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中媒介使用的困境与突破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基础设施配备、个体认知应用、协同教学实践三个层面探析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中媒介使用的困境,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存在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不理想、信息素养储备严重不足和协同意识缺位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从推动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整合、开发、筛选、监管”四路并行、实行“信息素養提升工程”和家校共育模式等路径对此进行优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媒介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纷纷开展在线教学,但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中媒介的使用究竟存在哪些现实困境?学校又该如何优化其发展路径?本研究根据实地调查结果从实证角度做出回应,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从应急性措施到常态化应用和厘清未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逻辑提供借鉴。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环境设施配备、个体认知应用和协同教学实践三个层面针对学生、教师、家长分别设计三份问卷,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中小学教师动员、大学生支教团队合作三种方式调查。考虑到部分贫困边远地区网络不通畅、设备不完善,而该部分群体对反映农村在线教育真实情况又有重要作用,故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由当地教师或支教大学生入户调查后将纸质问卷统一邮寄回收。经统计,共回收753份问卷,有效问卷740份,占比98.27%。
  二、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基础设施配备层面
  1.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不理想
  在设备多样性上,卡方检验显示城乡存在显著差异(学生x2=101.186,p<0.001;教师x2=69.872,p<0.001)。在设备流畅度方面,农村学生拥有的学习设备能“完全满足学习需求”的比例仅为34.16%,而城市则高达49.41%,二者差异显著(x2=23.970,p<0.001)。
  设备不理想导致软件流畅度下降。虽然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都使用“钉钉”“腾讯会议”等主流软件进行在线学习,但农村学生的软件“非常流畅,完全满足学习需求”的比例远低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为31.06%,城市学生为49.41%),二者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2.在线教育环境没有保障
  调查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在线教学在空间配备、环境安静程度以及网络流畅度三方面存在问题。90.59%的城市学生拥有固定的学习空间(农村学生为63.98%),二者存在显著差异(x2=37.534,p<0.001)。仅35.40%的农村学生可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下完成在线学习,远低于城市水平(62.94%),能保证网络“非常流畅,完全满足学习需求”的比例也远低于城市水平(农村学生为33.54%,城市为90.59%)。
  3.教育资源质量差、教育投入低
  在调查问卷中,农村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教育资源拥有率仅为55.80%,而城市学生拥有教育资源的比例高达97.65%。在资源来源渠道上,农村学生由“学校/班级统一发放”的比例是72.05%,相比于城市的82.35%也处于较低水平。仅13.51%的农村教师表示资源“十分充足”,但大部分是“自行获取”(37.84%)和“同事分享”(32.43%),由“学校统一发放”的比例仅为29.73%。另外,45.94%的农村教师反映他们所掌握的教育资源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疫情期间有75.74%的农村家长没有任何教育投入,18.81%的农村家长教育投入在500元以下,投入超过1000元的农村家长比例仅仅是1.98%。
  (二)个体认知应用层面
  1.信息素养储备严重不足
  调查发现,在设备使用熟练度方面,仅25.47%的农村学生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城市家长为50.59%),与城市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x2=38.390,p<0.001)。在软件使用熟练度方面,农村学生“非常熟练”地使用相关软件的比例为24.22%,城市学生则为48.24%,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44.870,p<0.001)。
  58.91%的农村家长只会用手机(城市家长15.87%),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的农村家长比例为25.25%(城市家长61.54%),熟悉各种电子设备使用方法的农村家长比例仅为11.39%(城市18.75%),卡方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98.224,p<0.001)。
  2.居家状态难以适应在线教学
  疫情期间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和教师居家学习或教学状态很不乐观,难以适应在线教学模式。仅54.04%和29.81%的农村学生能够“平衡学习娱乐的时间”和“每天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状态。有明确学习计划并能较好实施的农村学生比例仅为26.09%(城市学生为41.18%),有明确教学计划并能较好实施的农村教师比例仅为24.32%(城市教师为40.43%)。
  此外,在问卷中,农村学生每天学习时长集中分布在“1—2小时”和“2—4小时”两个时间段,超过4小时的比例仅为24.23%,而城市学生每天学习超过4小时的比例高达43.53%。农村教师每天工作时长在4小时以上的比例为24.32%,远低于城市教师的40.42%。
  (三)协同教学实践层面
  1.协同意识缺位
  在协同意识方面,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存在部分老师和学生间课堂互动不足、部分老师和家长间沟通不足、部分家长和学生间配合不足的问题。首先,仅14.29%的农村学生表示能参与在线课堂互动,认为在互动环节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师仅有16.22%。其次,32.67%的农村家长只是偶尔和老师沟通,35.15%的农村家长则只在微信群里回复消息。最后,能辅导孩子学习的农村家长只有45.05%,超半数的农村家长是无法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帮助的。   2.空间分离与经验不足
  在对协同教学实践层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影响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仅有35.40%的农村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农村教师群体工作时不被外界干扰的比例为37.84%。即近七成的农村中小学生和教师参与在线教学时因空间分离而形成协同障碍。另外,此次疫情发生前仅45.25%的农村中小学群体了解过在线教育,经常参与的只有28.00%。
  三、困境分析与路径优化策略
  若要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中存在的媒介使用实然性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将宏观与微观结合、长远与眼前结合、口号与行动结合。我们既要从三个层面找问题,也要向三个层面寻找答案,沿着科学路径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谋改观。
  (一)基础设施配备层面
  1.推动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充分暴露我国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农村硬件设施配备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在线教学中的“供给侧转移”。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是教育设施的提供者,学生的学习条件基本一致。而在线教育中硬件设施配备的压力转移给了家庭,此时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等差异便会凸显。
  该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供给侧改革,相关部门着力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模式。具体来讲,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颁布合理的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重点帮助农村经济弱势家庭完善基础设施,以政策倾斜推动教育平权。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把握市场需求,研发在线学习专用电子产品—无须电脑和手机的丰富功能,能满足在线教学日常需求即可。一方面,这样能降低成本,让人人都用得起,另一方面,这种电子产品可以削弱在线教育时的网络干扰。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础设施问题,确保每一位教師都有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在线教学。学生应主动和家长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家庭条件适度提出设施配备的要求。家长则要加强对在线教育的重视,为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良好的设备,做好教育辅助工作。
  2.“整合、开发、筛选、监管”四路并行
  疫情期间,网络教育资源出现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疫情暴发突然、时间仓促等因素,优质资源十分有限。一些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资源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筛选机制的缺乏,师生面对大量网络教育资源往往无所适从,很难精准获取自己所需,进而导致本不富裕的优质资源还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这种现状可以从“整合、开发、筛选、监管”四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学校或相关部门应积极把握疫情期间大量网络资源的开放时机,可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优质资源整合以供教师选择。黄荣怀等人对数字化资源、工具及组织形式的列举就是很好的借鉴[1]。其次,学校要学会丢弃拒绝“等、靠、要”思想,主动组织相关人才进行教育资源研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研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资源,使其更顺应本校师生的教学习惯。再次,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需求差异进行资源筛选,注重资源适切性。最后,相关部门要尽快健全准入机制,对相关教育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从源头上减少劣质资源的出现。
  (二)个体认知应用层面
  1.实行“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群体的信息素养匮乏,难以满足在线教育要求,原因可能是在线教育中个体信息素养差异被放大。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有充足的信息素养和娴熟的网络授课技巧;学生不仅要会听课,还要掌握相关软硬件的使用方法;家长不仅要重视教育,还要学会基本的软硬件操作完成和老师的沟通,扮演好教育辅助者的角色。
  信息素养匮乏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学校不可急功近利,应从日常教学入手,实行“信息素养提升工程”,逐层打破在线教育的素质门槛。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并注重吸收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让中小学教师能够尽快接受在线教师这一新角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在线教育元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协同教师;学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效率较高,可以尝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在线教育模式,端正学习态度。
  2.认识革新与模式重构
  调查证实部分农村中小学群体存在学习状态低迷、难以适应居家在线教育的实然困境,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认识不足、模式照搬”的深层问题。在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只是单纯地将线下教学搬运到线上,没有体现在线教育应有的科技化、现代化、场景化、个性化等优势。出现这种问题,除了疫情的突发性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不足,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革新对在线教育的认识。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科学把握在线教育规律,明确其与传统教育的异同,革新认识,重构模式,根据学习内容、技术环境、学习者特征等要素灵活选择教学模式。焦建利等人总结出的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电视空中课堂四种典型模式可供教师借鉴[2]。如教师可以给没有网络的学生提供电视公开课或纸质学习资料;对容易走神的小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小班直播授课,实时观察学生状态;对自律型学生,教师可为其提供拔高性教学资料,让学生自学之后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辅导答疑和重难点集中讲解。
  (三)协同教学实践层面
  1.实行家校共育新模式
  长久以来,把教书育人的愿望托付给学校和教师的传统教育模式是社会的主流教育模式,一部分人认为二者是孩子教育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却忽略了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这种想法在一些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导致家校协同配合教育具有很大局限性,常停留在浅层面、短时间、小群体范围内。王毅杰等人研究证实:精英阶层在教育参与上更积极,是维持其子女在线学习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3]。罗梦雨等人的研究更是直接指出在线教育中家长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好坏[4]。   因此,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应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思想,把家校共育当作现代教学新思路。学校应搭建教师和家长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充分的合作机会。教师要主动建立、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在教学设计时将家长作为重要教育参与者考虑进去。家长在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孩子的情感、品德、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发挥家庭的第二教育阵地作用。在学校实行家校共育模式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学校注重提升教师和家长的认知水平,协助二者打破固有思维,勇敢迈出家校共育的第一步。二是学校要明确角色的责任与边界,极力避免家校共育的变形,不能将协同合作变成压力转移或责任推诿。
  2.教师的理念重塑
  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动参与者之间存在时空分离。直播技术基本解决了时间分离的问题,但空间分离的问题依然存在。师生间只能依靠屏幕与学生进行交流,缺少面对面的现场感,学生很容易受到身边事物影响而转移注意力。从理论视角看,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处于发展联结期[5]。该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被动采用在线教学,对在线教学有陌生感甚至排斥,不知如何与家长配合,不知如何有效监督学生。
  教师处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是教育活动的直接领导者、重要连接者。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明白在线教育不是传统教育利用网络技术的再现,而是有其独特属性、优势、模式的教学新形态。在线教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抛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核心群体。教师的任务重在引导和激励学生,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结语
  研究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媒介使用在基础设施配备层面存在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不理想、在线教育环境没有保障、教育资源质量差、教育投入低的现实困境。农村中小学教育要想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从优化路径、重塑教育理念、培养协同教学素养等方面入手,充分借鉴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的宝贵经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创新与理念革新。
  此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是催生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观念转变、政策完善、方式变革、资源建设、素养提升的重要契机。后疫情时代,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全面复盘反思,不断完善在线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各层面建设,为在线教育成为农村中小学常态化教学模式提供实践范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慕华,沈阳,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03):10-19.
  [2]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
  [3]王毅杰,白杨,丁百仁.在线教学扩大教育不平等了吗—基于江苏省13176份中小学问卷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08):10-15.
  [4]罗梦雨,罗来旺.数字鸿沟对中学生在线教育的影响—基于南昌市某中学学生家长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20(03):64-71.
  [5]宋靈青,许林,李雅瑄.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14-122.
其他文献
[摘要]林语堂是集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学者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的编辑思想及实践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林语堂编辑思想所展现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编辑风格上的审美特点等文本内的现代性,商业性运作、传播方式等文本外的现代性,结合出版实践活动对林语堂编辑思想及实践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审视。  [关键词]林语堂;编辑思想;现代性;实践  从多个视角理解,现代性既可以指时间取向上的“当下”,
期刊
[摘要]近些年來,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实施多种营销手段和方式来推动国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式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并以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对消费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既能够增强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又能够促进国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国内旅游目的地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式营销的传播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相关人员如何利用影视效应来提升国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着眼于解决问题,追求新闻报道的立体与完整,寻求解决方案,倡导参与社会治理,诉诸积极情感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值得关注。文章对建设性新闻这一理念进行追根溯源,并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实践进行分析,从“预警与沟通”“引导与解读”“反思与守望”三个方面探索其舆论引导作用,进而探求建设性新闻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有效实践路径,为在社会结构与媒体环境急剧
期刊
[摘要]当前,开放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备受重视,尤其是其广泛应用于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开放教育在改变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编写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详细介绍开放教育资源的演变发展过程,分析当前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的困境,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出基于开放教育资源开发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的创新思路及模式构建。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课程出版;高等继续教育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自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自媒体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态。这对负责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辅导员应认清形势,积极作为。本文从自媒体时代的条件出发,对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针对不利因素提出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自媒体;高等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要]融合新闻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形式。融合创新在新闻报道中日益普及,呈现样态的融合、采访方式的融合、传播途径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当前,传统媒体再造采编流程,与新媒体共同推进新闻传播发展。同时,新闻产品基于对新传播技术的灵活运用,新闻信息体现丰富的层次性、实用的交互性和体验的友好性。文章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新闻报道中融合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融合新闻;创新;实践;策略  当前,新的
期刊
[摘要]当前,动画在数字交互出版物中的应用处于摸索阶段,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动画表现形式过于单一是应用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动画效果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不强,难以获得用户的认可。基于此,动画技术的应用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用户的阅读需求,对动画模式加以调整,以此满足用户对数字交互出版物不同的阅读需求。  [关键词]动画;数字交互出版物;应用策略  数字技
期刊
[摘要]我国民间儿童文学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五四以前其并未引起研究者注意。五四时期在大量外国民间儿童文学的影响下,研究者们才开始对本土作品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颇具特色的筛选及改编标准。而五四时期外国民间儿童文学高质量的翻译与出版,不仅影响了当时同类作品的采集与研究,也对当下儿童文学的编辑出版有积极启示。  [关键词]五四时期;民间儿童文学;翻译出版;影响;启示  我国童话“自昔有之
期刊
[摘要]校对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文章在简述校对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图书编校质量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影响图书校对质量的因素,探讨新形势下图书校对质量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大图书校对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校对;校对质量;保障措施  校对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图书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校对人员与编辑人员共同构成了图书出版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能够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源。高校教育水平的进步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于图书馆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目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既要做到与时俱进,促进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又要满足高校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从当前阶段高校图书馆编目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寻其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进步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