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社会生活气息较浓厚,可以引发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个性品质及审美素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切实加强高中生情感领域的引领和教育。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热情,触发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的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有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具有特色的课堂情境,如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便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盐类的水解”教学时,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准备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再引导学生用pH试纸进行测试。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了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悬念、失误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如,“相互接触的铜片和锌片置于稀硫酸中”产生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念头,并进一步探究原电池的构成和应用,同时展望新型的化学电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苏教版必修一在“氯气”性质的课堂中“将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花朵)置于新制的氯水中”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氯水的成分和化学性质的欲望,初步分析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等等。
二、通过知识的掌握,感受成功,促进情感
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即情感的加深能促进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提高,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深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认识水平,加强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形成“以情促知”的教育方式,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乐学好学。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较,明显在知识的广度、难度、深度上有所加大,教师就必须尽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喜学,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感到艰涩,还能够饱尝学习成功的欢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由于“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学生容易将电极与反应类别混淆,教师可以编成“氧阳氧负”,再把它解释为“多养一些小绵羊,就可以富起来了”,帮助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记忆而且不容易忘记。
化学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各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获得切实的能够实际应用的成功感。如,学习苏教版必修一“铵盐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好氮肥,并了解氮肥种类有哪些;学习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金属的腐蚀”时,通过电化学知识的迁移,懂得对金属进行防腐处理的常用措施;学习苏教版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科学摄入人体所需的营养物等等。
三、挖掘化学史材料,以理动人,培育情感
在教育学中广泛提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适时融入化学史内容,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感。
例如,侯德榜博士立志在国内发展制碱工业的事迹,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对某些相对原子质量的修正已获得国际认可的事实,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些史实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最富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要数“科学怪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多次受伤,终于研制出新型烈性安全炸药,这体现了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面对无数次失败和挫折而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
同时,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反复激烈斗争的历史。在化学史中的许多事例说明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科学研究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例如,舍勒和普里斯特利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取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缺乏坚定的怀疑批判精神,“真理碰到鼻子尖却没有发现”,结果使这种本来可以推翻“燃素说”的机会白白流逝,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的手中并没有结出果实,也将果实拱手让给了拉瓦锡。
四、把握交流的机会,以情动人,提升情感
在情感教育的研究中发现,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要始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愉悦的心境、真挚的情感去诱导、感染、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在学习中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提供讨论和辩论的时空,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在问题的设置或回答中,多引导、激励学生的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提升思维中的情感功能;在课后训练的反馈中,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和反馈手段,促进师生情感的共融。
当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的活动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社会生活气息较浓厚,可以引发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个性品质及审美素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切实加强高中生情感领域的引领和教育。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热情,触发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的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有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具有特色的课堂情境,如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便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盐类的水解”教学时,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准备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再引导学生用pH试纸进行测试。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了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悬念、失误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如,“相互接触的铜片和锌片置于稀硫酸中”产生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念头,并进一步探究原电池的构成和应用,同时展望新型的化学电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苏教版必修一在“氯气”性质的课堂中“将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花朵)置于新制的氯水中”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氯水的成分和化学性质的欲望,初步分析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等等。
二、通过知识的掌握,感受成功,促进情感
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即情感的加深能促进知识的达成和能力的提高,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情感的深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认识水平,加强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形成“以情促知”的教育方式,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乐学好学。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较,明显在知识的广度、难度、深度上有所加大,教师就必须尽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喜学,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感到艰涩,还能够饱尝学习成功的欢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由于“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学生容易将电极与反应类别混淆,教师可以编成“氧阳氧负”,再把它解释为“多养一些小绵羊,就可以富起来了”,帮助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记忆而且不容易忘记。
化学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各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获得切实的能够实际应用的成功感。如,学习苏教版必修一“铵盐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好氮肥,并了解氮肥种类有哪些;学习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金属的腐蚀”时,通过电化学知识的迁移,懂得对金属进行防腐处理的常用措施;学习苏教版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科学摄入人体所需的营养物等等。
三、挖掘化学史材料,以理动人,培育情感
在教育学中广泛提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适时融入化学史内容,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感。
例如,侯德榜博士立志在国内发展制碱工业的事迹,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对某些相对原子质量的修正已获得国际认可的事实,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些史实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最富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要数“科学怪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多次受伤,终于研制出新型烈性安全炸药,这体现了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面对无数次失败和挫折而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
同时,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反复激烈斗争的历史。在化学史中的许多事例说明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科学研究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例如,舍勒和普里斯特利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取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缺乏坚定的怀疑批判精神,“真理碰到鼻子尖却没有发现”,结果使这种本来可以推翻“燃素说”的机会白白流逝,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的手中并没有结出果实,也将果实拱手让给了拉瓦锡。
四、把握交流的机会,以情动人,提升情感
在情感教育的研究中发现,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要始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愉悦的心境、真挚的情感去诱导、感染、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在学习中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提供讨论和辩论的时空,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在问题的设置或回答中,多引导、激励学生的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提升思维中的情感功能;在课后训练的反馈中,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和反馈手段,促进师生情感的共融。
当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