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的一种先进教育观念就是合作学习,它主要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部分探讨性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强化学生主观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在新课改的带动下,不少教师都开始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尝试,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从合作学习的理论教学效果来看,当前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多数还有待提升。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迅速的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行为习惯都大相径庭,在分组学习时要充分合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就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到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分组时:一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性,在小组分配中要按学生学习成绩的优、中、差等平均分配,做到每个小组实力均衡,这样才能平等竞争。二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能力均衡,在合作学习时才能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互相学习及互相补充的作用。三要考虑学习小组里要有不同性格特征的成员,这样才能为合作提供有效性,让小组内成员性格互补,让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同学,达到全员参与讨论学习;让性格内向稳重的学生带动处事草率马虎的同学,做到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让合作讨论学习更深入、更全面。四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思维逻辑强,处事更为理性;女生思维细腻,处事更偏感性,处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也能带来不同的灵感及方向。小组成员一般以四至六人为主。
第一,小组由不同能力及水平的成员组成,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让不同的学习成员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总结中阐明自己的学习观点和经验,让其他成员学习、分析、吸取扩展成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体系。
第二,坚持中、差生优先的学习原则,达到全体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上都稍低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等,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也普遍偏低。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小组任务时,要掌握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一些时间相对宽裕的学习任务给这些同学,让他们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准备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加大合作学习力度
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常用模式表现为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聆听知识,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间没有良好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机会。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在合适的时机适当鼓励学生发言,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尊重学生的发言,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关系平等,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达到师生、生生充分交流的效果。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由于没有人组织引导,会造成十分混乱的局面,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样的学习环境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自由组合讨论的同时也给学生间创造了开小差的机会,浪费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此,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适当的指导及点拨知识要点,先做出适当的分析,让学生能有初步的认识,到分组学习时,不至于盲目没有目标。
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学习甚至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合作中的各方都能够处于对等的状态,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时,要尽可能的配合他们、尊重他们,这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得到增强。要将他们摆在主要的位置上,如果是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老师则应当在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对阅读内容产生质疑,进而去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生和老师或是家长间的合作,此时老师和家长则应当注意一个角色转变的问题,要明白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也是一个“学习者”,所以需要尽可能的去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四、发挥评价的多元化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不当的评价却会带来相反的消极效果,不但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出有利的学习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有机结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成功,再次要重点提出是小组成员间共同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达到团队的成功,而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团队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现代教育主张鼓励教育原则,要发现学生优点并予以适当鼓励,也要提出学生的缺点进行及时的指导批评,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和批评鞭策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比如,老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探讨和解决某个问题,在问题被解决了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看在这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谁的贡献出大,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使小组中的其他组员能够受到正面的激励,而不断努力学习,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做那个“贡献最大”的人的想法,这样一下学习氛围能够得到非常积极的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能得到自然而然的增强。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策略,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团队意识,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探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双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究[J].教育艺术
[2]刘永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浅论[J].现代教育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强化学生主观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在新课改的带动下,不少教师都开始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尝试,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从合作学习的理论教学效果来看,当前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多数还有待提升。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迅速的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行为习惯都大相径庭,在分组学习时要充分合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就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到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分组时:一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性,在小组分配中要按学生学习成绩的优、中、差等平均分配,做到每个小组实力均衡,这样才能平等竞争。二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能力均衡,在合作学习时才能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互相学习及互相补充的作用。三要考虑学习小组里要有不同性格特征的成员,这样才能为合作提供有效性,让小组内成员性格互补,让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同学,达到全员参与讨论学习;让性格内向稳重的学生带动处事草率马虎的同学,做到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让合作讨论学习更深入、更全面。四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思维逻辑强,处事更为理性;女生思维细腻,处事更偏感性,处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也能带来不同的灵感及方向。小组成员一般以四至六人为主。
第一,小组由不同能力及水平的成员组成,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让不同的学习成员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总结中阐明自己的学习观点和经验,让其他成员学习、分析、吸取扩展成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体系。
第二,坚持中、差生优先的学习原则,达到全体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上都稍低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等,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也普遍偏低。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小组任务时,要掌握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一些时间相对宽裕的学习任务给这些同学,让他们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准备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加大合作学习力度
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常用模式表现为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聆听知识,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间没有良好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机会。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在合适的时机适当鼓励学生发言,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尊重学生的发言,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关系平等,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达到师生、生生充分交流的效果。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由于没有人组织引导,会造成十分混乱的局面,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样的学习环境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自由组合讨论的同时也给学生间创造了开小差的机会,浪费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此,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适当的指导及点拨知识要点,先做出适当的分析,让学生能有初步的认识,到分组学习时,不至于盲目没有目标。
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学习甚至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合作中的各方都能够处于对等的状态,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时,要尽可能的配合他们、尊重他们,这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得到增强。要将他们摆在主要的位置上,如果是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老师则应当在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对阅读内容产生质疑,进而去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生和老师或是家长间的合作,此时老师和家长则应当注意一个角色转变的问题,要明白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也是一个“学习者”,所以需要尽可能的去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四、发挥评价的多元化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不当的评价却会带来相反的消极效果,不但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出有利的学习评价,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有机结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成功,再次要重点提出是小组成员间共同努力的结果,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达到团队的成功,而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团队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现代教育主张鼓励教育原则,要发现学生优点并予以适当鼓励,也要提出学生的缺点进行及时的指导批评,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和批评鞭策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比如,老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探讨和解决某个问题,在问题被解决了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看在这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谁的贡献出大,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使小组中的其他组员能够受到正面的激励,而不断努力学习,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做那个“贡献最大”的人的想法,这样一下学习氛围能够得到非常积极的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能得到自然而然的增强。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策略,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团队意识,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探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双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究[J].教育艺术
[2]刘永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浅论[J].现代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