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新知。为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发挥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本文主要基于新课改理念,探讨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高中阶段生物教材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应用,提高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具,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集中自我的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生物教材的主要内容,形成夯实的文化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
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困惑的知识,更无法对学生听课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这样导致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没有清晰的认知。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不及时改善,不但学生会丧失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老师长期的教学发展也是不利的,和新课程对高中生物课堂提出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
(二)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学好生物学科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也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师缺乏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只关注生物知识的传授,所以使生物课堂显得空洞而且乏味,学生因此失去了學习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缺乏严谨的逻辑性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照抄照搬、知识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无法真正的理解,只是机械的记忆,学生的生物思维体系也无法构建起来,进而影响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平等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想要构建高效课堂,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在课堂上占据着指导地位,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自主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内容,积极探索生物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中生物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帮助他们解答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对文化知识形成全新的认识,及时解决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将自我的想法表述给老师,提出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教学重点
要想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进行了解,要对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熟悉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不同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问题。例如,在现有的生物教材当中,有一章是讲减数分裂,在这一章节当中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差距,因为这一章节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包括减数分裂,又包括有丝分裂,学生很容易将二者混淆。所以针对这种问题就是应当在课堂上对两种分裂方式的区别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什么?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组成又会发生怎样变化?邀请学生对其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创设问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物教师认识到建立问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积极创设出问题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使学生通过问题了解到各个章节的主旨内容,思考出知识点之间存的联系性,逐渐形成较高的求知欲,逐步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保障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上运用导学案,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能够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质疑,进而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过程中,同时融入了情境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中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想要提升课堂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联系生活借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区分,并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例如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中的水”,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学案中以“运动饮料”为案例,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并启发学生观察某种运动饮料的成分表,说明构成运动饮料的主要成分,进而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水对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接下来,学案中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干燥的种子需要吸足水后才能发芽;在干旱的环境下仙人掌能够储存大量水分;水母这种生物的含水量高达 97%。根据这些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并展开小组合作与讨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的独特性质以及特殊结构,并对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形成初步认知。这样的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有序且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勇于打破陈规,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既既要掌握知识,也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平.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黄婷婷.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反思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秦佳佳.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高中阶段生物教材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应用,提高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具,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集中自我的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生物教材的主要内容,形成夯实的文化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
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困惑的知识,更无法对学生听课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这样导致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没有清晰的认知。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不及时改善,不但学生会丧失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老师长期的教学发展也是不利的,和新课程对高中生物课堂提出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
(二)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学好生物学科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也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师缺乏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只关注生物知识的传授,所以使生物课堂显得空洞而且乏味,学生因此失去了學习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缺乏严谨的逻辑性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照抄照搬、知识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无法真正的理解,只是机械的记忆,学生的生物思维体系也无法构建起来,进而影响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平等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想要构建高效课堂,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在课堂上占据着指导地位,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自主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内容,积极探索生物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中生物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帮助他们解答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对文化知识形成全新的认识,及时解决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将自我的想法表述给老师,提出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教学重点
要想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进行了解,要对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熟悉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不同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问题。例如,在现有的生物教材当中,有一章是讲减数分裂,在这一章节当中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差距,因为这一章节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包括减数分裂,又包括有丝分裂,学生很容易将二者混淆。所以针对这种问题就是应当在课堂上对两种分裂方式的区别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什么?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组成又会发生怎样变化?邀请学生对其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创设问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物教师认识到建立问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积极创设出问题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使学生通过问题了解到各个章节的主旨内容,思考出知识点之间存的联系性,逐渐形成较高的求知欲,逐步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保障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上运用导学案,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能够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质疑,进而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过程中,同时融入了情境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中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想要提升课堂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联系生活借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区分,并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例如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中的水”,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学案中以“运动饮料”为案例,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并启发学生观察某种运动饮料的成分表,说明构成运动饮料的主要成分,进而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水对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接下来,学案中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干燥的种子需要吸足水后才能发芽;在干旱的环境下仙人掌能够储存大量水分;水母这种生物的含水量高达 97%。根据这些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并展开小组合作与讨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的独特性质以及特殊结构,并对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形成初步认知。这样的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有序且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勇于打破陈规,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既既要掌握知识,也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平.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黄婷婷.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反思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秦佳佳.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