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原因 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有发生,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地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势在必行。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其次,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交效或其它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再次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有其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方法、会计信息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不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便利。
1.2 产权不明晰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规则。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当受托人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就会选择不守信。所有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将通过会计造假而以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失去了建立诚信的产权制度基础,会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
1.3 执法与惩治力度不够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会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当社会中的行为人违法获利大于守法获利时,行为人便不会选择守法;当制假贩假的风险成本(即违规成本)低于为此而获取的收益时,行为人便甘愿承担这种风险。而我国相应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均缺乏力度,给造假和失信者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惩罚对象和标准弹性大、不明确、也不具体,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执法腐败问题,往往使造假和失信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1.4 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主动违法犯罪,他们的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欠缺,表现为: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另外,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时也是屈从于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的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负责人的道德水平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1 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 其一,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个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完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其二,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任何违背会计诚信的行为,最终都是企图获取非法的利益。《会计法》必须明确获得非法利益的人或集团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仅仅把会计人员推向前台,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诚信的问题的。必须让所有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面对法律的威慑力知难而退,不敢以身试法。对于违背会计诚信,强迫或具体实施会计造假者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2 明晰产权 真实世界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是行动者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行为结果。人如何行为,关键在于他所处的约束环境。产权就是一个让人说实话的约束条件,因为明晰的产权促使人们自觉追求长远利益,能保证说实话的收益不小于说假话的收益。这样一来,为了获得长期利益,社会行为人便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因此,产权是信任的基础。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建立不起来,整个社会就会没有信任可言;而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创造长久的社会和经济繁荣。
2.3 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与惩罚力度 法律和信任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性,法律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一定守法守信,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使不守法不守信的人付出更高代价,只要他一次不守信,就要让他再无翻本的机会。为此,我国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在会计方面,要协调好财政部与证监会的关系,以避免会计法规之间的漏洞和矛盾。其次,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规则,变为惩罚性处罚,惩罚力度要能事前遏制人们萌发不守信的动机。例如,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造假者无利可图,从根本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整治会计诚信问题,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建立会计行为者诚信档案,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会计人员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第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会计行为者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二是引导会计人员自省自律,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第三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2.5 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原因 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有发生,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地干扰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势在必行。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其次,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交效或其它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再次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有其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方法、会计信息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不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便利。
1.2 产权不明晰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规则。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当受托人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就会选择不守信。所有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将通过会计造假而以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失去了建立诚信的产权制度基础,会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
1.3 执法与惩治力度不够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会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当社会中的行为人违法获利大于守法获利时,行为人便不会选择守法;当制假贩假的风险成本(即违规成本)低于为此而获取的收益时,行为人便甘愿承担这种风险。而我国相应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均缺乏力度,给造假和失信者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惩罚对象和标准弹性大、不明确、也不具体,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执法腐败问题,往往使造假和失信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1.4 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主动违法犯罪,他们的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欠缺,表现为: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另外,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时也是屈从于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的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负责人的道德水平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1 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 其一,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个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完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其二,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任何违背会计诚信的行为,最终都是企图获取非法的利益。《会计法》必须明确获得非法利益的人或集团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仅仅把会计人员推向前台,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诚信的问题的。必须让所有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面对法律的威慑力知难而退,不敢以身试法。对于违背会计诚信,强迫或具体实施会计造假者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2 明晰产权 真实世界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是行动者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行为结果。人如何行为,关键在于他所处的约束环境。产权就是一个让人说实话的约束条件,因为明晰的产权促使人们自觉追求长远利益,能保证说实话的收益不小于说假话的收益。这样一来,为了获得长期利益,社会行为人便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因此,产权是信任的基础。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建立不起来,整个社会就会没有信任可言;而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创造长久的社会和经济繁荣。
2.3 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与惩罚力度 法律和信任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性,法律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一定守法守信,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使不守法不守信的人付出更高代价,只要他一次不守信,就要让他再无翻本的机会。为此,我国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在会计方面,要协调好财政部与证监会的关系,以避免会计法规之间的漏洞和矛盾。其次,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规则,变为惩罚性处罚,惩罚力度要能事前遏制人们萌发不守信的动机。例如,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造假者无利可图,从根本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整治会计诚信问题,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建立会计行为者诚信档案,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会计人员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第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会计行为者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二是引导会计人员自省自律,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第三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
2.5 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