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教学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是优化教学的前提。因此,给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说理,是学生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幻灯、电脑)演示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有助于将学生引入教学氛围中,以“看—想—说”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9的认识”时,首先采用电脑动画演示“小朋友们排队打预防针”,让学生通过动画认真观察,口述题意:“有8个小朋友打针,有1位医生阿姨,一共有9个人。小朋友们遵守纪律,不怕痛坚强勇敢。”这样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字“9”来说一句话。如“我有9支铅笔。”“动物园里有9只小猴子。”“天上飞着9只小鸟。”因为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感兴趣,不仅有所思并有所表达,巩固了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演示,以具体形象的电教手段,引导刚入学不久的孩子用眼看、用脑想、用口述,调动和发展他们各种器官的功能参与到学习中。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产生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通过手、脑并用,从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化难为易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如《7的组成》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分圆片。把7个圆片任意分成两部分,有的学生分成1和6,有的分成2和5,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4和3……再让学生把两边的圆片合起来,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动手操作→语言叙述→揭示规律,环环相扣,逐步抽象,逐步概括,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完善。
三、游戏贯穿,激发兴趣
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低年级学生快速记忆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易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玩中巩固知识。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这样的游戏形式來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凑十法”时,把口诀编成儿歌:
“小朋友们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看大数分小数,1凑9来,2凑8;
3凑7,4凑6,两5相凑就满十;
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
这样学生乐于学,又记得快。
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夺红旗等活动,并开展“小小医生”诊所,为错误算式治病,使学生在乐中、玩中巩固和掌握知识。
四、竞赛活动,激发兴趣
竞赛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甚至年级之间的竞赛来强化兴趣、保持兴趣、促进学习。如个人、小组之间数学竞赛的优胜者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数学竞赛,使学生产生责任感、成功感。胜者表扬,败者鼓励,创造条件下次再战,直至成功,能使学生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开始所提的问题:
“一块蛋糕,爷爷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学们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就说这些知识等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能明白,同学们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的情感、兴趣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不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说理,是学生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幻灯、电脑)演示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有助于将学生引入教学氛围中,以“看—想—说”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9的认识”时,首先采用电脑动画演示“小朋友们排队打预防针”,让学生通过动画认真观察,口述题意:“有8个小朋友打针,有1位医生阿姨,一共有9个人。小朋友们遵守纪律,不怕痛坚强勇敢。”这样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字“9”来说一句话。如“我有9支铅笔。”“动物园里有9只小猴子。”“天上飞着9只小鸟。”因为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感兴趣,不仅有所思并有所表达,巩固了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演示,以具体形象的电教手段,引导刚入学不久的孩子用眼看、用脑想、用口述,调动和发展他们各种器官的功能参与到学习中。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产生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通过手、脑并用,从形象具体的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化难为易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如《7的组成》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分圆片。把7个圆片任意分成两部分,有的学生分成1和6,有的分成2和5,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4和3……再让学生把两边的圆片合起来,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动手操作→语言叙述→揭示规律,环环相扣,逐步抽象,逐步概括,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完善。
三、游戏贯穿,激发兴趣
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低年级学生快速记忆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易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玩中巩固知识。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这样的游戏形式來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凑十法”时,把口诀编成儿歌:
“小朋友们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看大数分小数,1凑9来,2凑8;
3凑7,4凑6,两5相凑就满十;
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
这样学生乐于学,又记得快。
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击掌合数、夺红旗等活动,并开展“小小医生”诊所,为错误算式治病,使学生在乐中、玩中巩固和掌握知识。
四、竞赛活动,激发兴趣
竞赛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甚至年级之间的竞赛来强化兴趣、保持兴趣、促进学习。如个人、小组之间数学竞赛的优胜者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数学竞赛,使学生产生责任感、成功感。胜者表扬,败者鼓励,创造条件下次再战,直至成功,能使学生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开始所提的问题:
“一块蛋糕,爷爷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学们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就说这些知识等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能明白,同学们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的情感、兴趣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不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