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政治参与不容忽视的主体。然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认知模糊等问题,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因而指导大學生正确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引导他们理智、有序、积极的投入到网络政治参与中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以政治学原理相关理论为支撑,探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教育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
1.1政治参与的概念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政府的活动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主要包括:主体是普通公民;客体是政府活动以及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1.2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网络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党的十九大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网络政治参与借助互联网,为人们充分表达观点和看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现阶段我国公民依法有序参政议政的新形式。
1.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以及形式和手段包含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2.1政治参与目的性强,过于功利化
很多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缺乏政治使命感,对政治信息往往会盲目跟风,抱着一种“凑热闹”“看笑话”的心态,不关心事态的本质,严重背离网络政治参与的出发点。
2.2政治参与立场性弱,认知模糊化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容纳精华的同时,也产生了糟粕。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虚假信息,当大学生无法判断真伪时,很容易上当受骗。这表明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势必阻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2.3政治参与持久性差,行为无序化
大学生对热点的出现充满好奇,但缺乏持久性,不利于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大学生的言论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上网络上非理性言论的存在,可能影响公众意见的理性表达,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稳定。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3.1自身原因
首先,大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其认知能力、人格发展等还不够完善,在网络文化相对开放的今天,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次,信息甄别力不强。在大量网络政治信息面前,大学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使得网络上的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2学校原因
目前,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的重视度不够,政治参与流于形式,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政治参与产生反感。比如,部分高校在班干部竞选等活动时,形式上允许全体同学投票,但实际上并非按照民意来产生结果。在网络空间相对开放的今天,不符合正确价值取向的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干扰,同时,网络新媒体更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虚假信息充斥网络,这不仅起不到舆论引导作用,还会使大学生政治思维混乱。
3.3政府原因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法律体系不健全。网络具有隐匿性、直接性、便捷性等特点,对于网络上的恶意传播等行为,必须从法律上进行规范;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制度的好坏关系着政府决策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很多时候政治参与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网民互动、参与不活跃。有很多互动平台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才建立的。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对策
4.1鼓励实施自我教育,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经验、自我完善。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此外,还必须自觉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4.2加强学校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网络政治参与观
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等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培养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形成独立的政治判断和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力;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形成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习惯。
4.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网络环境
强大的法律支撑和健康的信息环境是保证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保障,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危害国家政治生活、误导人民政治方向的政治信息要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社会网络的良好的环境。
5结束语
网络政治参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媒介介入到政治生活中,然而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还不够充分。因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教育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
1.1政治参与的概念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政府的活动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主要包括:主体是普通公民;客体是政府活动以及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1.2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网络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党的十九大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网络政治参与借助互联网,为人们充分表达观点和看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现阶段我国公民依法有序参政议政的新形式。
1.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以及形式和手段包含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2.1政治参与目的性强,过于功利化
很多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缺乏政治使命感,对政治信息往往会盲目跟风,抱着一种“凑热闹”“看笑话”的心态,不关心事态的本质,严重背离网络政治参与的出发点。
2.2政治参与立场性弱,认知模糊化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容纳精华的同时,也产生了糟粕。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虚假信息,当大学生无法判断真伪时,很容易上当受骗。这表明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势必阻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2.3政治参与持久性差,行为无序化
大学生对热点的出现充满好奇,但缺乏持久性,不利于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大学生的言论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上网络上非理性言论的存在,可能影响公众意见的理性表达,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稳定。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3.1自身原因
首先,大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其认知能力、人格发展等还不够完善,在网络文化相对开放的今天,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次,信息甄别力不强。在大量网络政治信息面前,大学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使得网络上的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2学校原因
目前,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的重视度不够,政治参与流于形式,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政治参与产生反感。比如,部分高校在班干部竞选等活动时,形式上允许全体同学投票,但实际上并非按照民意来产生结果。在网络空间相对开放的今天,不符合正确价值取向的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干扰,同时,网络新媒体更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虚假信息充斥网络,这不仅起不到舆论引导作用,还会使大学生政治思维混乱。
3.3政府原因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法律体系不健全。网络具有隐匿性、直接性、便捷性等特点,对于网络上的恶意传播等行为,必须从法律上进行规范;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制度的好坏关系着政府决策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很多时候政治参与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网民互动、参与不活跃。有很多互动平台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才建立的。
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对策
4.1鼓励实施自我教育,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经验、自我完善。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此外,还必须自觉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4.2加强学校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网络政治参与观
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等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培养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形成独立的政治判断和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力;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形成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习惯。
4.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网络环境
强大的法律支撑和健康的信息环境是保证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保障,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危害国家政治生活、误导人民政治方向的政治信息要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社会网络的良好的环境。
5结束语
网络政治参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媒介介入到政治生活中,然而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还不够充分。因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