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3G时代,手机安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防范。
[关键词] 3G时代;手机安全;防范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3G牌照,正式开启了手机的3G时代,作为小型迷你型电脑的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之一,并逐步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了具备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外,还因自身的携带方便、互动及时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成为真正意义上能随处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的“在场”媒体。但是对于手机安全而言,其主要问题正是源于连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
1.木马和病毒肆虐
对于手机上网用户来说,3G时代意味着更大的带宽、更丰富的应用,手机功能将越来越为丰富,手机平台越来越为开放,这些都给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各种形形色色的手机病毒都将日益浮出水面。再加上3G手机具有多种传输路径,包括蜂窝移动通信、蓝牙、红外、WIFI、有线连接线还有存储卡等,这使得手机可能感染手机病毒的渠道更加复杂。而且,手机天生具有方便的收费、缴费渠道,恶意软件驻留手机终端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尤其还有像手机支付、手机钱包、手机证券等存在潜在巨大利益的手机应用,也更使得其容易成为黑客觊觎的目标。
历史上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在2000年,当时,手机公司Movistar收到大量由计算机发出的名为“Timofonica”的骚扰短信,该病毒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用户发送脏话等垃圾短信。事实上,该病毒最多只能被算作短信炸弹。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现,那就是“Cabir”蠕虫病毒,这种病毒通过诺基亚S60系列手机复制,然后不断寻找安装了蓝牙的手机。之后,手机病毒开始泛滥。据36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1年新增手机恶意软件及木马8714个,被感染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2753万人次。以安卓(Android)平台为例,2010年发现12个木马,2011年暴增至4722个。
2.侵犯用户个人隐私权
手机的安全风险并不仅仅只来源于手机病毒,作为一个随身移动终端,人们在手机中存储的重要信息也会越来越多,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不仅将遭受财物的损失,还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隐私泄露的威胁。而且由于3G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更容易被窃听或者篡改。
2012年年初大量IOS应用未经用户许可上传iPhone通讯录数据的消息被曝光,手机用户隐私再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苹果的IOS系统一直以固若金汤著称,大量IOS应用窃取用户通讯录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对此,有人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保护我们手机用户无处安放的隐私。最近几年,无论是PC还是手机,安全形势相当严峻。“艳照门”事件突显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而手机病毒、恶意吸费软件的肆虐横行,手机用户的隐私保护也成为一个日益尖锐的问题。3G普及为用户带来了更好应用体验的同时,也为隐私泄露创造了一个便捷“通道”。
3.层出不穷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
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其中包括房地产广告、色情信息以及不法分子利用短信制造的骗局。虽然经各方举证,回拨骚扰电话并不能造成一分钟50元以上的高额收费,但是却非常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是最简单最初级的问题,但存在已久。相关部门虽然对此采取很多措施,但屡禁不止,至今依然是手机用户最需要防范的隐患。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垃圾短信和恶意程序也开始进攻3G手机,抢3G时代,为手机病毒滋生了温床,恶意软件带来的手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
面对手机安全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防范
3.1安全软件
3G时代的到来大大加速了智能手机上网的普及,限制手机安全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解除,但在手机安全软件技术以及盈利模式方面的难题,仍然困扰着众多手机安全软件厂商们,他们仍在这些难题下艰难摸索。不过,尽管处境尴尬,但手机安全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好,到2011年,全球手机安全市场产业链价值已达到50多亿美元,一个以防病毒、防垃圾、防间谍软件为主导的手机安全市场已经形成。
3.2通信加密
针对隐私泄露,业界目前普遍采用加密的方法来解决。比如,网秦的“通信管家”和信安易的“信安易卫士”等很多软件都可以对短信和通话记录进行加密,并且还可以设置多种访问策略和情景模式,以保障隐私内容不会轻易被他人偷窥。
3.3加强法规建设
对于手机媒体安全问题的应对,立法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执法的力度大小却是法律能否顺利产生社会效用,以及产生多大效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他律”式监管的背后,“自律”也应成为面对手机安全问题着力加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自律属于个人伦理层面,依赖于个人的良心、信念以及社会的期待,是一种“软保障”。只有硬保障与软保障同时发挥作用,才能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手机安全问题的发生。
手机安全问题涉及到运营商、手机制造商、手机安全软件厂商及用户等诸多层面,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才行。尤其在其中,作为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的运营商要起主导作用,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与手机厂商、手机安全软件厂商等进行协作。运营商是用户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因而可针对用户端扮演手机安全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在后端由运营商在定制手机中集成安全软件或直接由手机厂商集成安全软件,由安全服务厂商提供软件和后续的防护升级服务。同时,运营商作为用户端接口,为用户提供软件的下载以及费用的收取。对于一些需要从源头的扼制的手机病毒或垃圾短信等,运营商也应该担负起责任来。一句话,解决手机安全问题,需要来自手机安全软件生产商、手机生产商、移动运营商和行业规范制订和管理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 3G时代;手机安全;防范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3G牌照,正式开启了手机的3G时代,作为小型迷你型电脑的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之一,并逐步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了具备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外,还因自身的携带方便、互动及时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成为真正意义上能随处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的“在场”媒体。但是对于手机安全而言,其主要问题正是源于连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
1.木马和病毒肆虐
对于手机上网用户来说,3G时代意味着更大的带宽、更丰富的应用,手机功能将越来越为丰富,手机平台越来越为开放,这些都给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各种形形色色的手机病毒都将日益浮出水面。再加上3G手机具有多种传输路径,包括蜂窝移动通信、蓝牙、红外、WIFI、有线连接线还有存储卡等,这使得手机可能感染手机病毒的渠道更加复杂。而且,手机天生具有方便的收费、缴费渠道,恶意软件驻留手机终端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尤其还有像手机支付、手机钱包、手机证券等存在潜在巨大利益的手机应用,也更使得其容易成为黑客觊觎的目标。
历史上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在2000年,当时,手机公司Movistar收到大量由计算机发出的名为“Timofonica”的骚扰短信,该病毒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用户发送脏话等垃圾短信。事实上,该病毒最多只能被算作短信炸弹。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现,那就是“Cabir”蠕虫病毒,这种病毒通过诺基亚S60系列手机复制,然后不断寻找安装了蓝牙的手机。之后,手机病毒开始泛滥。据36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1年新增手机恶意软件及木马8714个,被感染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2753万人次。以安卓(Android)平台为例,2010年发现12个木马,2011年暴增至4722个。
2.侵犯用户个人隐私权
手机的安全风险并不仅仅只来源于手机病毒,作为一个随身移动终端,人们在手机中存储的重要信息也会越来越多,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不仅将遭受财物的损失,还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隐私泄露的威胁。而且由于3G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更容易被窃听或者篡改。
2012年年初大量IOS应用未经用户许可上传iPhone通讯录数据的消息被曝光,手机用户隐私再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苹果的IOS系统一直以固若金汤著称,大量IOS应用窃取用户通讯录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对此,有人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保护我们手机用户无处安放的隐私。最近几年,无论是PC还是手机,安全形势相当严峻。“艳照门”事件突显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而手机病毒、恶意吸费软件的肆虐横行,手机用户的隐私保护也成为一个日益尖锐的问题。3G普及为用户带来了更好应用体验的同时,也为隐私泄露创造了一个便捷“通道”。
3.层出不穷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
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其中包括房地产广告、色情信息以及不法分子利用短信制造的骗局。虽然经各方举证,回拨骚扰电话并不能造成一分钟50元以上的高额收费,但是却非常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是最简单最初级的问题,但存在已久。相关部门虽然对此采取很多措施,但屡禁不止,至今依然是手机用户最需要防范的隐患。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垃圾短信和恶意程序也开始进攻3G手机,抢3G时代,为手机病毒滋生了温床,恶意软件带来的手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
面对手机安全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防范
3.1安全软件
3G时代的到来大大加速了智能手机上网的普及,限制手机安全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解除,但在手机安全软件技术以及盈利模式方面的难题,仍然困扰着众多手机安全软件厂商们,他们仍在这些难题下艰难摸索。不过,尽管处境尴尬,但手机安全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好,到2011年,全球手机安全市场产业链价值已达到50多亿美元,一个以防病毒、防垃圾、防间谍软件为主导的手机安全市场已经形成。
3.2通信加密
针对隐私泄露,业界目前普遍采用加密的方法来解决。比如,网秦的“通信管家”和信安易的“信安易卫士”等很多软件都可以对短信和通话记录进行加密,并且还可以设置多种访问策略和情景模式,以保障隐私内容不会轻易被他人偷窥。
3.3加强法规建设
对于手机媒体安全问题的应对,立法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执法的力度大小却是法律能否顺利产生社会效用,以及产生多大效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他律”式监管的背后,“自律”也应成为面对手机安全问题着力加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自律属于个人伦理层面,依赖于个人的良心、信念以及社会的期待,是一种“软保障”。只有硬保障与软保障同时发挥作用,才能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手机安全问题的发生。
手机安全问题涉及到运营商、手机制造商、手机安全软件厂商及用户等诸多层面,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才行。尤其在其中,作为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的运营商要起主导作用,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与手机厂商、手机安全软件厂商等进行协作。运营商是用户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因而可针对用户端扮演手机安全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在后端由运营商在定制手机中集成安全软件或直接由手机厂商集成安全软件,由安全服务厂商提供软件和后续的防护升级服务。同时,运营商作为用户端接口,为用户提供软件的下载以及费用的收取。对于一些需要从源头的扼制的手机病毒或垃圾短信等,运营商也应该担负起责任来。一句话,解决手机安全问题,需要来自手机安全软件生产商、手机生产商、移动运营商和行业规范制订和管理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