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闹天宫》重新回到大银幕,但这次是3D版。
80年代生人,搭上了上世纪60年代万氏兄弟所创造的中国动画辉煌的末班车,像《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和《天书奇谭》等都是在电视机里瞄到的。那时,年幼的我们还不懂什么“中国风”,只是单纯地爱着拿着金箍棒把天神打得落花流水的孙猴子。脚踏风火轮大战海龙王的哪咤,更羡慕胖嘟嘟的蛋生能得到神奇的天书。
那些年,这些经典动画片的身份是“美术片”。那些年,中国动画赢了面子,却输了阵势。那些年,中国电影尚未有“大片”的概念,遑论动画片。时光荏苒了半个世纪,他们在为中国动画赢得国际声望的同时,以“高贵”的身份被尘封于记忆之中。本以为,今生今世只能在“历史博物馆”里瞻仰其遗容,没想到,一个3D的噱头能够让它们有机会重返大银幕。
看《大闹天宫3D》其实看的是情感,是趣味,就好似咂了一口儿时的冰糖葫芦,酸酸的,也甜甜的。但是不用怀疑,那是经典画作的美丽鼓动,而非3D噱头带来的“异类体验”。
没错,猴子还是那个上天入地的混不吝,太白金星还是那个貌似憨实的腹黑老头,天兵天将在孙猴子面前只有落败的份儿,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变形大战精彩非常。祥云、天宫、花果山,还是那么美轮美奂。金箍棒、小猴子,各路神仙,形象鲜明,逗趣又可爱⋯⋯浓墨重彩,诙谐又不失大气,虚实相映,渲染出东方式的浪漫色彩。还好,原汁原味还在。
除却回味,观影的最大乐趣就是分辨谁是谁的配音。《大闹天宫3D》的配音阵容大腕云集,著名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一个也不少。有趣的是,还有出品方们自己的孩子。从50后到00后,年龄的跨度正巧就是《大闹天宫》回归的期限。小朋友献声给小猴子,可爱稚嫩的声音引发观众笑声的回应,不过听起来味儿最正的是张国立的太白金星和陈道明的玉皇大帝,当然少不了邱岳峰的高徒李扬的孙悟空。此外,陈佩斯的土地公、何炅的哪咤、姚晨的仙女,以及冯小刚的太上老君也具有相当的存在感。
不可否认,披上3D的外套,二维版《大闹天宫》的生命力再次被唤醒,但粗陋的转制技术也让原片失却了一些“大片”的味道。从二维到三维,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用心之处,在基本保持原作的情况下,将120分钟的动画长片浓缩为80多分钟的影片。将原来窄屏调整到宽屏,在原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繁复的补画工作,其中最难得是在2D转3D的制式下,保持了原画作的传统写意风格。为了保证观赏的舒适度,900多个3D特效镜头大部分采用了正视差,呈现出凹陷效果的立体景深。但另一方面,人物本身的立体效果不明显,立体的景深和二维的人物,形成了类似皮影的效果。色彩还原饱和度有点高,加之3D放映本身的“暗效果”,使得部分镜头的亮度不够。
此番“变身”能否卖座,尚不得而知。笔者无法妄断经典的能量对现代观众的吸引力,但借势观众对经典的怀恋,将其以新的手法包装推向市场,却不失为向“大手拉小手”模式的有益探索。至少,我们可以说,往事不只能回味,还能重现。
80年代生人,搭上了上世纪60年代万氏兄弟所创造的中国动画辉煌的末班车,像《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和《天书奇谭》等都是在电视机里瞄到的。那时,年幼的我们还不懂什么“中国风”,只是单纯地爱着拿着金箍棒把天神打得落花流水的孙猴子。脚踏风火轮大战海龙王的哪咤,更羡慕胖嘟嘟的蛋生能得到神奇的天书。
那些年,这些经典动画片的身份是“美术片”。那些年,中国动画赢了面子,却输了阵势。那些年,中国电影尚未有“大片”的概念,遑论动画片。时光荏苒了半个世纪,他们在为中国动画赢得国际声望的同时,以“高贵”的身份被尘封于记忆之中。本以为,今生今世只能在“历史博物馆”里瞻仰其遗容,没想到,一个3D的噱头能够让它们有机会重返大银幕。
看《大闹天宫3D》其实看的是情感,是趣味,就好似咂了一口儿时的冰糖葫芦,酸酸的,也甜甜的。但是不用怀疑,那是经典画作的美丽鼓动,而非3D噱头带来的“异类体验”。
没错,猴子还是那个上天入地的混不吝,太白金星还是那个貌似憨实的腹黑老头,天兵天将在孙猴子面前只有落败的份儿,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变形大战精彩非常。祥云、天宫、花果山,还是那么美轮美奂。金箍棒、小猴子,各路神仙,形象鲜明,逗趣又可爱⋯⋯浓墨重彩,诙谐又不失大气,虚实相映,渲染出东方式的浪漫色彩。还好,原汁原味还在。
除却回味,观影的最大乐趣就是分辨谁是谁的配音。《大闹天宫3D》的配音阵容大腕云集,著名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一个也不少。有趣的是,还有出品方们自己的孩子。从50后到00后,年龄的跨度正巧就是《大闹天宫》回归的期限。小朋友献声给小猴子,可爱稚嫩的声音引发观众笑声的回应,不过听起来味儿最正的是张国立的太白金星和陈道明的玉皇大帝,当然少不了邱岳峰的高徒李扬的孙悟空。此外,陈佩斯的土地公、何炅的哪咤、姚晨的仙女,以及冯小刚的太上老君也具有相当的存在感。
不可否认,披上3D的外套,二维版《大闹天宫》的生命力再次被唤醒,但粗陋的转制技术也让原片失却了一些“大片”的味道。从二维到三维,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用心之处,在基本保持原作的情况下,将120分钟的动画长片浓缩为80多分钟的影片。将原来窄屏调整到宽屏,在原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繁复的补画工作,其中最难得是在2D转3D的制式下,保持了原画作的传统写意风格。为了保证观赏的舒适度,900多个3D特效镜头大部分采用了正视差,呈现出凹陷效果的立体景深。但另一方面,人物本身的立体效果不明显,立体的景深和二维的人物,形成了类似皮影的效果。色彩还原饱和度有点高,加之3D放映本身的“暗效果”,使得部分镜头的亮度不够。
此番“变身”能否卖座,尚不得而知。笔者无法妄断经典的能量对现代观众的吸引力,但借势观众对经典的怀恋,将其以新的手法包装推向市场,却不失为向“大手拉小手”模式的有益探索。至少,我们可以说,往事不只能回味,还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