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工作切忌使用语言暴力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很容易找到成功后的快乐与成就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科目的教师,常常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只有学生的思想障碍扫除了,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在实践中,彰显智慧成功的思想教育范例虽不少,但也不乏失败的几率。分析一些失败的典型案例会发现,语言暴力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语言暴力的危害
  语言暴力是相对于身体暴力而言的,是指师生在沟通中出现的讥讽、侮辱甚至恐吓性语言。它虽不能够把学生打得鼻青脸肿,但足以让学生的心灵受伤,使整个思想工作大大失效。侮辱、讥讽、威胁、恐吓语言的本质是“不尊重学生”,同时也是教育者素质不高、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这类语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最大威胁,也是导致思想工作无效的罪魁祸首。
  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语言暴力确实存在着。某地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结果显示,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使用过一定的语言暴力。那么,语言暴力对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暴力语言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对抗局面的产生。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的侮辱、讥讽、威胁、恐吓性语言一出口,学生往往是迫于教师权威和当时的情境而屈服,一般不会有强烈的反应。但他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却会迅速筑起一道“拒绝”的藩篱,接下来,教师要做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就非常困难了——学生不但不会马上反省、检查自己,相反,为了自尊,他们还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卸责任。本是学生自己的过失,他们却表现为满肚的委屈和不公平感;而一些冲动、脾气火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很有可能会与教师起语言或身体冲突,只要双方稍微不冷静,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打乱思想工作的预设情节,影响思想工作双方的情绪以及最终成效。同时,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此类语言环境中,将会改变其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会发展为怨恨教师,仇视他人、社会,导致自己更加放任,不服管教。
  其次,暴力语言有损教师形象,破坏教育的示范作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崇高的,虽然有时不那么完美,但学生总体上还是认可的。若教师使用暴力语言频率过高,不但难以形成融洽、可信任的师生关系,反之,学生还会不自觉地仿效其用暴力语言对待他人。很难想象,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教师能带出言语平和、彬彬有礼的学生。同时,很多学生还会对教师形成如下评价:缺乏耐心,不懂学生心理。可见,如果教师经常使用暴力类语言,学生会认为教师缺乏责任心,职业素质低下。此时,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师表”示范作用也被大大削弱了。
  再次,经常使用暴力性语言,还会破坏教师语言的权威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古代“尊师重道”将“师者”地位等同于甚至高于父亲。“师者”的语言权威可想而知——那一定是说一不二的。而暴力性语言一般是在应激状态下脱口而出的,未经大脑的理性思考,往往趋于偏激、夸张,故实践中兑现的可能性很小。这就违背了“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教育诚信原则。为人师者说话不算数,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难以服众。这不利于教育工作者语言的规范性、权威性的确立,从而妨碍了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试想一下:孔圣人要是说话不诚信,估计也很难教出那么多得意弟子。
  最后,暴力性语言隐含着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会阻碍师生的进一步交往。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迫切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来夯实自己还很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信任,学生就会信任并亲近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也就愿意跟教师做朋友,讲知心话,对教师的合理建议也听得进去;相反,使用暴力语言的教师,即使他们对学生倾注关爱,理由十足,可能也只是一厢情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很困惑:明明出于善意,但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偏低便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暴力的重大危害性,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语言暴力,不去做“施暴者”。
  二、如何减少或避免语言暴力
  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减少或避免语言暴力呢?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合理表达、宣泄情绪。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就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宽容、乐观、豁达,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只要面对学生,就必须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愉快排除在外。压力大不能作为教师使用语言暴力的借口,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建设者心智是否健全,关系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此,为人师表者必须要把不使用语言暴力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这也对当今师范教育以及学校师德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充分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阶段,生理上接近成人,希望周围的人都把他们当成年人对待,也渴望获得周围成年人的同等“待遇”。但他们心理发展还未“成年”,稚气未脱,自控力差,情绪波动大。故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现,理性看待中学生的过错。尽量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多从正面积极引导,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避免师生情绪对立、对抗。
  第三,加强学习,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化解矛盾与冲突。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当的语言沟通可春风化雨、润物无痕;而不恰当的语言沟通却极易引起思想工作的无效化。可有些教师虽明白语言暴力的危害,但对于某些顽劣的学生还是缺乏有效办法,往往使用语言暴力以简单了事。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语言沟通技巧,善于合理利用教育情境,展现自身的特长和人格魅力,使用恰当的语言化解交往活动中的分歧与矛盾,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信任和真诚的交流,是将心比心的沟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责任感,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宽以待人,才能受人尊敬,实现职业与人生的“双赢”。因此,解决教育实践中的语言暴力问题,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关怀教师。
其他文献
8月末,终于有三五天的闲暇可以带女儿乐乐出去走走。去哪儿呢?
为了研究不同割胶制度对胶乳矿质养分流失的影响,以成龄橡胶无性系PR107为研究材料,在1a的不同月份研究了5种割胶制度下干胶中矿质养分N、P、K、Ca、Mg的流失情况,分析了外界因素(如割胶频率、乙烯利刺激强度、月平均温、月降雨量等)对橡胶树胶乳养分流失量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胶乳养分流失量与外界因素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论是传统割胶还是乙烯利刺激割胶,PR107胶乳中矿质养分的流失量大
lunfing.wei@163.com问:我的孩子6岁半,最近偶尔会不自觉地耸肩,经我们提醒后就停止。听说这种情况和抽动症有关,所以我们非常担心。请问,这种情况和抽动症有关吗?如何处理才好?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
为了阐明养分水平引起水稻(Oryza sativaL.)化感抑草潜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了不同N素营养处理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苗期对N素营养逆境的响应特性及N素养分效率的差异,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FQ-PCR)检测与N素代谢和次生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弱化感水稻品种Lemont对N素营养胁迫较敏感,强化感水稻品种PI312777对资源波动的适应性较强,N素养分效率较高
polrlr.yf@sina.com问:我的孩子4岁多,每天晚上上床后要半个多小时才能睡着,在此期间一会儿要求讲故事,一会儿说喝水,一会儿又嚷着尿尿,折腾得我们都烦了。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才好?
黑荆树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被作为经济植物引入我国以后,目前在很多地区也形成了黑荆树天然更新林。但至今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的研究仍然很少。以温州地区6个黑荆树群落为样本,对黑荆树和其它树种的竞争强度、空间关系和群落中物种的相互替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黑荆树在群落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2)黑荆树与其它物种在空间上基本是独立的,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强度比较弱,并不
研究了大田笼罩条件下释放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 cardilobus)对变叶木上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每株释放1对淡色斧瓢虫对不同密度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差异显著。瓢虫和烟粉虱以1∶2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以1∶8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不稳定、总体上看对烟粉虱的种群几乎没有控制效果;而以1∶40的比例释放的防治效果较好、较稳定,防效为35%~95%。释放不同数量的淡
小燕子,穿黑褂一把剪刀身上挂剪掉枯叶萌绿芽
多多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后来,多多和妈妈到国外生活,一直没有回国,妈妈也没有和爸爸保持联系。一晃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爸爸的模样多多早已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