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分层教学应用优势,明确新课改对初中信息技术课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在引导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思想可知,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成长并没有影响,其只被当作副科进行推广,在这一背景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拓展,此时信息技术不仅是企业革新发展的重要依据,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意识的制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此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优质信息技术人才。由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收获大量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选择分层教学进行课堂设计。下面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作用
(一)促使学生充分发展
当前,学生受家庭环境、个人学习能力及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大部分学习能力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但对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类别学生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还能调动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传统教学形式
了解以往教学形式可知,教师会以班级为整体进行教学指导,这样不仅会加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还会制约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引用分层教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多样化的教学课堂中,明确适宜自己的发展区域,从而更快进入课堂教学中,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并且在教学课堂中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变化和需求,做好记录总结,为后续课堂评价和备课设计等提供有效依据。此时,教师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问题,而且能在整合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以此促使他们在更加完善的环境中得到有效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得到持续优化。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
每位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庭富裕,且家长意识开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促使他们在课后生活中丰富自我;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艰难,或是家长过于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带来的负面因素,就会限制学生操控电脑的行为和意识,导致他们虽然对信息技术有学习兴趣,但得不到展现。
(二)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影响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大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动手操作,这样很容易养成动手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初期接触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也会拥有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可以更快掌握和操作信息系统,且有助于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对那些动手能力过低的学生而言,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出差异,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三)学生学习态度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了解以往教学案例可知,学习效果不达标,且没有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原因并不在于学生学习基础与悟性差,而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积极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正确,难以调动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且受初中生年龄、学习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自信心,最终与其他学生产生了学习差异。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内容分析
(一)备课分层
从本质上讲,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当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设计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群体的学习知识,以此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受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影响,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继续引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目标,不仅会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和效果,还会增加实践课堂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面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想科学引用分层教学法,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他们储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件,并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调节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有能力且学习快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拓展性内容,还能为接受慢、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基础技能,促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深入学习,最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管理分层
作为教学管理和课堂组织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及智力水平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分成三类:A类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且智力较为突出。这类学生群体的数量只占少部分;B类学生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发育,这类学生群体的数量占大多数;C类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且智力发育不完全,这类学生只占非常少数。虽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学生分层,但在推广分层教学时,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一类别进行分组,也可以将A、B、C类小组成员都整合到一起,促使他们在彼此沟通中共同解决问题。
(三)过程分层
这一工作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分层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由于构建分层教学课堂时,教师无法为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教学指导,但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为不同层次学生群体设定不一致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助于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科学引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教学知识,而教师也能达到自己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来说,教师要想引导他们,可以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努力,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法进行操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任务和方向,还可以在自主参与中获取所需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受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层探索的学习氛围所影响,班级其他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评价分层
评价是课堂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必须做的工作。在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也要结合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对评价内容进行分层,这样不仅能帮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还可以从学生入手,针对他们的原有基础提出有效的评价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工作将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不需要分析课堂教学的难度,只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等提出表扬,这样既可以激励C类学生群体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受素质理念的影响,教师要在突破传统教学意识制约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课转成教学实用课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育人责任,以此保障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礎。
(责任编辑 周子莹)
了解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思想可知,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成长并没有影响,其只被当作副科进行推广,在这一背景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拓展,此时信息技术不仅是企业革新发展的重要依据,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意识的制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此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优质信息技术人才。由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收获大量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选择分层教学进行课堂设计。下面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作用
(一)促使学生充分发展
当前,学生受家庭环境、个人学习能力及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大部分学习能力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但对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类别学生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还能调动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传统教学形式
了解以往教学形式可知,教师会以班级为整体进行教学指导,这样不仅会加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还会制约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引用分层教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多样化的教学课堂中,明确适宜自己的发展区域,从而更快进入课堂教学中,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并且在教学课堂中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变化和需求,做好记录总结,为后续课堂评价和备课设计等提供有效依据。此时,教师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问题,而且能在整合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以此促使他们在更加完善的环境中得到有效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得到持续优化。
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
每位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庭富裕,且家长意识开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促使他们在课后生活中丰富自我;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艰难,或是家长过于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带来的负面因素,就会限制学生操控电脑的行为和意识,导致他们虽然对信息技术有学习兴趣,但得不到展现。
(二)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影响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大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动手操作,这样很容易养成动手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初期接触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也会拥有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可以更快掌握和操作信息系统,且有助于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对那些动手能力过低的学生而言,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出差异,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三)学生学习态度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了解以往教学案例可知,学习效果不达标,且没有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原因并不在于学生学习基础与悟性差,而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积极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正确,难以调动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且受初中生年龄、学习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自信心,最终与其他学生产生了学习差异。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设计内容分析
(一)备课分层
从本质上讲,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当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设计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群体的学习知识,以此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受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影响,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继续引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目标,不仅会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和效果,还会增加实践课堂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面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想科学引用分层教学法,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他们储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件,并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调节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有能力且学习快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拓展性内容,还能为接受慢、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基础技能,促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深入学习,最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管理分层
作为教学管理和课堂组织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及智力水平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分成三类:A类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且智力较为突出。这类学生群体的数量只占少部分;B类学生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发育,这类学生群体的数量占大多数;C类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且智力发育不完全,这类学生只占非常少数。虽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学生分层,但在推广分层教学时,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一类别进行分组,也可以将A、B、C类小组成员都整合到一起,促使他们在彼此沟通中共同解决问题。
(三)过程分层
这一工作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分层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由于构建分层教学课堂时,教师无法为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教学指导,但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为不同层次学生群体设定不一致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助于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科学引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教学知识,而教师也能达到自己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来说,教师要想引导他们,可以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努力,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法进行操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任务和方向,还可以在自主参与中获取所需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受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层探索的学习氛围所影响,班级其他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评价分层
评价是课堂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必须做的工作。在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也要结合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对评价内容进行分层,这样不仅能帮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还可以从学生入手,针对他们的原有基础提出有效的评价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工作将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不需要分析课堂教学的难度,只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等提出表扬,这样既可以激励C类学生群体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受素质理念的影响,教师要在突破传统教学意识制约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课转成教学实用课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育人责任,以此保障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礎。
(责任编辑 周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