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贾的铜烟盒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贾烟瘾极大,半夜醒了也要点上一支,凑到窗户边,对着月亮,吞吐出一片缭绕的云雾。一支未尽,忽然嗓子一阵难受,不由咳了几声。
  老伴儿被吵醒,打着呵欠说:“我说老头子,大半夜的,咋又起来抽烟?”
  “睡你的觉,瞎嘟嘟什么?”
  老伴儿叹口气,翻身睡去。都大半辈子了,如果较真儿,一天也过不下去。
  老贾的烟从来不装在纸烟盒里,每次买了烟,都剥开,一根一根小心翼翼地装进铜烟盒里。铜烟盒有年头了,紫红的表皮上洇了一片片青黑,被手指摩挲得锃亮,显得古香古色。盒上刻着一个长胡子古人,坐在梧桐树下,悠闲地观鱼。
  借月光照照,古人越发清瘦,眼神里透出一股仁慈的笑意。老贾喜欢抚摸这画,凹进去的线条给指肚带来沧桑的岁月感,像抚摸上年纪的老人的皮肤。把玩一阵,愁绪升起,打开铜盒,挑出一支烟,放到鼻子旁嗅嗅,点燃,看着红红的小火光明明灭灭,不觉眼眶有些湿润。
  这年春天,老贾突然觉得身体出了问题,不是心悸,就是头晕。村医说吃点儿降压药就行了,可症状依然没有缓解,于是又去了县医院。医生说,得戒烟了,老贾纠结得在田头走来走去。
  老伴儿说:“老头子,戒吧,没了你,我可咋办呢。”
  儿子说:“爸,戒吧。您老健健康康的,得看着孙子长大,娶孙媳妇呢。”
  小孙子拿着水枪跑过来,说:“我能让爷爷戒烟,他要点着烟,我就开枪,滋灭他的烟头。”
  于是,形影不离的烟变成了瓜子,整天咔吧咔吧地嗑着。看到抽烟的,老贾躲着走,生怕人家递过来一根,烟瘾再犯了。
  一晃半年过去了,老贾真的没再碰烟。一天夜里,被噩梦惊醒了,于是爬起来找铜烟盒,从柜子里拿出来,捧在手里,不住地摩挲。
  老伴儿问:“这是咋了?”
  “梦见我爹了。”
  第二天起来,老贾就去小卖部里买了包烟,和从前一样,一根一根地装进铜烟盒里。把玩半天,终于忍不住诱惑,做贼一样,瞧瞧四下无人,悄悄点燃一根。
  可巧,儿子回来了,抓个正着。
  “爸,你咋又抽上了?”
  老贾沉默了一会儿,问:“你知道这个铜烟盒是谁的吗?这是你爷爷的。”
  老贾给儿子讲了个故事,很久以前,他去山上玩,正碰上施工队炸石头。那时候老贾才上小学,到草丛里抓蛐蛐,猛听得“轰隆”一声,把他吓傻了。还没反应过来,随着隆隆的声音,一块大石头朝他滚过来。他想跑,可双腿像灌了铅,动也动不了,不住地哆嗦。眼看石头就要砸住他,他爹突然出现了,一把推开他……等他回过神来,看到爹躺在了血泊中。
  “你爷爷爱抽烟,这铜烟盒是他当年参军,从国民党大官手里缴获的战利品,因为立功,部队就奖给了他。后来你爷爷还当过志愿军,上过朝鲜戰场。我看到烟盒,就会想起你爷爷来。”
  儿子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默默走开了。
  可天一亮,儿子就瞧见,老贾打开铜烟盒,把烟都倒到垃圾堆里了。儿子感到诧异,没等他问,老贾主动说:“我想明白了,当年你爷爷为了我而死,我得为了你们好好地活着。”
其他文献
海林睡不着,在床上烙了半宿饼,一阵微弱的呻吟钻进他的耳朵,他知道那是妈妈忍不住发出来的。  妈妈瘦成了一道闪电,这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讲,应该是一件连做梦都能笑出声来的事。但是妈妈笑不出来,海林也笑不出来。  海林的院子里,有两棵葡萄树,每到秋天,深紫色的葡萄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霜,拿一颗放在嘴里,醉人的甜。妈妈给花奶奶送两串,给五爷爷送两串,给亮彩大娘送两串,给葵花婶子送两串,给小学校看大门的哑巴姥爷送
期刊
骆用卿,字原忠。多年后,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号:两山。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考不中。于是,他开设学馆,传授经典,养家糊口。但仍不甘心就这样平平常常地度过一生。  骆氏家族里,有个男子,戍籍在关中。戍籍就是从戎籍或军籍。明朝兵制实行卫所制,卫所名册里的兵纳入固定的军籍,而且属于世袭。那个同族的男子,父亲列入卫所的名册,儿子也得当兵。一旦入戍籍,除非升为规定级别的官,否则脱离不了当兵
期刊
大一新生军训,休息时,教官让同学们即兴表演几个节目,放松身体,活跃气氛。  刚入学不久,同班却不是很熟悉,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离开家乡,远道而来聚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學习,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兴奋和好奇。  学校操场,我们呈扇形席地而坐。年轻的教官从我们中间点她出来,对她说,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好不好?讲故事、唱歌都可以,但不可以紧张。大家都笑了。  她轻掠短发,笑容恬淡,略一想,说,我给各位
期刊
1  沟南一座坟,光秃秃的坟头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沟北也是一座坟,积雪上留下了许多深浅不一的脚印。  沟南埋的是梁兔子,沟北埋的是柳桃子。  西北风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肆意地嚎叫着,发出呜呜咽咽的奇怪声音。柳桃子引魂幡上的白麻纸早已被吹打得七零八落,只留下细长的柳木棍子插在坟头上,被狂风吹得瑟瑟发抖,对抗着塞北的严冬。  没有同生,却得同死。  如果梁兔子和柳桃子在世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
期刊
此时余梦竹站在书柜前,目光坚定。她明白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硬仗,不过她已准备破釜沉舟。  这么多年,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摩面前的书柜,她发现,“书柜”仅仅是个学名,书柜里装的不只是书,它里面承载的东西远远超出想象,既有三十年前刚入职时她的手写教案,也有退休前一年获得的優秀教师证,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跨越了时空维度的百宝箱。  想到这里,她给自己鼓劲儿:有极大的可能性,她的退休证就在这个书柜的一角。没错,
期刊
罗道良懂阴阳,会风水,到哪儿都带一个罗盘,是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阴阳仙”。可惜从小左眼失明,只剩一只眼,人们都叫他“罗瞎子”。  可别小瞧这罗瞎子,看风水看得灵。人们都说,老天爷只给他留了一只眼,要是两只眼,还不把天戳个窟窿。  山子从小就没了娘,是山子爹一手带大的。转眼,山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可还跟他爹挤在两间破茅草屋里。山子爹急了,得盖房起屋啊。生产队已经指了一块宅基地,山子爹心里没底,就把
期刊
父亲想去日照看大海。这是姐姐告诉我的。  我说,他不是见过大海吗?我在烟台上的学,父亲和我一起去报到的。那时没有支付宝和微信,也不能转账,学费要求交现金。万把块钱就藏在父亲的内裤里。报到完后,在老乡的带领下,我跟父亲去海边看大海。大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一眼望不到边。我说,哪里的大海都差不多。  我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我很早就知道。她原来在沂蒙山大山深处的一个厂里工作,后来厂子搬迁到了日照。父亲托
期刊
刘一平和武一光是一起光腚长大的朋友。  两个人八岁那年,刘一平的父母双亡,一平成了孤儿。武德明两口子看不过孩子受苦,就把一平领进家来,和自己的儿子一光同样对待:逢年过节,同样款式的新衣服一做两件,一人一件;一毛钱一挂的鞭炮,一买两挂。  两个孩子该上学了,一样的书包,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去家北马颊河里割草。武德明两口子真心把一平当儿子了。  刘一平天生的聪明伶俐,啥事都对武德明两口子说,常常把
期刊
他们约定的周末很快到来。  初春。万物复苏。阳光水洗过一样干净。  他们关掉手机,来到之前约定的地方。结婚七年,他们都忙着各自的事业。这个周末,要属于他们自己一回。  也许,七年不是太长,而之于婚姻,终究不算短。过了这个周末,他们将好聚好散。  目的地在一个水面不小的湖,叫水库比较合适。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梦蝶湖。湖水清冽,拍打着岸上的岩石。岩石通体灰黑,接近水面的部分,却白得透亮。  没有
期刊
白棉花恣意怒放的时候,弟弟长得更加肉嘟嘟了。粗粗的胳膊和小腿像村里池塘的莲藕,一节一节白白胖胖。  生下弟弟后,有一段时间,阿妈把我托付给在镇上开饭店的外公外婆。黎明时,外公外婆开始忙活,我就站在窗户旁的小矮凳上,看各色衣装的男女老少,在外婆家的摊儿床前排队买自己喜欢的吃食。  从家到镇上有六里路,要经过一条河、一座桥、一段公路、一段土路和两个村子。  立秋那天,厨房灶火铁锅里煮着毛豆和花生,阿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