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落后国家吸收资本主义创造出的一切优秀成果,不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的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领会了东方社会理论的精髓,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发展和创新东方社会理论,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遭受的一些挫折和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一些有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创造,正确认识其与马克思的学说之间的联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学说继续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所聚焦的问题是:有着不同历史发展背景的东方社会,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道路?从发现东方国家社会革命与西欧不同时起,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东方社会理论。与所有经典作家一样,马克思有着既不盲目迷信前人的理论,也不把自己的理论当教条的优秀理论品格。东方社会理论是针对印度、俄国和中国提出的,马克思强调要结合东方各国的具体实际,并指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东方各国理论的发展新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不能简单的套用于中国的实践,需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联系起来,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在1982年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取得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曾经为实现资本主义而浴血奋战,但都失败。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打压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广大的无产阶级和的利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中国资本主义未经充分发展变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认清我国的国情,必须认清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经验,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我国所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
历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继承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并结合当时的具体实际,发展和创新的提出自己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领导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的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总结了社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做了科学的判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有明确的阐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同时也必然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邓小平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提出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可逾越,关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的观点。不断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帮助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样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前提,研究和尊重东方社会内在规律。正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来加以坚持,才避免了苏联及东欧国家解体改旗易帜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揭示了东方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使我们不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暂时繁荣而迷惑,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道路特殊的有足够的信心。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成就,进行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论述的共产党的先进性。
四、结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若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那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使我们的实践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源泉,只有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联系起来,将前者视作是对后者的发展,才能将我们今天的实践与马克思的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胜云.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外文出版社,1995.
[3]卢静,董一冰.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J].世纪桥,2014(10):37-38.
作者简介:
赵凤云(1969.09—),女,内蒙古通辽人,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现就职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遭受的一些挫折和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一些有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创造,正确认识其与马克思的学说之间的联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学说继续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所聚焦的问题是:有着不同历史发展背景的东方社会,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道路?从发现东方国家社会革命与西欧不同时起,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东方社会理论。与所有经典作家一样,马克思有着既不盲目迷信前人的理论,也不把自己的理论当教条的优秀理论品格。东方社会理论是针对印度、俄国和中国提出的,马克思强调要结合东方各国的具体实际,并指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东方各国理论的发展新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不能简单的套用于中国的实践,需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联系起来,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在1982年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取得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曾经为实现资本主义而浴血奋战,但都失败。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打压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广大的无产阶级和的利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中国资本主义未经充分发展变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认清我国的国情,必须认清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经验,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我国所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
历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继承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并结合当时的具体实际,发展和创新的提出自己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领导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的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总结了社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做了科学的判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有明确的阐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同时也必然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邓小平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提出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可逾越,关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的观点。不断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帮助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样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前提,研究和尊重东方社会内在规律。正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来加以坚持,才避免了苏联及东欧国家解体改旗易帜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揭示了东方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使我们不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暂时繁荣而迷惑,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道路特殊的有足够的信心。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成就,进行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论述的共产党的先进性。
四、结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若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那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使我们的实践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源泉,只有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联系起来,将前者视作是对后者的发展,才能将我们今天的实践与马克思的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胜云.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外文出版社,1995.
[3]卢静,董一冰.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J].世纪桥,2014(10):37-38.
作者简介:
赵凤云(1969.09—),女,内蒙古通辽人,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现就职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