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感音乐,给了音乐以色彩;调动语言,丰富了音乐表现;鼓励创造,给音乐注入了活力。音乐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教师就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尽情彰显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兴趣 形象 表达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都无法与音乐相媲美,简简单单的七个音符却可以自由组合、变化无穷,使音乐充满独特的魅力。高效音乐教学应该是既能看到经过教师深思熟虑的精妙的教学“预案”,又有精彩的有效“生成”;既有“名正言顺”的对某一教学目标的努力追求,又有“不为而为之”的对某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高效音乐课堂总是充满着灵动的气息。
  一、动感音乐,诱发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情绪高涨,精神愉悦,认知效果显著,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音乐教育家夫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音乐兴趣的诱发需建构在实践之上。一是动作感知。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单纯的节奏练习带有一定的专一性,比较枯燥乏味,如何将枯燥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三拍这一节奏型时,可将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与踏着三拍子的舞步有机结合。让学生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将音乐与体态律动自然整合,将外部动作与内心体验最大限度地联系,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二是绘画表现。音乐和绘画有许多共性之处,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抽象的,而抽象的线条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能有效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
  二、语言描绘,丰满形象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只要能为儿童创造出一种类似于祖国语言环境的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儿童每日沉浸在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地掌握人类音乐文化最优秀的遗产。”音乐需要形象的支撑,通过音乐语言,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与音乐性对应的形象。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入语言因素,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为音乐注入更多的形象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学习“常用记号”时教师引入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被激“活”,对教材(文本)上的常用记号格外用心,猜出“反复记号”这个谜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比如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执教老师为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如下一个的故事:一位美国的小男孩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奇妙无比的梦,他梦见自己的玩具兵们从各自的玩具箱里悄无声息地兴致勃勃地钻了出来。小男孩走近玩具兵想探究其中的奥秘,玩具兵们看到小男孩的光顾一个个都惊慌失措地迅速钻进了玩具箱里……小男孩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美梦而已。小男孩起床后来到玩具箱旁,打开箱子一探究竟,竟然发现玩具兵们依然安然无恙地静静地在玩具箱内睡大觉呢,他再次确信自己做了一场美梦!学生们听完一段音乐后,再自主地联系自己家里的一些玩具谈一谈哪些玩具是可以参与游戏和嬉戏打闹的,将聆听、朗诵、想象合为一体,感受音乐,熟悉音乐。
  三、鼓励创造,快乐表达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合为时而发。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而音乐教育中想象的超越性与求异性,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那高低流淌的旋律,令人充满无限幻想,从而获得超越世俗和现实的美感,鼓舞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探索、去创新。学习音乐,不仅是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放飞自己的情感,用合适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感受,达到抒发感情、表达情趣的目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时,教师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并随即用电子白板显示狮子的图像,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狮子威武的形象。而后引领学生去听乐曲中的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等等,想象狮子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扮成狮子随着乐曲的变化进行律动,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深入到情感的欣赏。这时,学生们对音乐表现的狮子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引领学生想象狮子威武、庞大的形象……教师应为学生构建音乐实践活动的时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迸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
  动感音乐,给了音乐以色彩;调动语言,丰富了音乐表现;鼓励创造,给音乐注入了活力。音乐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尽情彰显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办《中小学教育》.2011年,12期。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分析得来的。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应起的作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开发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都要靠上级统一配发,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从某个角度来看,也不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
期刊
“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体验过的我才会真正明白。”美国华盛顿大学这一条幅给我们打造有效课堂以启迪。由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打造有效课堂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让他们自主去学习历史、发现历史、感悟历史。  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渠道地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开学初我都会拿出一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把本学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好语文不仅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也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领域。但时下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是,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有偏差,不少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内容在考试中涉及不多,学课本不如学课外复习资料重要。这种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致不高,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摆脱这一被动局面,
期刊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
期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适时利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能引导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其乐于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显著提高。  一、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诱导学生“爱学”。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乐学高效的目的。例如,学习“洋流的分
期刊
摘 要: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从教材中去发现美。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期刊
担任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课,我首先关心的是学生们是否存在挫败的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我都尽心尽力地关心,尽最大可能地让我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  在上语文课之前,我会和学生们随便聊天,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聊天有一个学生,到挤来多个学生,我的教育情绪更高涨了。借这样的“围观”,慢慢地使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坚定的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而且鼓励学生丝毫不能动摇。我这样相信学生们:一是
期刊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
期刊
小学三、四年级是语文学习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由词、句向篇过渡的时期。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它既可巩固一年级学过的词句知识,又可为五、六年级掌握并提高阅读分析、谋篇成章的能力打下基础。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不顾课文的深浅难易,不想学生的实际,习惯于千篇一律地串讲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答问串讲,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意性强,缺少思考价值。学生忙于被动地应答,占用了学生自觉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教与学的效果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其意,解其优  个别差异是个心理学上的词汇,是指一个人在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