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种尝试,原因无外乎有两个:第一,教育者在情感上的排斥性;第二,教育者对抽象美术缺乏理解认识。
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抽象美术教育,大部分人首先考虑到的是它的可行性,以及儿童对抽象美术的接受能力。这种看法存在概念上的偏差,就儿童抽象美术教育的接受能力而言,儿童所接受的并非是抽象美术的理论知识或者对抽象画的理解,他们要接受的是如何进行创作(即创作方法),将自己对宏观世界的主观感受运用抽象绘画元素表现出来。
抽象美术产生的生理原因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我们的内心(如白日梦式睡梦)以及进行某种内向的思考活动时,精神能量就被引入心理深层,这时我们的视觉就失去其敏锐的状态,外物之间原本分明的界限就变得模糊含混,浑然一体,这样,艺术就容易表现为抽象。
1.涂鸦期:纯粹是满足自己乱涂乱画的愿望,画出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抽象绘画自身就有严肃的一面。但相对于具体画画,在画面形式上它抛弃客观事物而注重倾泻人的情感和愿望。作为涂鸦期的儿童,他绘画的目的在于满足愿望(虽然是乱涂乱画),就目的而论,在一定意义上两者存在共性,这是人生的一开始就为抽象美术教育的的可行性提供了先天的基础。
2.象征期:以图像象征某些东西,尚不能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客观面貌。抽象美术的最大特征是由纯形式因素表现的美术形式,没有任何客观重现的内容,即抽象美术作品中我们认不出任何客观形象,而画家在作品中却是有所指的。我们看见的图形与色彩,也可以说在象征期的儿童由于生理条件的制约,使他们的作品无需教化就成为抽象美术作品。
3.定型期:能表现对象某些特征,但不能准确表达对象的立体感及明暗。这些画表现了他们所知的特征而不是实际见到的特征。
以上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儿童抽象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我们无法否认儿童的绘画特点、年龄特征与抽象美术之间有很多相似、相近点,能不能进行此种教育,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而抽象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何在呢?究竟有无必要进行?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成人美术教育相比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是更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树立观念意识,这就意味着抽象美术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一、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自身价值的认识
具象写实美术通过对客观具体形象的描绘、制作来反映作者意图,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点便决定了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努力在自身周围发掘寻找一些客观实在的事物,从而用描绘来表达感受,他们创造性的体现便是寻找到的东西都能较好地重组在一起,而抽象美术教育为创造力的培养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将儿童置身于一个没有参照物,没有客观移情对象的范围中,迫使他们去重造一些东西来为自己的表达服务。重造的过程无疑就是一个纯创造的经历,儿童在此时创造的依据就只有主观思想感情了,这种思维空间的未知与无穷,表达方式的自由、不拘一格,同样也是儿童所乐于接受与追求的。
二、技术上的简单训练
技术上的训练培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虽不是关键,但是也不可置之不理。抽象绘画中,由于主观思想感情的迥异,创造出来的具有共构型的图形色彩也是不同的,这些图形、色彩的穿插、配套没有客观外形的辅助,而画面所体现的也只是单纯的形式美感。形色的绘制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训练的纯度提高,抛开了一切多余的辅助的环节,也培养了学生对造型活动的理解能力。
三、审美方面的心意识
世俗的审美观念最常出现的便是越像越好,像一定需要有客观事物的参照;而在抽象绘画中就缺少这样一个参照物,而使儿童的审美集中在画面本身,感受形、色组成的单纯形式,同时又避开了画面以外事物或引申意义的影响,使审美的纯度提高,让儿童更加确切地认识到美术中形式美的独立意义。
综上所述,抽象美术教育有别于具象美术教育,它有自身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它所呈现出的形式、内容、效果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方法与途径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前进。
這些思想有的被吸收,有的从另外的面目出现,有的得修正,有的已被部分遗忘,有的仍旧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中保持其活力。
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抽象美术教育,大部分人首先考虑到的是它的可行性,以及儿童对抽象美术的接受能力。这种看法存在概念上的偏差,就儿童抽象美术教育的接受能力而言,儿童所接受的并非是抽象美术的理论知识或者对抽象画的理解,他们要接受的是如何进行创作(即创作方法),将自己对宏观世界的主观感受运用抽象绘画元素表现出来。
抽象美术产生的生理原因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我们的内心(如白日梦式睡梦)以及进行某种内向的思考活动时,精神能量就被引入心理深层,这时我们的视觉就失去其敏锐的状态,外物之间原本分明的界限就变得模糊含混,浑然一体,这样,艺术就容易表现为抽象。
1.涂鸦期:纯粹是满足自己乱涂乱画的愿望,画出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抽象绘画自身就有严肃的一面。但相对于具体画画,在画面形式上它抛弃客观事物而注重倾泻人的情感和愿望。作为涂鸦期的儿童,他绘画的目的在于满足愿望(虽然是乱涂乱画),就目的而论,在一定意义上两者存在共性,这是人生的一开始就为抽象美术教育的的可行性提供了先天的基础。
2.象征期:以图像象征某些东西,尚不能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客观面貌。抽象美术的最大特征是由纯形式因素表现的美术形式,没有任何客观重现的内容,即抽象美术作品中我们认不出任何客观形象,而画家在作品中却是有所指的。我们看见的图形与色彩,也可以说在象征期的儿童由于生理条件的制约,使他们的作品无需教化就成为抽象美术作品。
3.定型期:能表现对象某些特征,但不能准确表达对象的立体感及明暗。这些画表现了他们所知的特征而不是实际见到的特征。
以上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儿童抽象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我们无法否认儿童的绘画特点、年龄特征与抽象美术之间有很多相似、相近点,能不能进行此种教育,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而抽象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何在呢?究竟有无必要进行?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成人美术教育相比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是更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树立观念意识,这就意味着抽象美术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一、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自身价值的认识
具象写实美术通过对客观具体形象的描绘、制作来反映作者意图,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点便决定了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努力在自身周围发掘寻找一些客观实在的事物,从而用描绘来表达感受,他们创造性的体现便是寻找到的东西都能较好地重组在一起,而抽象美术教育为创造力的培养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将儿童置身于一个没有参照物,没有客观移情对象的范围中,迫使他们去重造一些东西来为自己的表达服务。重造的过程无疑就是一个纯创造的经历,儿童在此时创造的依据就只有主观思想感情了,这种思维空间的未知与无穷,表达方式的自由、不拘一格,同样也是儿童所乐于接受与追求的。
二、技术上的简单训练
技术上的训练培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虽不是关键,但是也不可置之不理。抽象绘画中,由于主观思想感情的迥异,创造出来的具有共构型的图形色彩也是不同的,这些图形、色彩的穿插、配套没有客观外形的辅助,而画面所体现的也只是单纯的形式美感。形色的绘制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训练的纯度提高,抛开了一切多余的辅助的环节,也培养了学生对造型活动的理解能力。
三、审美方面的心意识
世俗的审美观念最常出现的便是越像越好,像一定需要有客观事物的参照;而在抽象绘画中就缺少这样一个参照物,而使儿童的审美集中在画面本身,感受形、色组成的单纯形式,同时又避开了画面以外事物或引申意义的影响,使审美的纯度提高,让儿童更加确切地认识到美术中形式美的独立意义。
综上所述,抽象美术教育有别于具象美术教育,它有自身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它所呈现出的形式、内容、效果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方法与途径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前进。
這些思想有的被吸收,有的从另外的面目出现,有的得修正,有的已被部分遗忘,有的仍旧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中保持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