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学习文言文不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1.引言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文字载体,对文言文的掌握是当代学生阅读历史,了解古代文化的必要技能。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是历年考试重点考察的部分。因此,对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文言文的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对文言文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字、词、句的讲解,课堂枯燥乏味,忽略了文言文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也只是抱着应试的心态被动接受知识点,对文言文的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
  2.改进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字载体,它展现给我们的首先是我国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高中教材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都是古代文学中的著名作品,从中我们不仅能当时的文化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如《离骚》中诗人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视死如归,先国家后个人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懒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从中汲取其精华,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对文言文的学习也是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必然要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流”与“源”的关系,现代汉语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古代汉语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文言文的学习,了解中华语言的造字方式、意义演变,对文言词语、成语典故以及一些习惯用法的掌握,对学生建立阅读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增强对现代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3.文言文教学方法探讨
  3.1确立明确教学目标,“文”、“言”结合
  由于应试的需要,现在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字字落实,句句讲清”,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多的注重对字、词、句的理解,带领同学们从头至尾梳理课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课文的分析上,学生埋头于记笔记,死记硬背知识点,忽略了对整体文意的理解。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文章艺术特色、人物性格等故事性的讲授而忽视基础阅读能力的引导,对学生文言文基础的夯实也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一个明确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使文言文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文”与“言”的结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带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又要引导同学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和用法进行梳理,在让同学们了解课文所展示的古代文化、思想、情感等,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打下坚实的文言文阅读功底,为以后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六国论》一书的学习过程中,在引导同学梳理字、词掌握重点语句用法的同时,还要给同学们补充当时的有关史实,以及作者苏洵的写作背景,总结分析当时秦能扫六合,完成统一的原因,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意识。
  3.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进行一篇新文章的学习时,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要讲,也不一定对课文中的每个部分都要面面俱到,有些知识点可能同学们之前都学习过了,同学之间的接受情况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同学有一个实际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自主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文言文学习的引导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问题的准备与思考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文言文学习的成功者。
  3.3注重对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文言文特别是一些诗、词、歌、赋以及一些散文,对其诵读,培养语感,是文言文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文章的语感实则包括了对文章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等一系列过程,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的把握,而且能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做好句读,并在诵读中增强对文章的体会。例如在讲解荀子的《劝学》一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等语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且韵律感极强,引导学生诵读,并注意作者情感的抒发,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在比如苏轼《念奴娇
其他文献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城市社区的发展。本文从社区治理理论及内涵出发,阐述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并联系城市社区治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教师开辟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途径,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机动,高效务实,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语文中巧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巧用激发突破有效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
海上风电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各类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的转移是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海上风电项目为核心,介绍了其产业链,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通过保险进行风险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猛增长,虽然经济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原有生活水平,但是却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在我国,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因此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社会发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进行教学,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怎样认识新课改和高考的关系,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把握好语文的学科性质,掌握教学大纲,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的天地,从而使他们爱语文、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引领语文素养学科性质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放在语文学科上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各地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家通过征地政策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日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部分教学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同时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意思,总之需要达到一种新的层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来说,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教师在这个环节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收效甚微,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在这一方面展现出了困难重重的“表情”。无论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