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浙川田川钒矿紧邻扬子地块北缘,处于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区内褶皱、断裂发育。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底部,为层控型。矿石类型有:炭質页岩、粘土岩和硅质岩三种,ω(V2O5)平均0.85%。含钒矿物主要为钒云母,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云母中。通过对田川钒矿区地质特征研究,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对探寻相同类型钒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田川钒矿;地质特征;找矿分析
一、成矿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位于内乡一淅川钒矿带的东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为东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紧邻扬子地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区内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系—白垩系地层组成的盖层岩片。区域上钒矿赋存于下寒武下统水沟口组底部硅质岩和粘土岩中。
(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寒武系水沟口组(∈1s)、岳家坪组(∈2y)、蜈蚣丫组(∈3w),奥陶系铁仙沟组(O1t)、白龙庙组(O1b)、牛尾巴山组(O1n)、蛮子营组(O2-3m),志留系张湾组(S3zh),白垩系高沟组(K2g)组成。其为一套深海至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少量碎屑岩和海相火山岩建造。古近系(E),第四系(Q)在区内零星分布。
2.构造
矿区构造严格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有田川向斜、张沟向斜、赵家岭背斜等复式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为东南~西北走向。
区内断裂主要在矿区南北两侧发育,可分为三组:北西走向断裂、北东走向断裂及北北西走向断裂。其中对钒矿体有影响且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为北西走向断裂F1、F2、F5。F1断裂位于煤窑沟~赵家岭一带,走向长3300米,宽约1米,倾向北东,倾角72°,断裂带内主要充填白云质角砾岩等碎裂构造岩类,造成寒武系岳家坪组下段地层的缺失。
3.岩浆岩
岩浆活动非常微弱是区内重要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仅在矿区北部见到一煌斑岩脉,在TC3204见到一花岗斑岩株。
二、矿体特征
本区钒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地层中,为层控型,受构造(褶皱)控制以及受地形剥蚀影响,通过地质填图、槽探和钻探等手段圈出2个钒矿体:K1、K2。
K1位于矿区东北部张沟村一带,地表露头出露长度2500 m,宽度720m,沿倾向延伸480m。受张沟向斜控制,呈U型产出,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露头最高标高270m,最低150m,最大高差120m。矿体最薄1.88 m,最厚13.98m,平均厚度7.09m,厚度变化系数为41%,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沿走向、倾向均无大的变化。单工程最高品位为1.433%,最低品位0.675%,平均品位0.844%,品位变化系数44%,钒矿化较均匀。
K1形态因受张沟向斜控制,向斜南翼在西段张扒岩表现为215°南西倾向,倾角52~79°,在东段陈家庄—白庙为25~40°北东倾向,倾角46~82°。向斜北翼倾向210~250°,倾角57~70°。本部分矿体地表由9个探槽、4个采坑揭露控制,深部由4个钻孔控制。钒矿体局部露头发育,民采坑沿矿体露头断续分布。
K2位于矿区北部赵家岭~老牛坡一带,地表露头出露长度1200 m,厚度5.6~7.72m,沿倾向延伸396m,受赵家岭背斜控制,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南东向。
露头最高标高250m,最低标高155m,最大高差95m,倾向10°~55°,倾角30°~62°,矿体最薄5.6 m,最厚7.72m,平均厚度6.66m,单工程品位最高0.916%,最低0.813%,平均品位0.856%,厚度、品位均较稳定。因第四系覆盖地表露头较差,由TC1806、CK3806两个地表工程控制。
K1、K2两矿体连续性较好,没有无矿天窗。
矿体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土黄色泥岩、黄褐色泥岩,从浅部到深部,钒矿石类型由泥岩、硅质岩变为炭质板岩、泥岩、硅质岩。此外,部分灰白色薄层硅质岩也有矿化现象,但品位较低。矿体围岩主要为泥灰岩、白云岩等。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蚀变等。
三、矿石特征
田川钒矿石主要由石英、黏土矿物、云母、白云石、炭质组成,含少量铁质矿物。其中,石英呈角砾状、细脉网状、半自形、它形不等粒状;黏土矿物呈细晶集合体,表面呈褐色;云母呈鳞片状集合体,多与炭质混生一起;炭质呈粉状、细丝缕状集合体。含钒矿物主要为钒云母,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云母中。
矿石具半隐晶质~微晶质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碎粒结构等。矿石具有碎裂板状、角砾状、薄层状、浸染状等构造。
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矿区钒矿石可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原生矿石。根据围岩类型、脉石矿物种类,可将矿石划分为:泥岩型、泥-硅质角岩型、泥-炭质板岩型。
四、矿床成因分析
(一)矿床成因
田川含钒矿层产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中下段的炭质泥(页)岩和炭质硅质页岩中,且在淅川—内乡地区及邻区的陕西、湖北等地都存在,说明该层位钒的富集具普遍性和区域性。据区域资料,钒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地层,尤其是区内超基性和基性等含钒岩石。在震旦纪末期,地壳隆升后这些岩石经受了较长期风化侵蚀,随后搬运到海槽中沉积形成钒矿床。本区寒武纪早期海侵时,地壳持续缓慢沉降,具有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一套厚度不大的含钒、含磷的硅质、泥质、有机质到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跟进地层沉积旋回、古生物及岩相厚度、含矿规律等,本区成矿环境是在滨海至浅海静水还原条件下,气侯温湿,生物茂盛时期形成。成矿时pH值为7.8左右,一般小于7.8,Si02浓度大于120×10-6,沉积了薄层状硅质岩;有时pH值大于7.8,所以有了薄层状碳酸岩夹层存在。来源于生物的有机质经炭化,均匀分布于泥质岩中,形成炭质泥岩。在条带硅质岩型矿石中,钒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云母中。钒矿的形成和硅质岩、泥岩同时沉积而成。寒武系下统凡有硅质岩和泥岩的存在,即有钒矿的赋存。综上所述,田川钒矿床属浅海海湾沉积型钒矿床。
(二)找矿标志
(1)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近东西向延伸约70km,在区域上稳定,钒矿严格受水沟口组的控制。(2)钒主要赋存于炭质页岩、粘土岩和硅质岩中,其他岩石类型大多不含钒,岩性特征是寻找钒矿和钒等金属矿化的重要岩石标志。(3)有褐铁矿化(黄铁矿风化产物)、绢云母化及硅化作用,是找矿的有利地带。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地矿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500-650.
[2] 河南省地矿厅.河南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00-240.
[3] 翟裕生,姚书振,周宗桂,等.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20-l00.
[4] 赖群生,江中和,杨士辉,等.河南省淅川县后湾钒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8(1):23-28.
关键词:田川钒矿;地质特征;找矿分析
一、成矿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河南省淅川县田川钒矿位于内乡一淅川钒矿带的东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为东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紧邻扬子地块北缘,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南翼。区内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系—白垩系地层组成的盖层岩片。区域上钒矿赋存于下寒武下统水沟口组底部硅质岩和粘土岩中。
(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寒武系水沟口组(∈1s)、岳家坪组(∈2y)、蜈蚣丫组(∈3w),奥陶系铁仙沟组(O1t)、白龙庙组(O1b)、牛尾巴山组(O1n)、蛮子营组(O2-3m),志留系张湾组(S3zh),白垩系高沟组(K2g)组成。其为一套深海至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少量碎屑岩和海相火山岩建造。古近系(E),第四系(Q)在区内零星分布。
2.构造
矿区构造严格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有田川向斜、张沟向斜、赵家岭背斜等复式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为东南~西北走向。
区内断裂主要在矿区南北两侧发育,可分为三组:北西走向断裂、北东走向断裂及北北西走向断裂。其中对钒矿体有影响且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为北西走向断裂F1、F2、F5。F1断裂位于煤窑沟~赵家岭一带,走向长3300米,宽约1米,倾向北东,倾角72°,断裂带内主要充填白云质角砾岩等碎裂构造岩类,造成寒武系岳家坪组下段地层的缺失。
3.岩浆岩
岩浆活动非常微弱是区内重要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仅在矿区北部见到一煌斑岩脉,在TC3204见到一花岗斑岩株。
二、矿体特征
本区钒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地层中,为层控型,受构造(褶皱)控制以及受地形剥蚀影响,通过地质填图、槽探和钻探等手段圈出2个钒矿体:K1、K2。
K1位于矿区东北部张沟村一带,地表露头出露长度2500 m,宽度720m,沿倾向延伸480m。受张沟向斜控制,呈U型产出,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露头最高标高270m,最低150m,最大高差120m。矿体最薄1.88 m,最厚13.98m,平均厚度7.09m,厚度变化系数为41%,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沿走向、倾向均无大的变化。单工程最高品位为1.433%,最低品位0.675%,平均品位0.844%,品位变化系数44%,钒矿化较均匀。
K1形态因受张沟向斜控制,向斜南翼在西段张扒岩表现为215°南西倾向,倾角52~79°,在东段陈家庄—白庙为25~40°北东倾向,倾角46~82°。向斜北翼倾向210~250°,倾角57~70°。本部分矿体地表由9个探槽、4个采坑揭露控制,深部由4个钻孔控制。钒矿体局部露头发育,民采坑沿矿体露头断续分布。
K2位于矿区北部赵家岭~老牛坡一带,地表露头出露长度1200 m,厚度5.6~7.72m,沿倾向延伸396m,受赵家岭背斜控制,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南东向。
露头最高标高250m,最低标高155m,最大高差95m,倾向10°~55°,倾角30°~62°,矿体最薄5.6 m,最厚7.72m,平均厚度6.66m,单工程品位最高0.916%,最低0.813%,平均品位0.856%,厚度、品位均较稳定。因第四系覆盖地表露头较差,由TC1806、CK3806两个地表工程控制。
K1、K2两矿体连续性较好,没有无矿天窗。
矿体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土黄色泥岩、黄褐色泥岩,从浅部到深部,钒矿石类型由泥岩、硅质岩变为炭质板岩、泥岩、硅质岩。此外,部分灰白色薄层硅质岩也有矿化现象,但品位较低。矿体围岩主要为泥灰岩、白云岩等。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蚀变等。
三、矿石特征
田川钒矿石主要由石英、黏土矿物、云母、白云石、炭质组成,含少量铁质矿物。其中,石英呈角砾状、细脉网状、半自形、它形不等粒状;黏土矿物呈细晶集合体,表面呈褐色;云母呈鳞片状集合体,多与炭质混生一起;炭质呈粉状、细丝缕状集合体。含钒矿物主要为钒云母,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水云母中。
矿石具半隐晶质~微晶质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碎粒结构等。矿石具有碎裂板状、角砾状、薄层状、浸染状等构造。
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矿区钒矿石可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原生矿石。根据围岩类型、脉石矿物种类,可将矿石划分为:泥岩型、泥-硅质角岩型、泥-炭质板岩型。
四、矿床成因分析
(一)矿床成因
田川含钒矿层产于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中下段的炭质泥(页)岩和炭质硅质页岩中,且在淅川—内乡地区及邻区的陕西、湖北等地都存在,说明该层位钒的富集具普遍性和区域性。据区域资料,钒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地层,尤其是区内超基性和基性等含钒岩石。在震旦纪末期,地壳隆升后这些岩石经受了较长期风化侵蚀,随后搬运到海槽中沉积形成钒矿床。本区寒武纪早期海侵时,地壳持续缓慢沉降,具有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一套厚度不大的含钒、含磷的硅质、泥质、有机质到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跟进地层沉积旋回、古生物及岩相厚度、含矿规律等,本区成矿环境是在滨海至浅海静水还原条件下,气侯温湿,生物茂盛时期形成。成矿时pH值为7.8左右,一般小于7.8,Si02浓度大于120×10-6,沉积了薄层状硅质岩;有时pH值大于7.8,所以有了薄层状碳酸岩夹层存在。来源于生物的有机质经炭化,均匀分布于泥质岩中,形成炭质泥岩。在条带硅质岩型矿石中,钒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云母中。钒矿的形成和硅质岩、泥岩同时沉积而成。寒武系下统凡有硅质岩和泥岩的存在,即有钒矿的赋存。综上所述,田川钒矿床属浅海海湾沉积型钒矿床。
(二)找矿标志
(1)寒武系下统水沟口组近东西向延伸约70km,在区域上稳定,钒矿严格受水沟口组的控制。(2)钒主要赋存于炭质页岩、粘土岩和硅质岩中,其他岩石类型大多不含钒,岩性特征是寻找钒矿和钒等金属矿化的重要岩石标志。(3)有褐铁矿化(黄铁矿风化产物)、绢云母化及硅化作用,是找矿的有利地带。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地矿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500-650.
[2] 河南省地矿厅.河南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00-240.
[3] 翟裕生,姚书振,周宗桂,等.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20-l00.
[4] 赖群生,江中和,杨士辉,等.河南省淅川县后湾钒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8(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