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喀喇昆仑山区的最佳徒步季节,一支中国探险队来到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过冰川,翻垭口,历时超过15天,徒步近200公里,一路惊险迭起,先后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背夫罢工、体力透支等困难,最终顺利走完了K2大本营徒步线路……
在巴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的喀喇昆仑山脉中段,在以其主峰乔戈里峰为中心的方圆15公里范围内,耸立着41座65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乔戈里峰(8611米)、迦舒布鲁姆I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迦舒布鲁姆II峰(8035米)。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这样360度全景欣赏雪山,这就是喀喇昆仑的魅力。
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国外被称为“K2”。“乔戈里”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高大雄伟”;“K”指喀喇昆仑山;“2”指它是喀喇昆仑山脉中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在登山界,乔戈里峰被公认为“最凶险的山峰”——最难攀登的8000米级山峰,是“山中之王”和登山者心目中最高的精神圣地,它只属于一流登山者。
巴基斯坦北部的斯卡杜是徒步者的天堂,有很多条适合不同人群的徒步路线,为期3~30天的都有,其中最经典的就是K2大本营徒步线路。2012年7月,在喀喇昆仑山区的最佳徒步季节,我们一行12人来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开始了这次漫长而艰苦的探险之旅。
这次徒步充满挑战,因为我们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徒步线路——徒步时间超过15天,徒步距离接近200公里,要到达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大本营(K2、迦舒布鲁姆I、布洛阿特、迦舒布鲁姆II),要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露营,其中要穿越最危险的巴尔托洛冰川,翻越贡多戈罗拉垭口。我们先后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背夫罢工、体力透支等困难,最终顺利走完了全程。
1.刚走一会,我就感到有点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队员,大家都移动缓慢,原来正值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沿途又无遮荫处,因此人困马乏。
我们徒步的起点是阿斯科勒村。这天的徒步应该比较轻松,徒步6小时,海拔上升100多米。刚开始,几名女队员走得很快——这是我最担心的,因为高原徒步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关键要看谁笑到最后。背夫赶了上来,一个接一个超过我们,我也开始加快节奏。天气炎热,沿途没有遮荫处,我只得咬着牙一路狂奔,终于看见了一片小树林,背夫们在那里休息,我知道吃午餐的地方到了。
拿出地图,才知道这个地方是两条冰川的汇合点。厨师沙迪克告诉我,从这里到营地只要2小时,这让我充满信心。等齐大部队后,我们重新出发,刚走一会,我就感到有点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队员,大家都移动缓慢,原来正值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沿途又无遮荫处,因此人困马乏。2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还看不到营地的影子,我开始着急,一问才知道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把我吓了一跳,刚开始徒步就让我们措手不及。除了天气炎热、体力透支外,还严重缺水。尽管头一天晚上我就提醒队员至少要带两升水,但现在发现有些队员只带了1升水,而且所剩无几!我虽然还剩半升水,但也不敢轻易喝了。这水是救命的,看不到营地,我是不会动它的。
徒步7个半小时才到达营地,队员们精疲力竭,东倒西歪,垂头丧气,有几名女队员差不多崩溃了。
这一天徒步下来,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吃不饱,特别是早餐和午餐。唯一可以放开吃的是我们不太习惯的薄饼,连鸡蛋和土豆都限量供应,牛肉和青菜更成了奢侈品。带来的几只活鸡已经吃掉一大半,只剩下一只羊了。
上山之前,我就多次跟向导赛伊夫强调,食物必须准备充足,并留有余地,我们希望多一些肉、蔬菜和水果。我们再次要求向导想法确保徒步期间的食品充足:一是设法沿途补充;二是对现有的食品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三是每天的饭菜多一些变化,适合中国人口味。
第二天,我们的伙食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早餐把薄饼改成了油炸饼;午餐安排了春卷、土豆和面汤;晚上是蘑菇鸡汤、鸡肉青菜炒面,最后还上了水果罐头。
2.玛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气不亚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仑山区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为“K1”。
接下来,我们走上了延绵100多公里的巴尔托洛冰川,这条大冰川融汇了数不清的小冰川,我们一边欣赏它的壮美,一边又时时感受它的惊险。
我们5人在赛伊夫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鲜有人走过的挑战线路。走在巴尔托洛冰川中间的碎石坡上,两边都是巨大的冰川。赛伊夫和另一个背夫在前面探路,并用石头做标记,我们则兴奋地拍照。其实冰川上无路可寻,我们只能不停地跳来跳去。
赛伊夫要带我们去哪里?其实我们也不很清楚。看着他俩找路的样子,估计他们也很少来。我们朝着玛夏布洛姆峰的方向行走,一会儿过碎石坡,一会儿过冰裂缝。3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块巨石旁,赛伊夫告诉我们:玛夏布洛姆峰大本营到了——此时我们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但遗憾的是,玛夏布洛姆峰深藏在云雾之中,无法一睹其尊容。
玛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气不亚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仑山区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为“K1”。玛夏布洛姆峰完全在巴基斯坦境内,山形漂亮,山体陡峭,攀登难度极大。赛伊夫告诉我们,前几年来攀登该峰的人很多,自从2010年有8个人在一次雪崩中遇难,这两年就很少有人来了,大本营也从此荒凉。
我们原以为可以顺着右边的路到达营地,但赛伊夫告诉我们必须原路返回!我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赛伊夫一直在做标记,原来是为了返回时方便,他怕自己找不到回去的路。
回到冰川中间,接下来就要横穿巴尔托洛冰川。现在完全没路,只能沿着大致的方向探路。赛伊夫和背夫分开找路,好几次都无功而返,我们干脆在原地休息。最后赛伊夫勉强找到一条穿越路线,不过,要跳过一条非常危险的冰裂缝,旁边是恐怖的冰桥。还好,我们在他们的保护下通过了,逃离了危险区。
经过6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和惊险的冰川穿越后,我们又回到了正道。不过,我们又徒步4小时,才到达了营地。 3.七月是喀喇昆仑的登山季,有两支中国登山队已经到达这里,我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日”。让我们高兴的是,没过多久,这两支队伍都分别成功登顶。
徒步进入第六天,沿途的风景越来越令人震撼。刚出发不久,我们就看见了大片冰塔林,队员们开始兴奋起来,边走边玩边拍,徒步也开始变成一种享受。
下午早早就到达了营地——康科迪亚。这个营地很大,是一个中转站,每支徒步队伍都要在这里露营两天以上,因为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K2。我们的大帐篷就面对着K2,可惜此时K2被云层遮挡,我们就坐着晒太阳、喝茶、聊天、听音乐,等待K2露脸。4小时之后,K2终于慢慢打开,头顶上和半山腰都有云雾缠绕,我跟队员们开玩笑:K2也赶时髦,在玩围脖。
7月是喀喇昆仑的登山季,有两支中国登山队已经到达这里。去K2大本营的路上,经过布洛阿特大本营时,我们遇见了张梁。张梁是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大家都认识他。营地一下子来了12个中国人,突然热闹起来,连巴基斯坦探险公司的领队和厨师也忙着给我们端茶倒水。
张梁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前三次冲顶的情况,并让厨师为我们准备丰盛的午餐。居然能吃到披萨和炒面,真是太有口福了,队员们的兴奋可想而知。欢笑声在营地回荡,感染着每个人。临别前,我们送给他们最真诚的祝福:顺利登顶,平安归来。
K2大本营离布洛阿特大本营很近,徒步也就一个多小时。虽然云层挡住了K2的山顶,但它巨大的山体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雄伟。从K2两边倾泻而下的冰川在我们脚下会合,大家就走在两条冰川中间的碎石坡上,而路的尽头,就是K2大本营。
听说国内著名高山领队杨春风率领的那支队伍也在K2大本营,我们就一路顺着帐篷找过去。当看到黄色的凯乐石帐篷时,我知道中国队的大本营到了。见到我们,老杨特别开心。我跟他开玩笑:我带这么多美女来给你助威,你要是登不上K2就对不起我们。
老杨这次组织的是一个国际队,有3个中国人,除了老杨,还有饶剑锋和张京川。而他们雇佣的向导也是“国际队”,既有巴基斯坦的,也有尼泊尔的。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拉拉队员,让老杨很有面子,也让队伍中的外国队员很羡慕。
我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日”,不论是在布洛阿特大本营还是K2大本营,传出的都是中国人的欢声笑语。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没过多久,这两支队伍都分别成功登顶。
4.绕过一条条冰裂缝,横穿一片片冰原,我们来到巴尔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们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那感觉美妙得难以言表。
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最难的徒步线路——K2大本营和贡多戈罗拉垭口环线徒步线路,有些路段连向导和背夫都很少走过,异乎寻常:要在海拔5000米的K2大本营露营,还要去海拔更高的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露营。在经过连续8天的长途高原徒步后,大部分队员已经身心疲惫,决定放弃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对他们来说,能在K2大本营露营一个晚上,还能天天看见K2,已经心满意足。只剩下我们5个人还在做最后的坚持,要按原计划去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没料到背夫们罢工了,他们都不愿意去那里,理由是海拔太高,容易引发高山反应。在赛伊夫反复做工作后,总算有6个背夫答应陪同我们前往。
去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的路其实很好走,我们一直行走在巴尔托洛冰川中间的碎石路上,两边的冰川非常壮观,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甚至超过了K2本身。徒步7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的运气不错,同时看见了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特别是迦舒布鲁姆II峰,因为它深藏在群山之中,比K2还难得一见。
接下来的行程充满变数,因为要横穿巴尔托洛冰川到达阿里营地。这条路非常危险,鲜有人走,6个背夫中有4个被吓跑了,他们选择原路返回康科迪亚营地,再从康科迪亚营地到阿里营地,他们宁愿一天赶两天的路程,也不愿意冒险横穿巴尔托洛冰川,这段路有多危险就可想而知了。好在有两个背夫前不久刚横穿过巴尔托洛冰川,愿意为我们带路。
从那4个背夫的表现,我们感觉到了横穿巴尔托洛冰川的难度和危险,我反复提醒赛伊夫要安全第一,在危险的地方一定要保护好队员,背夫们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这里是巴尔托洛冰川的源头,巨大的冰川从高大的山体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但冰川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杀机,冰裂缝、冰沟、冰河随处可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两个背夫在前面开路,赛伊夫和厨师沙迪克则一前一后保护我们。
绕过一条条冰裂缝,横穿一片片冰原,我们来到巴尔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们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那感觉美妙得难以言表。我跟女队员小玉开玩笑说:到目前为止,应该只有我们5个中国人到过这里,而你就是唯一的女性。
上帝很公平,我们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天气晴好,蓝天、白云、雪山、冰川、冰塔林,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我不禁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回见。
经过5个多小时惊险、惊艳的冰川穿越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巴尔托洛冰川的另一边,但接下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碎石坡,有些石头是松动的,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有些石头又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破登山鞋。这样的碎石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但走起来很讨厌。不过,所有人都加快了速度,想尽快赶到阿里营地与大部队会合。
徒步9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阿里营地,先到的队友已经准备好热茶迎接我们。我们再次挑战了自己的极限——累,并快乐着。
阿里营地很小,连扎帐篷的地方都没有,而8小时后我们又要出发去翻越垭口,因此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休息,可是12个人只有两顶小帐篷,大部分人只能靠在大帐篷的椅子上休息。外面飘着雪花,随着夜晚的来临,气温骤降,我们穿上所有的衣服都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气。我赶紧叫醒所有队员,让他们拿出睡袋,把自己套进去。
凌晨1点,我们出发了。队员一个挨着一个前行,最弱的几个女队员走在前面,速度很慢,我们只能跟着她们慢慢前行。
在摸黑跳过一条很大的冰沟时,大部分队员都摔倒了,好在有向导和背夫保护,才没大碍。地上的积雪很厚,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所以我们得用头灯照亮脚下的雪地,躲过那些雪洞。夜晚一片寂静,但我们并不害怕,不论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都有一长串的头灯在闪烁。 出发3小时后,我们来到垭口脚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借助绳子往上爬。连续两天的挑战,晚上又没休息好,我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担心,于是赶紧吃下一块能量棒。最初我以为绳子只是一段,哪知爬完一段绳子,接着还有一段绳子,没完没了,似乎总也爬不完。雪坡很陡,想找块平地坐下休息都很困难。
大约凌晨4点半,我刚爬完一个长长的雪坡,回头一看,一排雪山展现在眼前。天开始发亮,我赶紧拿出相机和摄像机,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在雪山的头顶形成金色的光晕,K2也若隐若现。我一边爬一边拍,不知不觉就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远远看去,他们的背影就像一队蚂蚁在缓缓移动。
贡多戈罗拉垭口,无疑是这次徒步的难点。即使是在盛夏7月,垭口也可能因为下雪而无法通过。就算天气晴好,翻越贡多戈罗拉垭口对每个人也是挑战,难度不亚于攀登一座6000米级雪山。
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之后,我们终于到达海拔5620米的贡多戈罗拉垭口。垭口的风光令人震撼:4座8000米级雪山一字排开,脚下就是我们走过的山谷。而垭口这边的风光同样令人震撼:一排不知名的雪山展现在眼前,早晨的太阳把它们照得金黄,而脚下则是更为壮观的山谷,这里正是我们要下去的地方。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上垭口,我们自然欣喜若狂,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转换不同角度,又搭配成不同组合,在垭口尽情狂欢、拍照……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坡时的坡度之陡、绳子之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刚开始,我试着用右手去抓绳子,结果发现绳子打滑,这让我也有点害怕,丝毫不敢粗心大意。
看着那些背夫抓着绳子健步如飞地从我身边经过,我有点自卑,开始观察他们的动作,也学会了一点技巧:首先,要保证自己抓住绳子的右手不会滑脱,就用手背在绳子上多绕了一圈,虽然时间一长,手背会感到酸痛,但至少在心理上不再恐惧;其次,让双脚尽量走在雪洞中,这样就不会打滑;最后,让自己的身体保持下蹲和后仰的姿势,这样身体就不会往前冲,最多是屁股坐在雪地上。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下撤得很轻松,开始和队员们相守在后面拍照和摄像。
看到前面的队员们挤在一起,我很为他们担心。因为这些绳子年久失修,不是很结实,太多的人抓在上面,一旦脱落或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让后面的几个队员放慢速度,跟前队保持距离。此时,几名女队员的状态已不容乐观,一位高反严重,另一位体力透支,当场就哭了,最后她们都是由向导和背夫掺扶下去的。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一个可以休息的平台,此时整个队伍狼狈不堪:登山鞋破了,登山杖断了,冲锋裤也划破了,大部分队员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无论如何,我们翻过了贡多戈罗拉垭口,这次K2大本营徒步圆满成功!我们一路经历的千辛万苦,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在巴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的喀喇昆仑山脉中段,在以其主峰乔戈里峰为中心的方圆15公里范围内,耸立着41座65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乔戈里峰(8611米)、迦舒布鲁姆I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迦舒布鲁姆II峰(8035米)。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这样360度全景欣赏雪山,这就是喀喇昆仑的魅力。
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国外被称为“K2”。“乔戈里”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高大雄伟”;“K”指喀喇昆仑山;“2”指它是喀喇昆仑山脉中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在登山界,乔戈里峰被公认为“最凶险的山峰”——最难攀登的8000米级山峰,是“山中之王”和登山者心目中最高的精神圣地,它只属于一流登山者。
巴基斯坦北部的斯卡杜是徒步者的天堂,有很多条适合不同人群的徒步路线,为期3~30天的都有,其中最经典的就是K2大本营徒步线路。2012年7月,在喀喇昆仑山区的最佳徒步季节,我们一行12人来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开始了这次漫长而艰苦的探险之旅。
这次徒步充满挑战,因为我们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徒步线路——徒步时间超过15天,徒步距离接近200公里,要到达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大本营(K2、迦舒布鲁姆I、布洛阿特、迦舒布鲁姆II),要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露营,其中要穿越最危险的巴尔托洛冰川,翻越贡多戈罗拉垭口。我们先后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背夫罢工、体力透支等困难,最终顺利走完了全程。
1.刚走一会,我就感到有点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队员,大家都移动缓慢,原来正值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沿途又无遮荫处,因此人困马乏。
我们徒步的起点是阿斯科勒村。这天的徒步应该比较轻松,徒步6小时,海拔上升100多米。刚开始,几名女队员走得很快——这是我最担心的,因为高原徒步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关键要看谁笑到最后。背夫赶了上来,一个接一个超过我们,我也开始加快节奏。天气炎热,沿途没有遮荫处,我只得咬着牙一路狂奔,终于看见了一片小树林,背夫们在那里休息,我知道吃午餐的地方到了。
拿出地图,才知道这个地方是两条冰川的汇合点。厨师沙迪克告诉我,从这里到营地只要2小时,这让我充满信心。等齐大部队后,我们重新出发,刚走一会,我就感到有点吃力,再看看走在前面的队员,大家都移动缓慢,原来正值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沿途又无遮荫处,因此人困马乏。2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还看不到营地的影子,我开始着急,一问才知道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把我吓了一跳,刚开始徒步就让我们措手不及。除了天气炎热、体力透支外,还严重缺水。尽管头一天晚上我就提醒队员至少要带两升水,但现在发现有些队员只带了1升水,而且所剩无几!我虽然还剩半升水,但也不敢轻易喝了。这水是救命的,看不到营地,我是不会动它的。
徒步7个半小时才到达营地,队员们精疲力竭,东倒西歪,垂头丧气,有几名女队员差不多崩溃了。
这一天徒步下来,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吃不饱,特别是早餐和午餐。唯一可以放开吃的是我们不太习惯的薄饼,连鸡蛋和土豆都限量供应,牛肉和青菜更成了奢侈品。带来的几只活鸡已经吃掉一大半,只剩下一只羊了。
上山之前,我就多次跟向导赛伊夫强调,食物必须准备充足,并留有余地,我们希望多一些肉、蔬菜和水果。我们再次要求向导想法确保徒步期间的食品充足:一是设法沿途补充;二是对现有的食品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三是每天的饭菜多一些变化,适合中国人口味。
第二天,我们的伙食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早餐把薄饼改成了油炸饼;午餐安排了春卷、土豆和面汤;晚上是蘑菇鸡汤、鸡肉青菜炒面,最后还上了水果罐头。
2.玛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气不亚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仑山区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为“K1”。
接下来,我们走上了延绵100多公里的巴尔托洛冰川,这条大冰川融汇了数不清的小冰川,我们一边欣赏它的壮美,一边又时时感受它的惊险。
我们5人在赛伊夫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鲜有人走过的挑战线路。走在巴尔托洛冰川中间的碎石坡上,两边都是巨大的冰川。赛伊夫和另一个背夫在前面探路,并用石头做标记,我们则兴奋地拍照。其实冰川上无路可寻,我们只能不停地跳来跳去。
赛伊夫要带我们去哪里?其实我们也不很清楚。看着他俩找路的样子,估计他们也很少来。我们朝着玛夏布洛姆峰的方向行走,一会儿过碎石坡,一会儿过冰裂缝。3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块巨石旁,赛伊夫告诉我们:玛夏布洛姆峰大本营到了——此时我们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但遗憾的是,玛夏布洛姆峰深藏在云雾之中,无法一睹其尊容。
玛夏布洛姆峰海拔7821米,在巴基斯坦非常出名,其名气不亚于K2,由于它是喀喇昆仑山区第一座被考察的雪山,因此被命名为“K1”。玛夏布洛姆峰完全在巴基斯坦境内,山形漂亮,山体陡峭,攀登难度极大。赛伊夫告诉我们,前几年来攀登该峰的人很多,自从2010年有8个人在一次雪崩中遇难,这两年就很少有人来了,大本营也从此荒凉。
我们原以为可以顺着右边的路到达营地,但赛伊夫告诉我们必须原路返回!我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赛伊夫一直在做标记,原来是为了返回时方便,他怕自己找不到回去的路。
回到冰川中间,接下来就要横穿巴尔托洛冰川。现在完全没路,只能沿着大致的方向探路。赛伊夫和背夫分开找路,好几次都无功而返,我们干脆在原地休息。最后赛伊夫勉强找到一条穿越路线,不过,要跳过一条非常危险的冰裂缝,旁边是恐怖的冰桥。还好,我们在他们的保护下通过了,逃离了危险区。
经过6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和惊险的冰川穿越后,我们又回到了正道。不过,我们又徒步4小时,才到达了营地。 3.七月是喀喇昆仑的登山季,有两支中国登山队已经到达这里,我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日”。让我们高兴的是,没过多久,这两支队伍都分别成功登顶。
徒步进入第六天,沿途的风景越来越令人震撼。刚出发不久,我们就看见了大片冰塔林,队员们开始兴奋起来,边走边玩边拍,徒步也开始变成一种享受。
下午早早就到达了营地——康科迪亚。这个营地很大,是一个中转站,每支徒步队伍都要在这里露营两天以上,因为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K2。我们的大帐篷就面对着K2,可惜此时K2被云层遮挡,我们就坐着晒太阳、喝茶、聊天、听音乐,等待K2露脸。4小时之后,K2终于慢慢打开,头顶上和半山腰都有云雾缠绕,我跟队员们开玩笑:K2也赶时髦,在玩围脖。
7月是喀喇昆仑的登山季,有两支中国登山队已经到达这里。去K2大本营的路上,经过布洛阿特大本营时,我们遇见了张梁。张梁是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大家都认识他。营地一下子来了12个中国人,突然热闹起来,连巴基斯坦探险公司的领队和厨师也忙着给我们端茶倒水。
张梁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前三次冲顶的情况,并让厨师为我们准备丰盛的午餐。居然能吃到披萨和炒面,真是太有口福了,队员们的兴奋可想而知。欢笑声在营地回荡,感染着每个人。临别前,我们送给他们最真诚的祝福:顺利登顶,平安归来。
K2大本营离布洛阿特大本营很近,徒步也就一个多小时。虽然云层挡住了K2的山顶,但它巨大的山体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雄伟。从K2两边倾泻而下的冰川在我们脚下会合,大家就走在两条冰川中间的碎石坡上,而路的尽头,就是K2大本营。
听说国内著名高山领队杨春风率领的那支队伍也在K2大本营,我们就一路顺着帐篷找过去。当看到黄色的凯乐石帐篷时,我知道中国队的大本营到了。见到我们,老杨特别开心。我跟他开玩笑:我带这么多美女来给你助威,你要是登不上K2就对不起我们。
老杨这次组织的是一个国际队,有3个中国人,除了老杨,还有饶剑锋和张京川。而他们雇佣的向导也是“国际队”,既有巴基斯坦的,也有尼泊尔的。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拉拉队员,让老杨很有面子,也让队伍中的外国队员很羡慕。
我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日”,不论是在布洛阿特大本营还是K2大本营,传出的都是中国人的欢声笑语。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没过多久,这两支队伍都分别成功登顶。
4.绕过一条条冰裂缝,横穿一片片冰原,我们来到巴尔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们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那感觉美妙得难以言表。
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最难的徒步线路——K2大本营和贡多戈罗拉垭口环线徒步线路,有些路段连向导和背夫都很少走过,异乎寻常:要在海拔5000米的K2大本营露营,还要去海拔更高的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露营。在经过连续8天的长途高原徒步后,大部分队员已经身心疲惫,决定放弃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对他们来说,能在K2大本营露营一个晚上,还能天天看见K2,已经心满意足。只剩下我们5个人还在做最后的坚持,要按原计划去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没料到背夫们罢工了,他们都不愿意去那里,理由是海拔太高,容易引发高山反应。在赛伊夫反复做工作后,总算有6个背夫答应陪同我们前往。
去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大本营的路其实很好走,我们一直行走在巴尔托洛冰川中间的碎石路上,两边的冰川非常壮观,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甚至超过了K2本身。徒步7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的运气不错,同时看见了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特别是迦舒布鲁姆II峰,因为它深藏在群山之中,比K2还难得一见。
接下来的行程充满变数,因为要横穿巴尔托洛冰川到达阿里营地。这条路非常危险,鲜有人走,6个背夫中有4个被吓跑了,他们选择原路返回康科迪亚营地,再从康科迪亚营地到阿里营地,他们宁愿一天赶两天的路程,也不愿意冒险横穿巴尔托洛冰川,这段路有多危险就可想而知了。好在有两个背夫前不久刚横穿过巴尔托洛冰川,愿意为我们带路。
从那4个背夫的表现,我们感觉到了横穿巴尔托洛冰川的难度和危险,我反复提醒赛伊夫要安全第一,在危险的地方一定要保护好队员,背夫们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这里是巴尔托洛冰川的源头,巨大的冰川从高大的山体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但冰川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杀机,冰裂缝、冰沟、冰河随处可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两个背夫在前面开路,赛伊夫和厨师沙迪克则一前一后保护我们。
绕过一条条冰裂缝,横穿一片片冰原,我们来到巴尔托洛腹地。四周都是巨大的冰塔林,我们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那感觉美妙得难以言表。我跟女队员小玉开玩笑说:到目前为止,应该只有我们5个中国人到过这里,而你就是唯一的女性。
上帝很公平,我们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天气晴好,蓝天、白云、雪山、冰川、冰塔林,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我不禁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回见。
经过5个多小时惊险、惊艳的冰川穿越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巴尔托洛冰川的另一边,但接下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碎石坡,有些石头是松动的,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有些石头又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破登山鞋。这样的碎石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但走起来很讨厌。不过,所有人都加快了速度,想尽快赶到阿里营地与大部队会合。
徒步9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阿里营地,先到的队友已经准备好热茶迎接我们。我们再次挑战了自己的极限——累,并快乐着。
阿里营地很小,连扎帐篷的地方都没有,而8小时后我们又要出发去翻越垭口,因此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休息,可是12个人只有两顶小帐篷,大部分人只能靠在大帐篷的椅子上休息。外面飘着雪花,随着夜晚的来临,气温骤降,我们穿上所有的衣服都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寒气。我赶紧叫醒所有队员,让他们拿出睡袋,把自己套进去。
凌晨1点,我们出发了。队员一个挨着一个前行,最弱的几个女队员走在前面,速度很慢,我们只能跟着她们慢慢前行。
在摸黑跳过一条很大的冰沟时,大部分队员都摔倒了,好在有向导和背夫保护,才没大碍。地上的积雪很厚,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所以我们得用头灯照亮脚下的雪地,躲过那些雪洞。夜晚一片寂静,但我们并不害怕,不论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都有一长串的头灯在闪烁。 出发3小时后,我们来到垭口脚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借助绳子往上爬。连续两天的挑战,晚上又没休息好,我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担心,于是赶紧吃下一块能量棒。最初我以为绳子只是一段,哪知爬完一段绳子,接着还有一段绳子,没完没了,似乎总也爬不完。雪坡很陡,想找块平地坐下休息都很困难。
大约凌晨4点半,我刚爬完一个长长的雪坡,回头一看,一排雪山展现在眼前。天开始发亮,我赶紧拿出相机和摄像机,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在雪山的头顶形成金色的光晕,K2也若隐若现。我一边爬一边拍,不知不觉就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远远看去,他们的背影就像一队蚂蚁在缓缓移动。
贡多戈罗拉垭口,无疑是这次徒步的难点。即使是在盛夏7月,垭口也可能因为下雪而无法通过。就算天气晴好,翻越贡多戈罗拉垭口对每个人也是挑战,难度不亚于攀登一座6000米级雪山。
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之后,我们终于到达海拔5620米的贡多戈罗拉垭口。垭口的风光令人震撼:4座8000米级雪山一字排开,脚下就是我们走过的山谷。而垭口这边的风光同样令人震撼:一排不知名的雪山展现在眼前,早晨的太阳把它们照得金黄,而脚下则是更为壮观的山谷,这里正是我们要下去的地方。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上垭口,我们自然欣喜若狂,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转换不同角度,又搭配成不同组合,在垭口尽情狂欢、拍照……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坡时的坡度之陡、绳子之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刚开始,我试着用右手去抓绳子,结果发现绳子打滑,这让我也有点害怕,丝毫不敢粗心大意。
看着那些背夫抓着绳子健步如飞地从我身边经过,我有点自卑,开始观察他们的动作,也学会了一点技巧:首先,要保证自己抓住绳子的右手不会滑脱,就用手背在绳子上多绕了一圈,虽然时间一长,手背会感到酸痛,但至少在心理上不再恐惧;其次,让双脚尽量走在雪洞中,这样就不会打滑;最后,让自己的身体保持下蹲和后仰的姿势,这样身体就不会往前冲,最多是屁股坐在雪地上。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下撤得很轻松,开始和队员们相守在后面拍照和摄像。
看到前面的队员们挤在一起,我很为他们担心。因为这些绳子年久失修,不是很结实,太多的人抓在上面,一旦脱落或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让后面的几个队员放慢速度,跟前队保持距离。此时,几名女队员的状态已不容乐观,一位高反严重,另一位体力透支,当场就哭了,最后她们都是由向导和背夫掺扶下去的。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一个可以休息的平台,此时整个队伍狼狈不堪:登山鞋破了,登山杖断了,冲锋裤也划破了,大部分队员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无论如何,我们翻过了贡多戈罗拉垭口,这次K2大本营徒步圆满成功!我们一路经历的千辛万苦,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