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感音乐,给了音乐以色彩;调动语言,丰富了音乐表现;鼓励创造,给音乐注入了活力。音乐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教师就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尽情彰显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兴趣 形象 表达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都无法与音乐相媲美,简简单单的七个音符却可以自由组合、变化无穷,使音乐充满独特的魅力。高效音乐教学应该是既能看到经过教师深思熟虑的精妙的教学“预案”,又有精彩的有效“生成”;既有“名正言顺”的对某一教学目标的努力追求,又有“不为而为之”的对某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高效音乐课堂总是充满着灵动的气息。
一、动感音乐,诱发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情绪高涨,精神愉悦,认知效果显著,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音乐教育家夫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音乐兴趣的诱发需建构在实践之上。一是动作感知。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单纯的节奏练习带有一定的专一性,比较枯燥乏味,如何将枯燥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三拍这一节奏型时,可将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与踏着三拍子的舞步有机结合。让学生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将音乐与体态律动自然整合,将外部动作与内心体验最大限度地联系,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二是绘画表现。音乐和绘画有许多共性之处,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抽象的,而抽象的线条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能有效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
二、语言描绘,丰满形象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只要能为儿童创造出一种类似于祖国语言环境的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儿童每日沉浸在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地掌握人类音乐文化最优秀的遗产。”音乐需要形象的支撑,通过音乐语言,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与音乐性对应的形象。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入语言因素,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为音乐注入更多的形象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学习“常用记号”时教师引入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被激“活”,对教材(文本)上的常用记号格外用心,猜出“反复记号”这个谜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比如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执教老师为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如下一个的故事:一位美国的小男孩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奇妙无比的梦,他梦见自己的玩具兵们从各自的玩具箱里悄无声息地兴致勃勃地钻了出来。小男孩走近玩具兵想探究其中的奥秘,玩具兵们看到小男孩的光顾一个个都惊慌失措地迅速钻进了玩具箱里……小男孩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美梦而已。小男孩起床后来到玩具箱旁,打开箱子一探究竟,竟然发现玩具兵们依然安然无恙地静静地在玩具箱内睡大觉呢,他再次确信自己做了一场美梦!学生们听完一段音乐后,再自主地联系自己家里的一些玩具谈一谈哪些玩具是可以参与游戏和嬉戏打闹的,将聆听、朗诵、想象合为一体,感受音乐,熟悉音乐。
三、鼓励创造,快乐表达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合为时而发。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而音乐教育中想象的超越性与求异性,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那高低流淌的旋律,令人充满无限幻想,从而获得超越世俗和现实的美感,鼓舞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探索、去创新。学习音乐,不仅是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放飞自己的情感,用合适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感受,达到抒发感情、表达情趣的目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时,教师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并随即用电子白板显示狮子的图像,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狮子威武的形象。而后引领学生去听乐曲中的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等等,想象狮子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扮成狮子随着乐曲的变化进行律动,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深入到情感的欣赏。这时,学生们对音乐表现的狮子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引领学生想象狮子威武、庞大的形象……教师应为学生构建音乐实践活动的时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迸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
动感音乐,给了音乐以色彩;调动语言,丰富了音乐表现;鼓励创造,给音乐注入了活力。音乐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尽情彰显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办《中小学教育》.201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兴趣 形象 表达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都无法与音乐相媲美,简简单单的七个音符却可以自由组合、变化无穷,使音乐充满独特的魅力。高效音乐教学应该是既能看到经过教师深思熟虑的精妙的教学“预案”,又有精彩的有效“生成”;既有“名正言顺”的对某一教学目标的努力追求,又有“不为而为之”的对某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高效音乐课堂总是充满着灵动的气息。
一、动感音乐,诱发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情绪高涨,精神愉悦,认知效果显著,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音乐教育家夫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音乐兴趣的诱发需建构在实践之上。一是动作感知。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单纯的节奏练习带有一定的专一性,比较枯燥乏味,如何将枯燥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四分之三拍这一节奏型时,可将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与踏着三拍子的舞步有机结合。让学生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将音乐与体态律动自然整合,将外部动作与内心体验最大限度地联系,以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二是绘画表现。音乐和绘画有许多共性之处,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抽象的,而抽象的线条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能有效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
二、语言描绘,丰满形象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只要能为儿童创造出一种类似于祖国语言环境的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儿童每日沉浸在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地掌握人类音乐文化最优秀的遗产。”音乐需要形象的支撑,通过音乐语言,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与音乐性对应的形象。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入语言因素,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为音乐注入更多的形象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学习“常用记号”时教师引入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被激“活”,对教材(文本)上的常用记号格外用心,猜出“反复记号”这个谜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比如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执教老师为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如下一个的故事:一位美国的小男孩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奇妙无比的梦,他梦见自己的玩具兵们从各自的玩具箱里悄无声息地兴致勃勃地钻了出来。小男孩走近玩具兵想探究其中的奥秘,玩具兵们看到小男孩的光顾一个个都惊慌失措地迅速钻进了玩具箱里……小男孩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场美梦而已。小男孩起床后来到玩具箱旁,打开箱子一探究竟,竟然发现玩具兵们依然安然无恙地静静地在玩具箱内睡大觉呢,他再次确信自己做了一场美梦!学生们听完一段音乐后,再自主地联系自己家里的一些玩具谈一谈哪些玩具是可以参与游戏和嬉戏打闹的,将聆听、朗诵、想象合为一体,感受音乐,熟悉音乐。
三、鼓励创造,快乐表达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合为时而发。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而音乐教育中想象的超越性与求异性,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那高低流淌的旋律,令人充满无限幻想,从而获得超越世俗和现实的美感,鼓舞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探索、去创新。学习音乐,不仅是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放飞自己的情感,用合适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感受,达到抒发感情、表达情趣的目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时,教师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并随即用电子白板显示狮子的图像,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狮子威武的形象。而后引领学生去听乐曲中的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等等,想象狮子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扮成狮子随着乐曲的变化进行律动,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深入到情感的欣赏。这时,学生们对音乐表现的狮子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引领学生想象狮子威武、庞大的形象……教师应为学生构建音乐实践活动的时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迸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
动感音乐,给了音乐以色彩;调动语言,丰富了音乐表现;鼓励创造,给音乐注入了活力。音乐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尽情彰显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办《中小学教育》.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