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是中职学校培养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快捷通道。但是,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培训之路绝不平坦,一定会遇到沟沟坎坎,跨过这些坎是艰难却又唯一的选择。本文对江苏油田培训处教师转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企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对中职教师企业培训转型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企业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1
近来,石油行业遭遇最严酷“寒冬期”,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培养油田一线技术员工为使命的江苏油田培训处自然也受到生源不足的严重影响,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快了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进程。在江苏油田培训处的转型实践中,笔者作为转型教师队伍的一员,深切感受到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及时向企业培训转型非常重要。更感受到作为这种转型的核心力量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转型非常迫切。而教师转型的顺利实现仅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等各方面凝聚共识,探讨以基于企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教、学、用三位一体无缝对接的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并搭建由相关方广泛参与、校企深度融合、教师队伍主导的平台。
一、教师转型分析
(一)教师转型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中职学校培训的发展中,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教师还是转型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都始终处于最核心位置,扮演关键角色。中职学校培训的能力和竞争力说到底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体现,因此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培训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上补全短板,从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刻不容缓。
(二)教学组织体系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管科以及下属各专业教学部门构成了学校的教学组织体系,负责教学的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并具体协调培训系统的日常业务,显然是学校转型重要的业务归口指导部门。教管科必须从转型的高度和要求,按企业培训需求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优化整合教学组织体系,重塑师资队伍知识架构,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同时,要配套、完善包括从技校日志班向职工培训转向等在内的日常教学运作机制和制度。
(三)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在教师转型中,首先应该做好培训教学工作,教师是否能够对培训教学规律充分的把握,体现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与企业对培训中送培人员的要求相适应,且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能力。
(四)构建教师转型发展平台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开阔的视野来谋划。无论从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个人的前途考虑,学校无疑都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和细致考量。从江苏油田培训处以及其他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利用现有软硬件手段,建立并完善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该是较合理的现实选项。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有助于多种培训交叉,将教师培养成为综合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学校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并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至于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形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拘一格,不限一式,只要能让教师自主、自觉、自由地提升水平、展示才华、实现价值即可。以江苏油田培训处为例,可充分利用研习班、研讨会以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使远距离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针对于教师的“坎”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其培训的意愿都较为强烈,希望借助培训的方式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最终将一线的教学水准提升。但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过程较为艰辛。就大多数学校情况来说,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大型集中的培训,在企业中进行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师资较为匮乏,作为专業课教师时间被排的较满,无法挤出时间到相关专业各部门进行锻炼。在假期期间,教师下场实习很难真正做到顶岗,所以也是看大于做,多数也只能流于形式,当然在假期很多教师也希望做进一步调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基础。
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关系的不和谐也是导致教师得不到较好实践机会的重要原因,虽然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特色,也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实施上却存在较多的困难。除此之外,培训形式单一以及培训内容无法与教学实际相符合也是其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组织的培训中发现,虽然理论教学我们能够保质保量,但是专业技能却无法提高,学非所用是现阶段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会造成培训质量的下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个别培训机构来说,当教师进入到企业进行学习时,教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助,也是教师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于学校的“坎”分析
应该说,大多数中职学校目前正处在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过程中,就程度和速度而言,有一定的差异。尽管各有各的特殊性,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和机制上原因,所有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如在以前的技校班教学中,大多以校内培训作为培训的重心,还存在教师所任职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致使教师得不到较好的实践培训。
造成此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技校班连续课的教学任务较多,学校没有多余的师资可以抽调去完成企业培训;其次,在培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由学校到企业的对接,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教师本身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管理规程;第三,经费短缺,使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
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早已有相关规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所使用的经费,主要应该是政府财政拨款,并将各类其他的渠道作为辅助条件对资金进行筹集,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应该有专门针对此项的支出。国家虽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但是,却极少有地区能够依据此项条例严格执行,缺少经费,对教师进企业的培训造成很大的影响[3]。 四、针对于企业的“坎”分析
首先,校企双方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没有相关的利益补偿,企业也就无暇顾及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这也正好显露了校企合作中最为重大的缺陷,缺少利益补偿以及法律的约束,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西方国家如德国就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企业务必承担培训任务,负有相关的社会责任。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在相关的培训上承担的法定义务就很少。
其次,在企业中,对于相关的合作制度以及机制较为缺乏,致使企业不愿意提供技术岗位供教师进行实践。在此背景下,即使教师到企业中去,也无法学习到相关实用的东西。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对于校企的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加以完善,但是却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以及制度对此种现象进行约束。
五、对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一)在实践探索中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教育与培训,不光是学校与企业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2025” 蓝图郑重推出的情况下,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浪潮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及其职业群体,并由此引发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全面规划企业培训工作各相关方的责权利关系和统筹协调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做好扶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学校教师需具备较为明确的培训导向
教师在进入企业培训中,可以借助业余时间进行,同时,还可以借助轮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在学习期间,可以主要针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作技巧进行重点学习。同时,还需重点学习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合作平台
现阶段,培訓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实效性,对于培训单位来说,任何一个与企业有联系的机会都不应该放过,例如,可以借助在企业中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校可以担任指导培训的任务,协助企业完成策划,从而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校企合作对于教师以及企业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育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将地方性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立健全,明确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要求以及实践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规定。在实践中,可以应用专业教师轮岗的制度做好企业实践,从而缓解专业教师较为缺乏的问题,应用此种制度,能够使在校教师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冲.中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84-89.
[2] 余瑶.论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点--从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难点看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4,(11):245-246.
[3] 李玉珠,闫志刚.迈过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J].教育与职业,2011,(4):34-38.
[4] 王燕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75-77.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企业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1
近来,石油行业遭遇最严酷“寒冬期”,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培养油田一线技术员工为使命的江苏油田培训处自然也受到生源不足的严重影响,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快了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进程。在江苏油田培训处的转型实践中,笔者作为转型教师队伍的一员,深切感受到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及时向企业培训转型非常重要。更感受到作为这种转型的核心力量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转型非常迫切。而教师转型的顺利实现仅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等各方面凝聚共识,探讨以基于企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教、学、用三位一体无缝对接的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并搭建由相关方广泛参与、校企深度融合、教师队伍主导的平台。
一、教师转型分析
(一)教师转型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中职学校培训的发展中,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教师还是转型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都始终处于最核心位置,扮演关键角色。中职学校培训的能力和竞争力说到底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体现,因此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培训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上补全短板,从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刻不容缓。
(二)教学组织体系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管科以及下属各专业教学部门构成了学校的教学组织体系,负责教学的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并具体协调培训系统的日常业务,显然是学校转型重要的业务归口指导部门。教管科必须从转型的高度和要求,按企业培训需求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优化整合教学组织体系,重塑师资队伍知识架构,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同时,要配套、完善包括从技校日志班向职工培训转向等在内的日常教学运作机制和制度。
(三)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在教师转型中,首先应该做好培训教学工作,教师是否能够对培训教学规律充分的把握,体现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与企业对培训中送培人员的要求相适应,且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能力。
(四)构建教师转型发展平台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开阔的视野来谋划。无论从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个人的前途考虑,学校无疑都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和细致考量。从江苏油田培训处以及其他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利用现有软硬件手段,建立并完善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该是较合理的现实选项。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有助于多种培训交叉,将教师培养成为综合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学校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并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至于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形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拘一格,不限一式,只要能让教师自主、自觉、自由地提升水平、展示才华、实现价值即可。以江苏油田培训处为例,可充分利用研习班、研讨会以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使远距离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针对于教师的“坎”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其培训的意愿都较为强烈,希望借助培训的方式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最终将一线的教学水准提升。但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过程较为艰辛。就大多数学校情况来说,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大型集中的培训,在企业中进行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师资较为匮乏,作为专業课教师时间被排的较满,无法挤出时间到相关专业各部门进行锻炼。在假期期间,教师下场实习很难真正做到顶岗,所以也是看大于做,多数也只能流于形式,当然在假期很多教师也希望做进一步调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基础。
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关系的不和谐也是导致教师得不到较好实践机会的重要原因,虽然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特色,也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实施上却存在较多的困难。除此之外,培训形式单一以及培训内容无法与教学实际相符合也是其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组织的培训中发现,虽然理论教学我们能够保质保量,但是专业技能却无法提高,学非所用是现阶段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会造成培训质量的下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个别培训机构来说,当教师进入到企业进行学习时,教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助,也是教师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于学校的“坎”分析
应该说,大多数中职学校目前正处在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过程中,就程度和速度而言,有一定的差异。尽管各有各的特殊性,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和机制上原因,所有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如在以前的技校班教学中,大多以校内培训作为培训的重心,还存在教师所任职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致使教师得不到较好的实践培训。
造成此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技校班连续课的教学任务较多,学校没有多余的师资可以抽调去完成企业培训;其次,在培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由学校到企业的对接,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教师本身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管理规程;第三,经费短缺,使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
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早已有相关规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所使用的经费,主要应该是政府财政拨款,并将各类其他的渠道作为辅助条件对资金进行筹集,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应该有专门针对此项的支出。国家虽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但是,却极少有地区能够依据此项条例严格执行,缺少经费,对教师进企业的培训造成很大的影响[3]。 四、针对于企业的“坎”分析
首先,校企双方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没有相关的利益补偿,企业也就无暇顾及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这也正好显露了校企合作中最为重大的缺陷,缺少利益补偿以及法律的约束,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西方国家如德国就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企业务必承担培训任务,负有相关的社会责任。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在相关的培训上承担的法定义务就很少。
其次,在企业中,对于相关的合作制度以及机制较为缺乏,致使企业不愿意提供技术岗位供教师进行实践。在此背景下,即使教师到企业中去,也无法学习到相关实用的东西。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对于校企的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加以完善,但是却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以及制度对此种现象进行约束。
五、对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一)在实践探索中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教育与培训,不光是学校与企业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2025” 蓝图郑重推出的情况下,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浪潮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及其职业群体,并由此引发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全面规划企业培训工作各相关方的责权利关系和统筹协调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做好扶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学校教师需具备较为明确的培训导向
教师在进入企业培训中,可以借助业余时间进行,同时,还可以借助轮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在学习期间,可以主要针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作技巧进行重点学习。同时,还需重点学习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合作平台
现阶段,培訓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实效性,对于培训单位来说,任何一个与企业有联系的机会都不应该放过,例如,可以借助在企业中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校可以担任指导培训的任务,协助企业完成策划,从而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校企合作对于教师以及企业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育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将地方性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立健全,明确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要求以及实践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规定。在实践中,可以应用专业教师轮岗的制度做好企业实践,从而缓解专业教师较为缺乏的问题,应用此种制度,能够使在校教师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冲.中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84-89.
[2] 余瑶.论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点--从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难点看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4,(11):245-246.
[3] 李玉珠,闫志刚.迈过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J].教育与职业,2011,(4):34-38.
[4] 王燕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