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式变化培植思维品质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点点滴滴中来.大多的数学认知是与具体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几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图形变化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思维品质不断优化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图式变化;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3-0034-02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姜玉英(1982.10-),女,江苏省常州人,本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是能力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遇到不同的或者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这说明了学生没能掌握这些题目的本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定的图式,让学生找到其变化的内在联系,进而进行认知与能力的迁移.这个找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过程,即培植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
   一、平移与全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个章节为例,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图式变化,如何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呢?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学生要从一堆条件中找到题目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要求的结论可以转化为什么.分析能力提升了,学生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增强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同样提升了.以图1为例,学生看到这个组图式时,首先分析这两个三角形处于怎么样的位置关系.当他们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的边要么在同一个直线上,要么平行,就认为这两个三角形在位置是平移的关系.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平移有哪些性质,学生看着图形,觉得平移就是将图形沿某一个方向平行挪动一定的距离.他们就着图形在对比中分析,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了这样的分析,学生再看题目中具体的条件:点B, E ,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再进一步地分析,从平移的角度看点B, E ,C,F有着这样的关系,他们发现这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样他们也分析出平移的方向是點B 到点E 的.教师还要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时间,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让他们在蛛丝马迹中寻找他们需要的线索.对条件BE=CF,他们又分析出这样的结论:线段BE,CF为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容易陷入某一个点而出不来,又容易将需要分析的内容遗忘.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将需要分析的列出来,再一个个地对照,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的缜密性.学生想到还没有从结论分析,他们认为如果用SSS证明全等,是不是添加一个条件AC=CF就可以了.学生的分析都是根据图式来的,有学生分析如果用SAS证明全等,是不是只要证明对应角相等,只要添加条件∠ABC=∠DEF就可以了.明显地,学生的分析是从图式变化的规律开始的,找准图式变化的本质能让分析变得更直观.
   二、对称与全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想象,想象能改变思维的方式,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能很好地培植学生的素养.看到抽象的文字,学生要能想象到具体的图式,看到图式学生能想象到生活中与之相应的实物.因为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那些实物具有哪些特性,那些特性顺理成章地就被学生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还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先展示图形,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而学生就能将抽象思维转为形象思维.教师再展示图2,让学生去发现这个图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总是直接对着题目去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读图的时间比较少,思考的时间也更少.其实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的能力,从图形本身去寻找问题与结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看着图形就认为这个像他们折叠的纸飞机,像飞着的蜻蜓,像挂在钥匙扣上的饰物小鱼.让学生去想象,他们总有无穷的创造力,总能有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作为整天做题的学生,给他们一点想象的空间,他们会异常的兴奋;这样的情绪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接着问这些实物在数学上称之为什么图形呢,它有怎样的特性呢.教师将他们刚才说到的事物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因此他们也认为图2也是轴对称图形.对于轴对称图形学生只要找到对称轴,就能找到哪两个图形是对称的.
  教师在展示图2之后,,将题目的条件与要证明的结论展示出来了:已知△ABC≌△ADE,AB与ED交于点M,BC与ED、AD分别交于点F、N,结论是比较开放的,要求学生写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学生将刚才的想象与具体的图形对接,他们发现只要连接AF,就能看出AF就是对称轴,那些关于AF成轴对称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有了对图式的观察,有了对实物的想象,学生写出了三组轴对称图形,即,三组全等图形:△AEM≌△ACN、△BFM≌△DFN、△ABN≌△ADM.
  总之教师要利用图式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促成素养的生成.
   三、旋转与全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是做题,消化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学习数学也包含体验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践,以让认知更好地转化为能力.大多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差,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培植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数学素养的获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看一看,叠一叠,画一画,做一做等.教师要做全盘的考虑,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一定的训练.
  仍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先展示题目: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G.求证:△BCE≌△ACD.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故意将图隐去,让学生对着题目画图,让他们在画图的过程中,感知题目的内涵,也让他们感知图形的大致轮廓与相关的认知.当学生画出图3之后,他们再对着文字去检验画得对不对,这是借助图形进行反思,以培植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让学生在画出几个如图3这样的图形,学生做了,只是在想到底要做什么.教师让学生分别将△BCE与△ACD剪出来,这是进一步培植他们的操作能力.当他们将图形剪出来之后,重叠在一起,自然地就发现了这两个图形全等,换言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证明了这两个图形全等.尽管学生收获了一份成功,但离最后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在位置上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学生拿着剪出来的△BCE,对照图3进行比较,当按照一定方向将△BCE进行旋转的时候,就得到了△ACD.知道了这两个图形是旋转关系,就知道了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学生再对着条件,发现他们证明的落脚点就是要求得∠BCE=∠ACD相等,即两个旋转角相等.在操作中,引发学生思考,也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更能多元地培植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分析图式变化,就是要发现图式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过程中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同时也要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一性质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生观察图形中哪些图形变换,再从图形变换的角度去分析图形就更容易解决问题,观察与分析的过程更是思维迸发的过程,学生进入数学世界王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斯庆塔娜.初中数学课程中创建“情境探究—建构图式”教学法的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40.
  [2]温孝明,徐月琴,王海云.最好的衔接是数学图式的形成——谈初高中数学衔接[J].内蒙古教育,2017(24):77-78.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教师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所应用的陈旧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言形成阻碍,同时束缚学生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借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本文首先针对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加以阐述,其次,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参考.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但是,课堂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不能够相互融合.通过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与实例相结合,对函数课堂教学有效地渗透有促进作用.基于此,促进数学思想方法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加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思想;函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
以“学材”为主线,需要立足学生来重构教学材料,主动挖掘和整合教材知识点.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在讨论中揭开教学要点的面纱.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在质疑中牵连各
摘 要:本文針对2020年山东卷21(2)解法介绍了作者两种独特的解决路径,针对文(1)在方法四、五、六中出现的失误给以指出和纠正,并给出该类问题运用同构函数的更广泛的归纳.  关键词:函数;导数;单调性;构造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27-03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许银伙(1963.9-),男,
摘 要: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函数中端点值为零的这一类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决策略. 这类问题近几年在全国卷当中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本文结合具体高考题来分析、研究和探索这类问题的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素养;恒成立;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47-02  收稿日期:20
摘 要:构造函数法是高中数学解题的常见方法,文章从2020年的两道高考题出发,介绍“同源”法构造函数及其应用.  关键词:高考题;构造函数;“同源”法;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42-03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簡介:刘海涛(1988-),男,安徽省滁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会涉及较多教学内容,并且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即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也会在数学学习期间面临一定难度.而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面临更大困难,若教师不能通过正确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畏惧心理.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中属于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更高效、轻松的学习解析几何相关知识,本文着重探究数学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相关教学策略,使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稳健发展,如何创建灵动课堂,满足学生全面成长需求,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育人难题之一.其中,数形结合作为经典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在“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基础上调用学生数学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随之增强,继而完成立德树人教改任务,数形结合教学实践价值可见一斑.本文通过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应用策略,以期创建灵动
摘 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会别人捕鱼的方法.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十余年教学,让笔者对这些道理念感受越来越深,以下从数学教学的一些案例来谈谈笔者的感受和理解
摘 要:开展高效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就能达成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认清不足之处,并及时地优化教学,以此才能达到开展高效教学的目的.本文从教学不足、教学特点和教学策略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