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非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el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而动手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被忽视。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教师应当成为一名设计师,巧妙地设计能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的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非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104
  俗话说得好:“手是脑的老师,”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高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十三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缺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我非常支持这种观点,学习活动只有成为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的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生物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下面我谈谈在生物非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 、实践激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作为一种礼物来接受。”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又是一门前沿科学,更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和奥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学科。生物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多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也有很多微观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而不少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又很欠缺,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再不感兴趣的话,就更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而相反,他们一旦对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就会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甚至会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
  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我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核酸在亲子鉴定、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轻松理解了核酸的功能。但对于核酸与核
  苷酸
  的种类、组成这些相对抽象、繁琐的内容,学生在刚接触时会感到摸不着头脑,极易弄混。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并长期识记这些内容,我首先提出问题:“你能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核苷酸的模型吗?”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接着开始动手操作,有的剪纸,有的粘贴,有的查资料,有的矫正……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做好的小组争先恐后地将本组内的模型贴到黑板上。通过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和相互纠错,学生对核苷酸的组成模式图记忆深刻。接着,我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当五碳糖不同、含氮碱基不同时分别表示何类、何种核苷酸。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历史长河”,小组合作尝试构建DNA的平面结构。学生在构建DNA平面结构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错误,例如两条核苷酸链没有反向平行;一条链中上下两个核苷酸的连接位点错误;碱基间忘记画氢键,不同碱基间氢键的数量错误;等等,但是最后都通过组内或组间同学的交流和纠错得到了解决。学生在黑板上成功地画出DNA平面结构后,我又让每一位学生在导学案相应的位置上动手画了一遍。
  经过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受益匪浅、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发现和学习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脑海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虽然会背诵某一结构(如细胞膜的结构),熟记某一定律(如分离定律),但当要求用这些结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熟记于心的这些知识却不能发挥作用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陈述阶段,没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知识只是简单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而没有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学生没有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而是被知识束缚着。学生没有真正领会这些知识的内涵,这样的学习只是一种机械性、被动性的学习,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能力,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我认为,简单的机械记忆导致学生知而不能、懂而不会。因此,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己构建知识
  结构。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当重视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细胞膜”的教学中,对于细胞膜的结构内容的学习,我首先提出问题“脂质、蛋白质、糖类是如何构建起一个细胞膜的”引发学生的思考,紧接着通过课件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简单介绍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的特点。接着通过四个模拟活动进行教学,再提出问题:“磷脂分子在水表面(空气-水界面)上将怎样排布?请构建并画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画出了正确的模拟图。我继续提问:“用玻璃棒搅拌后很多磷脂分子在水体内聚集呈球状,其切面磷脂分子是怎样排布的呢?请构建模型并画出。”小组内开始活动起来,小组成员间甚至发生了争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达成一致意见的小组将本组内的结果贴到黑板上。我对学生的展示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后,接着设疑:“如果水体内的磷脂分子球体内部也有水,其切面磷脂分子又是怎样排布的呢?请构建模型并画出。”这次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大声讨论并动手画起来,很快得出了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我顺势问:“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层是属于哪一种?为什么?”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结论。最后让学生阅读J. D. Robertson的实验,请学生大胆推测,构建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位置及糖类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位置并画图。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活动,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理解深刻,记忆永久,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不可,手和脑在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当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它又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在。中学生物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持久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高一学生做起,才能造就一批能力型学生,将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多的财富。
  例如,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教学中,对于伴性遗传内容的学习,我首先设疑:“人类的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先让学生尝试画出X、Y染色体,并根据画出的X、Y染色体形态和大小尝试写出正常男女、患病男女的基因型,最后根据写出的男女的基因型(女:三种基因型,男:两种基因型),尝试写出男女随机婚配的方式(六种),再根据写出的六种婚配方式尝试写出每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写遗传图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大白纸上完成一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与探索,最先完成的小组将成果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上。通过小组内学生的相互补充和小组间学生的相互纠错,最后每个小组所写的遗传图解都比较规范,教师再进一步强调书写规范要求。经过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掌握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正如蒙台梭利一再强调:“人之所以成人,不是因为教师的教,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做。”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动手中去发现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运用自如。
  四、重视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
  对学生的动手训练,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把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契机。
  高中生物中很多家庭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通过做这些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巩固课本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而丰富的实验形式,还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家庭实验素材库,这是家庭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顺利完成家庭实验的基础。可以在家庭进行的小实验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学生水平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实验组织活动。例如,制作小生态瓶、葡萄酒的制作等。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做家庭实验,毕竟有些材料普通家庭无法获取。家庭实验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或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生物学习可以发展学生多种能力,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有效地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使之成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道玉.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启蒙性改革”[J].瞭望东方周刊,2010 (49).
  [2]黄桂兰. 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 (8).
  [3]施铁军,王仁甫.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有效教学策略[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7-8B).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后,浙江省政府立即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去年,全省作为唯一试点省,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美术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为基础,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美感的捕捉和体验为契机,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因此提出强化操作,在实践中提升赏析水平;唤醒兴趣,在联想中提升想象能力;练后精讲,在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强化操作唤醒兴趣练后精讲教师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
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以人教版
[摘 要] 生本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探索实践,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能够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主要探析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围绕如何将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实践优先,小组参与"模式的问题,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随机进入子主题,自主学习生成阶段成果,再次进入全面深化理解"
[摘 要]初中化学新教材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形式把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展现出来,目的是使学生能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做学生的激发者和引路人;要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要唤起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新教材 角色转变 实验探究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
阐述沾河流域水能蕴藏量、开发条件及其经济、社会效益。
[摘要]面对体育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宗旨,面对一年一度的体育中考,面对一些体育偏项生,如何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乃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采用组合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促进体育偏项生弱项的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组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
[摘 要]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其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自主设计实验、设疑问难、动手操作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物实验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24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新课改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实施素
[摘要]政治教研组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和教研教改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团队作用,最终形成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独立、能动、有特色的新型教研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活力。  [关键词]政治教研组建设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61  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农村高中,近年来,高考成绩一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