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眼睛”不好使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一辆黄色出租车和一副双筒望远镜区别开是很容易的,大多数人哪怕倒立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对于人工智能(AI)可不是这样:把出租车翻过来,它就会将之认作双筒望远镜。
  这只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阮安收集到的几十个例子中的一个,这些例子表明AI识别物体的本领比我们想象的要差远了。这让我们对AI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汽车)更加谨慎。

人类是如何识别图像的?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人来说,识别图像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通常是依靠图像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将它们识别出来的。每个图像都有它的特征,如字母A有个尖,P有个圈,而Y的中心有个锐角等。研究表明,当我们识别一个图像时,视线总是集中在图像的主要特征上,也就是集中在图像轮廓曲度最大或轮廓方向突然改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信息量最大。如果图像有多个特征,眼睛的扫描路线也总是依次从一个特征转到另一个特征上。
  由此可见,在我们识别图像的过程中,知觉必须排除多余的输入信息,只抽取出关键的信息。然后将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存储在记忆中。当下次遇到类似图像时,将陌生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与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将其识别出来。依据这种办法,我们不仅能识别某个具体的字母A,也能识别印刷体的、手写体的、方向不正的(甚至倒立过来)、大小不同的各种字母A。

AI产生错觉的原因


  但是,当前的AI图像识别技术还远远达不到人类的水平。它们更多地依赖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就是说识别某个图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像的记忆模式(又叫模板)。当前的图像如果能与记忆中的模板相匹配,这个图像就能被识别。例如有一个字母A,如果在记忆中有个A模板,字母A的大小、方位、形状都与这个A模板完全一致,字母A就被识别了。这种方法强调图像必须与记忆中的模板完全符合才能加以识别。
  这就怪不得AI经常会被人为篡改的图片迷惑。比如,将图片上的一只乌龟配上特殊的外壳之后,并不影响人类的基本判断,但AI却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一把枪。
  然而,这还好说。这些图像毕竟是专门设计用来迷惑AI的,它们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现在问题严重的是,你几乎不需要专为AI篡改一个图象,就足以引起它混乱。
  阮安和他的同事从一个用来训练AI的数据库中选择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图像,然后随机旋转并改变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他们发现,这足以难倒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几个图像识别系统,所有系统平均97%的时间里都识别错了。在一个案例中,原始图像是一辆校车,所有图像识别系统能正确识别。但是,把图像特写放大之后,却被它们误认为是一只口袋;当图像被倒置着立在道路上时,又被它们误认作是一辆铲雪机。
  這是因为AI的图像识别本领是通过大数据训练出来的,但当初接受训练的时候,在海量的图片里,物体很少有倒立或放大的。

让AI向人类靠齐


  这种状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使用AI是否安全?
  比如在战场或者地震现场,你希望图像识别系统能从多个不同角度识别物体。同样,基于AI的机场安检扫描仪也需要能够从多个角度识别行李中的物体。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这个问题尤其关键。对一辆车来说,当遇到一个不能识别的物体,避开就行了。但是,假如把前方路上的一个可乐罐误认作消防车而紧急刹车,那就很危险。
  遗憾的是,迄今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的障碍是,当AI看到一个图像时,它还无法抽取出有关该对象的关键信息,或者分不清什么是关键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
  所以,为了达到人类的推理水平,我们还需要赋予AI一种能从图像中抽取关键信息的本领。
其他文献
人为什么要睡眠?长期以来有一种猜测,认为睡眠可以帮助人巩固记忆。现在,我们终于第一次观察到大脑在睡眠时是如何储存记忆的。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先教他们练习弹一首曲子,待他们学会记住之后,每人戴上一顶EEG电极帽(用来监测他们大脑的电活动),然后平躺着进入fMRI扫描仪。扫描仪用于检测大脑的哪些区域在活动。  当志愿者被要求在脑中想象弹奏刚才的曲子时,研究小组从EEG收集的信号中,观察到一个
期刊
美国自1969年成功登月以来,一直没停下前进的步伐:“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美国人又开始着手下一个名为“阿尔忒弥斯”的登月计划,该计划打算在2024年再送一名宇航员登月。不过这个计划要想更顺利地进行,一件更好的宇航服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宇航局不已研制出更高级的宇航服全称叫“舱外探索机动装置”,英文简称xEMU。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件宇航服究竟有哪些升级吧。升级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宇航服的终极目标是
期刊
全地球人都知道,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即月球。但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有人就提出地球可能還有两颗“卫星”,只不过它们不是致密的岩石质卫星,而是两团稀薄的尘埃云。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存在5个特殊的点,假如你在这些点上放置一个物体,那么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刚好抵消,物体既不会被拉向地球,也不会被拉向月球,可以长久地被困在这些点上。这些点叫做拉格朗日点。不过,因为拉格朗日点跟月球引力有关,而月球又
期刊
一只蜗牛缓缓爬过,身后留下一条亮晶晶的痕迹,这是它分泌的黏液,也是它的“轮椅”,如果没有这些黏液,蜗牛将寸步难行。一条黄鳝在河里游来游去,它身上有一层滑溜溜的黏液,那是它的“铠甲”,可以抵抗病菌的攻击。我们身上也有许多黏液,唾液、鼻涕、消化道黏液等,它们是保卫健康的“无名英雄”。黏液制约人体内微生物  黏液,顾名思义,是一种黏稠的不易流动的水凝胶。我们把唾液、鼻涕、泪液和消化道黏液等统称为人体黏液
期刊
莫科尔收获的啤酒花,不同地方生长的啤酒花有着不同的风味  法国勃艮第的葡萄酒极受欢迎,但即使是技术最高明的酿酒大师也无法保证他做出的每瓶葡萄酒风味都相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在人类之前,大自然中隐藏着的“酿造大师”就已经参与调味了。阳光如何调味  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而阳光除了影响植物的形态和代谢外,也改变了它的口感和香味。  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光照如
期刊
现代世界淹没在海量的数据中。处理数据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从智能手机和电脑到全球数百万个数据中心。这些设备使用的电力在不断地翻倍。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未来的能源恐难支撑。如何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让电脑变得更强大?历史老路走不通了  众所周知,信息在电脑中是以0/1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0/1对应晶体管微电子开关在施加电压时快速的开/关。这个过程会产生电阻,从而产生热量。鉴于芯片中动辄有数十亿个晶体
期刊
超级苍蝇  这种苍蝇叫做士兵黑蝇,它体型比家蝇更大,飞得更慢,慢到可以被人徒手抓住,也并不会传播病菌。黑蝇的成虫一般有1.6厘米长,但它的幼虫异常肥大,而且新生的就有1厘米長。到快要孵化的时候,幼虫竟长达2.6厘米,这比大多数普通人的一个手指节还要长。  这种苍蝇听起来似乎是某种转基因生物,然而其实它是常见的自然生物,生活在热带地区。  当然,单单是“外表出色”还不足以入人法眼,它还是科学家们眼中
期刊
说起磁铁,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主要由铁、钴、镍等金属原子组成的固态混合物。这些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它们再按照相同方向依次排列,加强了磁性,因此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附铁磁性物质的能力。而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磁场还有生电的作用,所以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扬声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各种电器都离不开磁铁。但如果告诉你,磁铁还能作为绷带用于止血,你相信吗?  如何将
期刊
每当天气开始变热时,人们的身边就会出现一种如影随形的小生命——蚊子。蚊子个头虽小,战斗力却不弱,而且它的历史比人类还长得多,我们和它们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恩怨情仇”。且看蚊子如何塑造了人类历史。蚊子加速基因突变  蚊子之所以招人记恨,不仅因为它吸血后给我们留下的又疼又痒的“红包”,更是因为它在吸血的过程中会给人类带来病菌,让我们患上许多顽疾,疟疾就是其中一种。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时至今日,每年患上疟
期刊
0.1%的生还率  飞机是人类现有最快捷、最舒适的交通工具,没有什么“距离”是一架飞机所不能抵达的。然而,飞机常常要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行驶,并且很少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如果飞机在飞行时出现事故,对于乘客来说,那几乎是灭顶之灾。毕竟,多数人只是普通的陆地生物,既没有奥特曼的翅膀,也没有超人的披风。所以,“高空坠落”外加“自由落体”等于典型的“死亡运动”。  不过,凡事无绝对,例外总是有的。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