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深受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民族不同的信仰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语言。
关键词:语言;文化载体;思维方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记载、传播、发扬,并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换句话说,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语言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演进和发展。东西方文化千差万别地反映在许多方面,例如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反映在语言上,则要从文字、词汇、语义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二、文字差异与思维差异
中国人的汉字是方块字,它起源于图画,是一种象形文字,而西方人使用的是字母拼音文字。文字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跟语音和意义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而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因此,拼音文字是抽象的,只有音符而无意符,只可读音不可表意,字形与字义无直接联系,而汉字的突出特点是字形结构可以不同程度地体现字义,望文即可生义,因此汉字是具体的,学习汉字就是辨认图形。中西方使用文字的不同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造成中国人形象思维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象形文字是古人从图形和图画一步步演化而成,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代表一个具体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方式。而西方的字母拼音文字则是由固定的字母排列组合而成,从字型上无法看出字意,定义的变换靠固定前后缀,因此,其文字反映出了西方人擅长抽象思维。中西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其它方面也都有体现。例如中国历史上,文学,美术等方面的成就很辉煌,而科技方面却不很发达;相反,西方在科技方面却发展很快。这一切都归于双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给中西方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语汇上,则出现了许多词义不对等,褒贬不同,引申义;相径庭的情况。
三、语汇差异与文化差异
语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语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最为广泛,语言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长期创造活动的成果,而这些创造活动突出地反映在语汇的表达方式上。按照现代英语词汇学的论点,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有着密切关系,英语里很多语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体制的差异是文化差异造成语义差异的重要原因。英语里Materialism按哲学术语的意思是“唯物主义”,而Idealism的意思是“唯心主义”。这两个词在英语里并无褒贬可言,但在汉语中唯物主义是被肯定的,唯心主义则是被否定的。后者的意思是追逐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的,带贬义的;前者是追求理想的,带褒义。造成这一组词义不对等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国的政治思想是信仰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而西方长期以来的思想自由使得人们对唯物与唯心主义,不抱有明显的倾向一边的态度,这是社会体制的差异造成的。再如,Colony一词在汉语中是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有大批移民居住的地方,是被资本主义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方和国家;而在西方人看来,Colony 则只是某国的海外或外国的附属国。Land- lord在英文中意为“土地的主人”;汉语中却指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的人,带有贬义。以上几例清楚地表明: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使得语言产生不同的褒贬意义,可见在一种社会体制下,形成了它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这一套文化系统对这个社会集团成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而对另外一个文化群体的成员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而词义的不同正体现了这一点。
(二)传统民族观念的不同也是造成词义不对等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民族观念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宗教、历史及文学作品等。试看几例: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汉语中,龙总是用于表示好的意思,许多成语都有龙:望子成龙,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生龙活虎。龙代表高贵,代表生气勃勃,代表神力无比,华夏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英语中,Dragon 却表示不好的意思,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原于圣经故事)。再如,Owl在英语中,是表示智慧的鸟,有成语as wise as an owl为证,说某人Owlish 往往是形容他聪明,严肃,希腊雅典有大量的猫头鹰,它成为雅典的标志,而在汉语中,由于猫头鹰常在夜间活动,叫声凄厉,因此人们把它的鸣叫与死人相联系,谁要在树林中听到了它的叫声,谁家可能会有人死,多么恐怖。这与英语中的形象截然相反。在汉语中,老鼠总是与胆小鬼联系在一起。但在英语中,老鼠代表卑劣的本质,而用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汉、英语中不仅此类表示动物的名词存在语义的差异,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也同样具有语义上的差异。例如,Red一词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欢迎等等,而在英语中则指赤热的,血腥的,残酷的意思。红灯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为指引革命胜利的一盏灯,而在美国文化里其引申意义为却和提供色情服务有关(美国一些城市提供色情服务的街道被称作红灯区)。再如批评一词,汉语中是指提出某人某事的不足之处或错误之处,而在英语中则指评论,即指出好的一面。也指出不足的一面。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气氛下不断使用获得了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不同联想意义,因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映,这就造成了词义上的差异。
四、语言交际差异与文化差异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思想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际的功能。在实际交际中,不仅个别词义受文化制约,语言的用法也受文化制约。
(一)名字: 汉语中,人的名字是姓前名后,体现了汉族的人伦本性,突出家族、群体的观念。而英文中的人名却是名前姓后,这体现了西方人个体本位,注重自我的观念。
(二)称谓:在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中,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中对父亲的父母和对母亲的父母称谓都是grandpa&grandma,是没有区别的。而在汉语中是不同的。同样,兄弟姐妹等的称谓也是如此,即英语中无法区分出年龄的大小,而在汉语中区分得却相当清楚,它的文化差异在于中国人注重家族观念,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而西方人的观念中注重身份,男女平等。
(三)中国人见面时经常问一句:“您去哪儿”,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一般是不能问的,其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您去哪儿?”,实际并不是要询问对方去干什么,也不需要对方具体回答,它只是一种问候语,就像英国人见面互相谈论天气的用途是一样的。
五、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远远不止文中所列举的这些例子。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影响与制约将促使二者不断地向前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魏慧娟. 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关系研究. 新闻愛好者,2020.
[4]余娟. 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新闻爱好者,2020.
关键词:语言;文化载体;思维方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记载、传播、发扬,并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换句话说,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语言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演进和发展。东西方文化千差万别地反映在许多方面,例如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反映在语言上,则要从文字、词汇、语义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二、文字差异与思维差异
中国人的汉字是方块字,它起源于图画,是一种象形文字,而西方人使用的是字母拼音文字。文字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跟语音和意义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而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因此,拼音文字是抽象的,只有音符而无意符,只可读音不可表意,字形与字义无直接联系,而汉字的突出特点是字形结构可以不同程度地体现字义,望文即可生义,因此汉字是具体的,学习汉字就是辨认图形。中西方使用文字的不同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造成中国人形象思维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象形文字是古人从图形和图画一步步演化而成,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代表一个具体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方式。而西方的字母拼音文字则是由固定的字母排列组合而成,从字型上无法看出字意,定义的变换靠固定前后缀,因此,其文字反映出了西方人擅长抽象思维。中西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其它方面也都有体现。例如中国历史上,文学,美术等方面的成就很辉煌,而科技方面却不很发达;相反,西方在科技方面却发展很快。这一切都归于双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给中西方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语汇上,则出现了许多词义不对等,褒贬不同,引申义;相径庭的情况。
三、语汇差异与文化差异
语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语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最为广泛,语言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长期创造活动的成果,而这些创造活动突出地反映在语汇的表达方式上。按照现代英语词汇学的论点,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有着密切关系,英语里很多语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体制的差异是文化差异造成语义差异的重要原因。英语里Materialism按哲学术语的意思是“唯物主义”,而Idealism的意思是“唯心主义”。这两个词在英语里并无褒贬可言,但在汉语中唯物主义是被肯定的,唯心主义则是被否定的。后者的意思是追逐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的,带贬义的;前者是追求理想的,带褒义。造成这一组词义不对等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国的政治思想是信仰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而西方长期以来的思想自由使得人们对唯物与唯心主义,不抱有明显的倾向一边的态度,这是社会体制的差异造成的。再如,Colony一词在汉语中是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有大批移民居住的地方,是被资本主义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方和国家;而在西方人看来,Colony 则只是某国的海外或外国的附属国。Land- lord在英文中意为“土地的主人”;汉语中却指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的人,带有贬义。以上几例清楚地表明: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使得语言产生不同的褒贬意义,可见在一种社会体制下,形成了它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这一套文化系统对这个社会集团成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而对另外一个文化群体的成员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而词义的不同正体现了这一点。
(二)传统民族观念的不同也是造成词义不对等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民族观念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宗教、历史及文学作品等。试看几例: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汉语中,龙总是用于表示好的意思,许多成语都有龙:望子成龙,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生龙活虎。龙代表高贵,代表生气勃勃,代表神力无比,华夏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英语中,Dragon 却表示不好的意思,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原于圣经故事)。再如,Owl在英语中,是表示智慧的鸟,有成语as wise as an owl为证,说某人Owlish 往往是形容他聪明,严肃,希腊雅典有大量的猫头鹰,它成为雅典的标志,而在汉语中,由于猫头鹰常在夜间活动,叫声凄厉,因此人们把它的鸣叫与死人相联系,谁要在树林中听到了它的叫声,谁家可能会有人死,多么恐怖。这与英语中的形象截然相反。在汉语中,老鼠总是与胆小鬼联系在一起。但在英语中,老鼠代表卑劣的本质,而用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汉、英语中不仅此类表示动物的名词存在语义的差异,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也同样具有语义上的差异。例如,Red一词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欢迎等等,而在英语中则指赤热的,血腥的,残酷的意思。红灯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为指引革命胜利的一盏灯,而在美国文化里其引申意义为却和提供色情服务有关(美国一些城市提供色情服务的街道被称作红灯区)。再如批评一词,汉语中是指提出某人某事的不足之处或错误之处,而在英语中则指评论,即指出好的一面。也指出不足的一面。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气氛下不断使用获得了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不同联想意义,因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映,这就造成了词义上的差异。
四、语言交际差异与文化差异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思想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际的功能。在实际交际中,不仅个别词义受文化制约,语言的用法也受文化制约。
(一)名字: 汉语中,人的名字是姓前名后,体现了汉族的人伦本性,突出家族、群体的观念。而英文中的人名却是名前姓后,这体现了西方人个体本位,注重自我的观念。
(二)称谓:在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中,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中对父亲的父母和对母亲的父母称谓都是grandpa&grandma,是没有区别的。而在汉语中是不同的。同样,兄弟姐妹等的称谓也是如此,即英语中无法区分出年龄的大小,而在汉语中区分得却相当清楚,它的文化差异在于中国人注重家族观念,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而西方人的观念中注重身份,男女平等。
(三)中国人见面时经常问一句:“您去哪儿”,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一般是不能问的,其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您去哪儿?”,实际并不是要询问对方去干什么,也不需要对方具体回答,它只是一种问候语,就像英国人见面互相谈论天气的用途是一样的。
五、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远远不止文中所列举的这些例子。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影响与制约将促使二者不断地向前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魏慧娟. 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关系研究. 新闻愛好者,2020.
[4]余娟. 英语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新闻爱好者,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