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1世纪学校德育发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大发展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将愈来愈显示其历史作用和魅力。
  关键词:德育发展;道德建设;价值取向;德育内容
  
  德育在学校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前社会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中,德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德育本身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的发展,所以,搞好德育教学、筹谋德育发展、构筑学生德育品质就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时代性课题。
  一、当前学校德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区域差异,环境差异,加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德育发展呈现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但总的一点,学校德育发展受着社会发展这个大环境的影响,甚或社会模式、制度和理念的制约。社会上、家庭中、校内外诸多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同作用使学校德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1.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前人类社会大发展,尤其是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巨大的震动。现实社会和经济因素使人的道德危机加重,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落或沦丧。如食品质量安全、药品质量安全等等。社会因素影响自然会波及到学校、教师、学生身上,从而给学校德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学校教育机制、观念的制约
  目前,学校德育发展受到教育机制,尤其是评价机制和观念制约的情况还相当突出。在考试体制模式下,智育成为“硬指标”,成绩成为“硬道理”,而德育则淡化为“软指标”。实际中,智育可以量化,而德育难以量化。最终,学校德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二把手”,而“德育为首”则成为“口头荣誉”。德育上不去,德育难以有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教育机制、评价机制的束缚。
  3.家庭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给学校德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家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独生子女的德育问题、进城务工子女德育问题、外来务工子女德育问题、特殊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等,都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潜在问题。
  二、当前学校德育发展的思考
  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是其全面素质中最为核心的素质,培养新时期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来指导实践,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1.以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发展创新已成为新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的大趋势。所以,学校德育发展就要以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将学校德育发展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有助于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从体制上为学校德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充分发挥“校、团、队、班”德育效能
  学校德育发展离不开各方协同配合,也只有这样,德育发展才可波澜壮阔,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充分认识、充分发挥“校、团、队、班”德育效能,学校德育发展才有可能。
  (3)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德育发展应有机地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将德育内容很好地体现在具体可感的知识载体上,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相得益彰。
  (4)进行多样的专题德育活动
  ①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②弘扬传统美德教育
  ③弘扬爱己教育
  ④弘扬养成教育
  2.不断完善和深化学校德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学校德育发展有着丰富性和多样性。为使学校德育发展更好地进行,就要善于不断完善和深化学校德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1)建立学校德育榜样和示范体制
  学校德育发展要善于发掘内部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建立学校德育榜样和示范体制,以身边鲜活的例子影响整个群体,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德育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2)积极建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发展离不开学校德育环境。注重德育环境的建设,无形中为学校德育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学校德育发展才可在适宜的空间氛围中进一步壮大。不管是教师群体,还是学生群体,如能做到知行统一,学校德育发展将会在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下不断壮大。
  (3)建立并深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校德育发展模式
  学校德育发展可以依据“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拓宽学校德育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使学校德育发展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状况,而呈现出联系的、开放的局面,并将学校德育发展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德育由认识转向实践,进而实现德育内化。在社会实践中贯穿德育,远远胜于单方面空洞的说教。
  学校德育发展由于德育工作本身的特点、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诸多影响,将任重道远。它将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迭而闪现着时代特色。学校德育发展必将使人们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也必将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最具魅力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肖云龙.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2]李小融.中国基础教育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留村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呢?我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从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汤敏老师的讲座中得到了启发。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让历史课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正因为这样,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就显得异常重要。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本着“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教育理念,具体有效地开展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下面是我十三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策略和体会。  一、班集体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育。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好的分数,老师匆匆忙忙的讲,学生辛辛苦苦的记。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辛苦,为考而学;教师艰难,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进行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跳跃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如果我们物理教学中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核心,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大脑中构建不出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物理图景,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形象,进而感到物理的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兴趣出发,阐述如何让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诺贝尔物理学奖者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
阅读,是语文基本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竭力探究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多读  多读,一是指对课文整体阅读的次数。二是指阅读内容及类型的丰富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对于一部书或一篇文章而言,读的次数越多,对文意和文法的感悟、理解就会越来越清晰、深刻,这话是极有道理的。在课堂教学中,多读必须是在老师
“人物前史”一词亦可称为“人物前传”、“人物过去史”。它是剧作者在创作成文之前必须做的一道工序。它要求剧作者熟悉、掌控剧中主要人物在开场前的、又与整部作品密切相
对现实人的存在境遇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热点.福柯也在晚期总结说,他的全部思想都涉及主体化问题.本文在对照马克思的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然而,因为年代的久远和脱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语言、内容的艰深晦涩,学生很难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经典之美。因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当以诵古诗、读美文为平台,设计一些适宜有效的活动,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从而使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开展古诗积
摘 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个性化阅读指导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统一要求、统一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