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是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目前学校考查教学效果的主途径。如何在“考试”这个环节有限的时间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真正测量出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其他学科的考试形式并不适合音乐学科,我们必须根据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独特的美育手段,设计出灵活、生动的考试形式,使考试目的不仅在于考查,也在于学生音乐潜能的发现,创造欲望、创造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音乐学科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考试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现代认知学习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好的老师不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此,在考试中也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针对性原则
在考试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二是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实际,加大调控力度,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日常教学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在能力上重点训练,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3. 灵活性原则
考试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灵活,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其他学科的考试形式并不适合音乐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设计出灵活、生动的考试形式。二是程度上的灵活,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水平、思维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在程度上有大小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考试中灵活处理,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
4. 鼓励性原则
考试中教师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考试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音乐的内驱力。
二、考试的策略
1. 精心准备,优化考试
(1)学期初的准备。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听表扬、享受成功的欲望比较强的特点,我在学期初公布每课的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让考试变成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
(2)考试前的准备。教师先简单地总结本学期的音乐学习内容,布置考试形式——音乐汇报演出,让学生从教材中任选一首歌曲,记住它,尽最大努力把它表现出来。要求是:自己最喜欢的,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包括声音的自然圆润,旋律、歌词的正确把握,情感的准确表达,姿态大方等)。然后让选同一首歌的同学自行组成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进行男声、女声、男女混声等形式的考试表演,表演前可加以朗诵歌词等多种形式,提示学生进行准备。另外,凡有作曲、独唱、器乐演奏、舞蹈等节目的同学,可进行加试。
保证准备的时间性是关键,因为学生是考试的主角。准备的组织工作可以让学生中能力强的做,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组织能力。
2. 精心组织,寓考于乐
考试开始前,老师要先强调纪律,因为它是考试顺利进行的保障。刚开始时,课堂可能会出现短时的沉默,此时教师可仔细观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的表情,以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主动站起来表演。千万不可点名要求,特别是在加试中,因为考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一石可激起千层浪。教师鼓励的目光,千方百计的启发诱导,终究会有学生主动站起来的。这一环节,可考察出每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现在能力和潜在能力。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音乐学习所达到的水平。让学生面对着老师与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对一个初中生来讲,心理上确实是经受了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念。由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式,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理解和表现欲望,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3. 适时引导,挖掘潜能
考试后,教师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如果还有学生因没有加试而跃跃欲试的话,教师可把加试引导到课外时间进行,因为这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机会。这样的考试,教师不仅是在考查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愉快地接受音乐,懂得如何去学习音乐的良好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有竞争但没有压抑。我们的态度是帮助、引导、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师生愉快、细致的探讨,考出了学生的知识、兴趣、个性、潜能,也为老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音乐考核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环节,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独特的美育手段进行设计和构思,使考核不是成为学期的结束,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唱好一两首歌以便给他一个分数,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考核中,尽情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并进一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潜能,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乐清市乐成镇二中)
一、考试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现代认知学习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好的老师不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此,在考试中也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针对性原则
在考试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二是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实际,加大调控力度,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日常教学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在能力上重点训练,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3. 灵活性原则
考试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灵活,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其他学科的考试形式并不适合音乐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设计出灵活、生动的考试形式。二是程度上的灵活,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水平、思维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在程度上有大小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考试中灵活处理,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
4. 鼓励性原则
考试中教师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考试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音乐的内驱力。
二、考试的策略
1. 精心准备,优化考试
(1)学期初的准备。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听表扬、享受成功的欲望比较强的特点,我在学期初公布每课的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让考试变成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
(2)考试前的准备。教师先简单地总结本学期的音乐学习内容,布置考试形式——音乐汇报演出,让学生从教材中任选一首歌曲,记住它,尽最大努力把它表现出来。要求是:自己最喜欢的,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准确完整地表现出来(包括声音的自然圆润,旋律、歌词的正确把握,情感的准确表达,姿态大方等)。然后让选同一首歌的同学自行组成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进行男声、女声、男女混声等形式的考试表演,表演前可加以朗诵歌词等多种形式,提示学生进行准备。另外,凡有作曲、独唱、器乐演奏、舞蹈等节目的同学,可进行加试。
保证准备的时间性是关键,因为学生是考试的主角。准备的组织工作可以让学生中能力强的做,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组织能力。
2. 精心组织,寓考于乐
考试开始前,老师要先强调纪律,因为它是考试顺利进行的保障。刚开始时,课堂可能会出现短时的沉默,此时教师可仔细观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的表情,以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主动站起来表演。千万不可点名要求,特别是在加试中,因为考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一石可激起千层浪。教师鼓励的目光,千方百计的启发诱导,终究会有学生主动站起来的。这一环节,可考察出每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现在能力和潜在能力。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音乐学习所达到的水平。让学生面对着老师与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对一个初中生来讲,心理上确实是经受了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念。由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式,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理解和表现欲望,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3. 适时引导,挖掘潜能
考试后,教师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如果还有学生因没有加试而跃跃欲试的话,教师可把加试引导到课外时间进行,因为这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机会。这样的考试,教师不仅是在考查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愉快地接受音乐,懂得如何去学习音乐的良好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有竞争但没有压抑。我们的态度是帮助、引导、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师生愉快、细致的探讨,考出了学生的知识、兴趣、个性、潜能,也为老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音乐考核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环节,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独特的美育手段进行设计和构思,使考核不是成为学期的结束,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唱好一两首歌以便给他一个分数,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考核中,尽情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并进一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潜能,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乐清市乐成镇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