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后,本科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为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教师需要从观念、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调适。教师角色调适的目的是适应机构层面的变革,为自己设计重振活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升本”;教师;角色调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后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12月,我院与沙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升本”这一战略性调整的冲击力震荡着学院的每一个工作层面,尤其是教师层面。很多教师在这次调整中感到了困惑,诸如自己的角色位置是否正确,在专业领域是否能获得一席之地,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如何担任起角色的责任,等等。“升本”在给教师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怎样在“升本”后的高校格局中富有张力地进行角色调适,成为学校升格后的教师成功地塑造角色并完成角色使命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角色调试的客观必然性
(一)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层次区别
“专升本”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还意味着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教育发展目标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技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及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需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但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与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高职教育适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等。教师队伍是按职业类型建设的,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
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宽厚知识﹢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大学本科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突出理论教学,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程技术知识全面,注重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三是以人格发展为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学科梯队组建与学术水平提高为重点,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重学历、重理论基础、重科研能力。
(二)高职教师与高校教师水平的差距
学历结构的差距我院教师学历普通较低,年长的教师中,中专学历的居多,在中年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居多;在青年教师中,第一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中专、大专学历的教师均在职进行了学历提高,近几年有部分青年教师在职读硕士研究生。这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要求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相距甚远。
“教学型”教师与“教学研究型”教师的差距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科研时间大量地被教学事务挤占,且教师比较习惯于“教”而忽视“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加上科研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经费少而分散,无力承担较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教师对科研的忽视阻碍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群体普遍呈现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与本科院校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极不相称。
教学方法的差距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重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尽管多年来在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教学,但实际课堂上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本科院校则要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过去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很难适应今后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师面临从“讲解”转变为“启发诱导”、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问题。
角色调适的目的、方式与内容
“升本”后教师角色调适的目的就是适应机构层面的深刻变革,塑造能够卓有成效地适应现实的自我。这一过程没有现成的轻车熟路,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水平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科学研究是贯穿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是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基础,日益成为大学的工作重心。同时,对教师科研成绩的考核、评价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首先,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加上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讲课能够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使教学活动更具色彩。其次,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活跃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较为科学地确定研究目标,有利于将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依托重大的科研项目,有效地组织学术团队,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可以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造就学科带头人与优秀的教师群体。科学研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手段,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使学生增强进一步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因此,科学研究既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又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不断学习钻研,提升素质21世纪的高校教学工作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定期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能力,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为较快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构建涵盖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特别要重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便及时融入学科前沿,迅速掌握最新成果,坚持高起点,跨越新平台,步入快车道。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专业特点定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理论联系实际,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样,教给学生的知识才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生动丰厚的而不是空洞浮泛的。
树立创新观念,提升潜能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1)文化素质要深厚。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就必须具备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主体知识,培养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要进行各类知识的进修、学习、联想、迁移,训练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评价能力,借鉴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创意。(2)教学思路要现代化。教学中要思路清晰,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独特视角。教师要注意分析各种层次学生的思路,肯定其思路的合理性,赞扬其思路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解决思路的障碍,纠正错误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教学手段要立体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应尽可能地应用各种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整个教学体现出“密度大、能力强、效率高、负担轻”的特点。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标新立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立体的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静而不闷、活而不乱、收而不僵、放而不野”的境界。(4)教学风格要个性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家庭教养以及职业行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以适需、适法、适时、适度的帮助,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渴求。
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状态随着“专升本”的推进,教师的地位、利益、影响力产生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要以大局为重,以一种公正平和的心境正确对待个人的境遇变迁,不拘泥于个人名利,不计较升迁得失。只要脚踏实地,重塑信心,努力奋斗,获得新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要积极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将自我与现实相互矛盾的关系调整为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关系,尽量避免因心理挫折引起的焦虑。要挖掘自身生存状态中积极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驱动力;要抛弃自身生存状态中消极的东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改革,协调好各种层面的关系。
总之,“升本”后的高职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调适。
参考文献:
[1]李硕豪.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刘春.论新升本科院校的教育科研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
[3]秦小霞.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4,(12).
[4]马飞.如何当一名高校教师[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作者简介:
谢冰(1961—),男,湖北荆门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关键词:高职;“升本”;教师;角色调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后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12月,我院与沙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升本”这一战略性调整的冲击力震荡着学院的每一个工作层面,尤其是教师层面。很多教师在这次调整中感到了困惑,诸如自己的角色位置是否正确,在专业领域是否能获得一席之地,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如何担任起角色的责任,等等。“升本”在给教师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怎样在“升本”后的高校格局中富有张力地进行角色调适,成为学校升格后的教师成功地塑造角色并完成角色使命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角色调试的客观必然性
(一)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层次区别
“专升本”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还意味着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教育发展目标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技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及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需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但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与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高职教育适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等。教师队伍是按职业类型建设的,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
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宽厚知识﹢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大学本科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突出理论教学,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程技术知识全面,注重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三是以人格发展为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学科梯队组建与学术水平提高为重点,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重学历、重理论基础、重科研能力。
(二)高职教师与高校教师水平的差距
学历结构的差距我院教师学历普通较低,年长的教师中,中专学历的居多,在中年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居多;在青年教师中,第一学历均为大学本科。中专、大专学历的教师均在职进行了学历提高,近几年有部分青年教师在职读硕士研究生。这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要求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相距甚远。
“教学型”教师与“教学研究型”教师的差距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科研时间大量地被教学事务挤占,且教师比较习惯于“教”而忽视“研”,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加上科研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经费少而分散,无力承担较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教师对科研的忽视阻碍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群体普遍呈现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与本科院校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极不相称。
教学方法的差距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重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尽管多年来在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教学,但实际课堂上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本科院校则要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过去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很难适应今后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师面临从“讲解”转变为“启发诱导”、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问题。
角色调适的目的、方式与内容
“升本”后教师角色调适的目的就是适应机构层面的深刻变革,塑造能够卓有成效地适应现实的自我。这一过程没有现成的轻车熟路,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水平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科学研究是贯穿其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是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基础,日益成为大学的工作重心。同时,对教师科研成绩的考核、评价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首先,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加上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讲课能够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使教学活动更具色彩。其次,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地活跃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较为科学地确定研究目标,有利于将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依托重大的科研项目,有效地组织学术团队,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可以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造就学科带头人与优秀的教师群体。科学研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手段,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使学生增强进一步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因此,科学研究既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又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不断学习钻研,提升素质21世纪的高校教学工作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定期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能力,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为较快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构建涵盖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特别要重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便及时融入学科前沿,迅速掌握最新成果,坚持高起点,跨越新平台,步入快车道。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专业特点定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理论联系实际,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样,教给学生的知识才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生动丰厚的而不是空洞浮泛的。
树立创新观念,提升潜能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1)文化素质要深厚。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就必须具备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主体知识,培养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要进行各类知识的进修、学习、联想、迁移,训练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评价能力,借鉴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创意。(2)教学思路要现代化。教学中要思路清晰,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独特视角。教师要注意分析各种层次学生的思路,肯定其思路的合理性,赞扬其思路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解决思路的障碍,纠正错误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教学手段要立体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应尽可能地应用各种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整个教学体现出“密度大、能力强、效率高、负担轻”的特点。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标新立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享受到立体的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静而不闷、活而不乱、收而不僵、放而不野”的境界。(4)教学风格要个性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家庭教养以及职业行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以适需、适法、适时、适度的帮助,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渴求。
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状态随着“专升本”的推进,教师的地位、利益、影响力产生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要以大局为重,以一种公正平和的心境正确对待个人的境遇变迁,不拘泥于个人名利,不计较升迁得失。只要脚踏实地,重塑信心,努力奋斗,获得新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要积极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将自我与现实相互矛盾的关系调整为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关系,尽量避免因心理挫折引起的焦虑。要挖掘自身生存状态中积极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驱动力;要抛弃自身生存状态中消极的东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改革,协调好各种层面的关系。
总之,“升本”后的高职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调适。
参考文献:
[1]李硕豪.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刘春.论新升本科院校的教育科研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
[3]秦小霞.关于专升本院校转型后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4,(12).
[4]马飞.如何当一名高校教师[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作者简介:
谢冰(1961—),男,湖北荆门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