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声练习,开开心心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自然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是唱好歌曲的重要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上课时往往随心所欲,注意力不集中,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发声位置本来就难以把握,加上传统发声教学又单调、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我在跟孩子们沟通中发现,他们都很感性,很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条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
学习前,我投影出小花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花猫的可爱之处——全身雪白雪白的绒毛,圆溜溜亮闪闪的眼睛,又细又长的胡须……由此引发学生对小花猫的喜爱之情;再询问学生,小花猫最爱吃什么?孩子们个个都知道,小花猫爱吃鱼。于是,我就邀请小朋友一同来喂小花猫吃鱼。这样,就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
接着我范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声音,不然小花猫吃不到鱼。通过两三遍范唱,学生们已能唱出曲子,而且基本上能掌握“u”的口形,发声练习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发声练习时还应当要求学生清唱。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唱得很响。我就说:“小朋友唱得这么响。小花猫会被你吓跑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心中出,马上改用轻柔舒缓的声音演唱,他们对小花猫的关爱之情,也自然融入唱出的这些音符之中了。
发声练习虽然简单,却不单调,虽然不复杂,却可以丰富多彩,从多角度挖掘孩子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练习形式,练声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节奏练习,快快乐乐
根据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的音符时值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如果只告诉他们二分音符(×一)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学生不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认识的浮浅会造成印象的模糊和兴趣的淡漠。要使学生对节奏练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依据小学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身心发展特征,在教学中努力使节奏练习形象化、趣味化。
于是,我将×-、×、×时值设计得形象化一点,用人物走、跑等等,来替换传统的“da-、da、da”练习。二分音符相当于老爷爷走路,一步两拍,慢一些;四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八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跑步,一步半拍,速度又快一些。
老师分别带着小朋友表演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小朋友跑步,一边表演一边进行节奏练习,学生觉得很快乐,表现出很强烈的欲望,学得很用心。通过这种形象化的练习手段,孩子们就能理解×-、×、×节奏上的区别,很快就能把“×-是老爷爷走,一步两拍;×是小朋友走,一步一拍;×是小朋友跑,一步半拍”牢记在心,便迅速掌握相关时值。
教师着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内涵,创设与音乐意蕴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起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步入音乐情境,用心灵与音乐对话。欢声笑语中,学生对“×-、×、×”的节奏练习圆满完成。
在节奏训练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先用跑、走来代表“da”,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2/4×× ×× ××
跑 跑 跑 跑 走 走 跑 跑
××|×-‖
跑 跑 走(ou)
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时值,帮助他们建立节拍衡速感。孩子们在情感体验中主动进行认知学习,在吸纳新知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三、听音训练,欢欢喜喜
识谱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要学会唱歌,首先要学会听音。听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学歌之前的识谱环节,正是学生练耳的好时机。
在讲授唱名时,每教一个唱名我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同时,我还依据小学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组织学生一起做“小音符找家”的游戏,把事先准备的五线谱磁板和多种颜色的磁铁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老师弹奏的顺序,将磁铁贴在相应的五线谱上。贴对了的同学,就可以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大家一起练唱自己贴对的音。在听音练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多种动物图案的唱名卡纸,学生在听音后,分别迅速地将听到的唱名卡取下,比比谁的耳朵灵,看谁又快又准确。孩子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表现自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既掌握了音高,又进一步了解了音阶以及音位的相互关系,也有效地进行了听音能力的训练,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自然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是唱好歌曲的重要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上课时往往随心所欲,注意力不集中,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发声位置本来就难以把握,加上传统发声教学又单调、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我在跟孩子们沟通中发现,他们都很感性,很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条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
学习前,我投影出小花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花猫的可爱之处——全身雪白雪白的绒毛,圆溜溜亮闪闪的眼睛,又细又长的胡须……由此引发学生对小花猫的喜爱之情;再询问学生,小花猫最爱吃什么?孩子们个个都知道,小花猫爱吃鱼。于是,我就邀请小朋友一同来喂小花猫吃鱼。这样,就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
接着我范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声音,不然小花猫吃不到鱼。通过两三遍范唱,学生们已能唱出曲子,而且基本上能掌握“u”的口形,发声练习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发声练习时还应当要求学生清唱。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唱得很响。我就说:“小朋友唱得这么响。小花猫会被你吓跑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心中出,马上改用轻柔舒缓的声音演唱,他们对小花猫的关爱之情,也自然融入唱出的这些音符之中了。
发声练习虽然简单,却不单调,虽然不复杂,却可以丰富多彩,从多角度挖掘孩子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练习形式,练声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节奏练习,快快乐乐
根据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的音符时值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如果只告诉他们二分音符(×一)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学生不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认识的浮浅会造成印象的模糊和兴趣的淡漠。要使学生对节奏练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依据小学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身心发展特征,在教学中努力使节奏练习形象化、趣味化。
于是,我将×-、×、×时值设计得形象化一点,用人物走、跑等等,来替换传统的“da-、da、da”练习。二分音符相当于老爷爷走路,一步两拍,慢一些;四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走路,一步一拍,不紧不慢;八分音符相当于小朋友跑步,一步半拍,速度又快一些。
老师分别带着小朋友表演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小朋友跑步,一边表演一边进行节奏练习,学生觉得很快乐,表现出很强烈的欲望,学得很用心。通过这种形象化的练习手段,孩子们就能理解×-、×、×节奏上的区别,很快就能把“×-是老爷爷走,一步两拍;×是小朋友走,一步一拍;×是小朋友跑,一步半拍”牢记在心,便迅速掌握相关时值。
教师着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内涵,创设与音乐意蕴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起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步入音乐情境,用心灵与音乐对话。欢声笑语中,学生对“×-、×、×”的节奏练习圆满完成。
在节奏训练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先用跑、走来代表“da”,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2/4×× ×× ××
跑 跑 跑 跑 走 走 跑 跑
××|×-‖
跑 跑 走(ou)
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时值,帮助他们建立节拍衡速感。孩子们在情感体验中主动进行认知学习,在吸纳新知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三、听音训练,欢欢喜喜
识谱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要学会唱歌,首先要学会听音。听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学歌之前的识谱环节,正是学生练耳的好时机。
在讲授唱名时,每教一个唱名我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同时,我还依据小学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组织学生一起做“小音符找家”的游戏,把事先准备的五线谱磁板和多种颜色的磁铁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老师弹奏的顺序,将磁铁贴在相应的五线谱上。贴对了的同学,就可以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大家一起练唱自己贴对的音。在听音练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多种动物图案的唱名卡纸,学生在听音后,分别迅速地将听到的唱名卡取下,比比谁的耳朵灵,看谁又快又准确。孩子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表现自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既掌握了音高,又进一步了解了音阶以及音位的相互关系,也有效地进行了听音能力的训练,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