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事件:最近,“大白兔”火了。不过,这只“大白兔”并不是人们所熟知的大白兔奶糖,而是美加净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美加净和大白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为了顺应当下消费市场,两者玩起了跨界合作。
其实,“糖味润唇膏”并非经典国货品牌第一次玩跨界创新。比如,六神就与鸡尾酒品牌RIO合作,推出了一款花露水味的鸡尾酒产品,而泸州老窖则推出香水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
品牌创新也是创新的一部分,通过品牌创新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但综观很多企业,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舍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但是对于品牌的打造却兴趣不大,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都非常少。久而久之,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品牌形象没有在市场上建立起来,企业效益最后也没有太大的提高。
在产品极其丰富的今天,认准品牌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把企业产品的质量、技术等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获得消费者手中的“选票”,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如果仅仅是在产品本身下功夫,而对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毫不在意,那注定是事倍功半。
老字號跨界合作的成功,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固然重要,但企业也应该注重打造品牌、注意创新使用品牌。让企业品牌能在一定时间积淀后成为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这在市场上具有比产品本身更大的号召力。如果两个或者几个都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能够联手打造一款新的产品,那就会是品牌效应的叠加,何愁产品没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据《科技日报》《中国工商报》)
新闻事件:一种以Wi-Fi探针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广告营销设备近期悄然兴起,该类设备通过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收集用户信息。有些设备可以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并冒充已连接Wi-Fi在微信置顶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狗皮膏药”式广告。
商家和设备生产方利用Wi-Fi探针,以“精准营销”为借口,实际上是对用户的“精准骚扰”,让很多人深感反感和苦恼。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设备不只是收集数据、植入广告,更有甚者还可以对用户的手机数据进行筛查和分析,对用户的性别、年龄、收入、学历等个人隐私都能够了如指掌,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这种过度的营销方式显然已经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换句话说,其实质与过去群发垃圾短信的伪基站并没有本质不同,就是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欺诈行为。对此,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对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广告发布等环节进行清查,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全力守护公众的隐私安全。
网络不是任性而为的丛林地带。“万能Wi-Fi”“Wi-Fi探针”等所谓创新,侵犯他人权益,扰乱网络秩序,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毒瘤”。从执法部门到网络平台、下游厂商,应当形成“绞杀”合力,共同保护消费者权益,守护好网络的纯净。(本刊综合)
其实,“糖味润唇膏”并非经典国货品牌第一次玩跨界创新。比如,六神就与鸡尾酒品牌RIO合作,推出了一款花露水味的鸡尾酒产品,而泸州老窖则推出香水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
品牌创新也是创新的一部分,通过品牌创新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但综观很多企业,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舍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但是对于品牌的打造却兴趣不大,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都非常少。久而久之,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品牌形象没有在市场上建立起来,企业效益最后也没有太大的提高。
在产品极其丰富的今天,认准品牌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把企业产品的质量、技术等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获得消费者手中的“选票”,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如果仅仅是在产品本身下功夫,而对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毫不在意,那注定是事倍功半。
老字號跨界合作的成功,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固然重要,但企业也应该注重打造品牌、注意创新使用品牌。让企业品牌能在一定时间积淀后成为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这在市场上具有比产品本身更大的号召力。如果两个或者几个都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能够联手打造一款新的产品,那就会是品牌效应的叠加,何愁产品没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据《科技日报》《中国工商报》)
新闻事件:一种以Wi-Fi探针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广告营销设备近期悄然兴起,该类设备通过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收集用户信息。有些设备可以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并冒充已连接Wi-Fi在微信置顶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狗皮膏药”式广告。
商家和设备生产方利用Wi-Fi探针,以“精准营销”为借口,实际上是对用户的“精准骚扰”,让很多人深感反感和苦恼。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设备不只是收集数据、植入广告,更有甚者还可以对用户的手机数据进行筛查和分析,对用户的性别、年龄、收入、学历等个人隐私都能够了如指掌,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这种过度的营销方式显然已经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换句话说,其实质与过去群发垃圾短信的伪基站并没有本质不同,就是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欺诈行为。对此,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对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广告发布等环节进行清查,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全力守护公众的隐私安全。
网络不是任性而为的丛林地带。“万能Wi-Fi”“Wi-Fi探针”等所谓创新,侵犯他人权益,扰乱网络秩序,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毒瘤”。从执法部门到网络平台、下游厂商,应当形成“绞杀”合力,共同保护消费者权益,守护好网络的纯净。(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