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奥巴马西点军校的演讲,是在为美国能继续“领导世界”的设想打气,其中流露出了无奈和不甘的情绪。
○ 美国的式微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结构性问题引起的。
○ 中国战略机遇期不能寄希望于美国犯下战略性错误,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能自己创造。
2014年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2014级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就美国的反恐战略及如何维护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进行了阐述,并借此机会强调美国对外战略的延续性及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当然,奥巴马在展示自己“美好愿望”的同时,言辞中也流露出了无奈与不甘。
美国对外战略的延续与变化
奥巴马在演讲中批评了舆论对“美国正在衰落”或“美国将会失去其领导地位”的说法。他认为,在新世界里,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美国要不要领导世界的问题,“而是如何领导世界的问题。”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维护“世界领袖”地位的方式变化上:
更加谨慎地使用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多的国家。有人说,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战争。面对美国国内各界对其在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上表现软弱的指责,奥巴马回应了其谨慎使用军事力量的原则:当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处于危机之中时,应该抬高使用武力的门槛。
更加务实地开展国际反恐行动。“9·11”事件以来,反恐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点。奥巴马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美国最直接的威胁,依然是恐怖主义。美国未来将会制定适应这种分散化威胁的战略,与恐怖分子建立立足点的国家建立更有效的伙伴关系,增强反恐伙伴的能力,在不派出军队的情况下扩大美国的介入力度。
更加巧妙地利用国际组织。美国一直十分重视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二战后,其塑造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维系其霸权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奥巴马虽提出,美国应致力于用“国际法”来解决国际冲突,实则是在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来约束和规范其他国家,从而实现美国继续“领导世界”的设想。
更加细腻的扩张手法。长期以来,对外扩张“民主”、推进“人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不过,从奥巴马的演讲可以看出,美国的手法将会更加细腻,行动也会更具战略耐心。通过民间援助投资等方式,支持和推动其他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扩大对这些国家公民个人的影响,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等。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背后因素
美国国力相对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而美国,虽然从绝对经济实力上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但其相对实力却呈现出下降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美国GDP所占全球份额:1990年是24.693%、2011年下降到19.09%。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为平衡财政预算,奥巴马不得不削减军事开支,节制对外使用武力。
国际局势剧烈变动。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关注,实施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部署向亚太地区严重倾斜。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的问题上,美国除了软弱无力的制裁,整体上表现得很无奈。为避免再次深陷战争泥沼,美国开始更多地强调发挥其盟国和伙伴的地区性作用,合作应对国际问题和地区危机。
当前大国间关系的新变化。当前,中美之间虽存在诸多矛盾,但中国致力于和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无意改变美国的世界地位。俄罗斯虽然对美国显示出强硬姿态,但其行为也是克制和有限度的。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直接以美国为敌。国际关系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美国很难以某种理由动员国际力量,包括其盟国和伙伴,去遏制或防范其他大国。没有明确的敌人,美国的战略力量也就失去了着力点。这导致了美国战略关注的广泛性和对外战略的不确定性。
恐怖主义的威胁。恐怖主义被美国视为最直接的威胁。清除本·拉登后,恐怖组织、恐怖活动并未因此而减少,只是改变了存在和活动的方式。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无论其实力多么强大,但在整个世界面前,都是渺小的。美国以一己之力,无法彻底清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只有通过国际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选择。
奥巴马要为美国能继续“领导世界”打气
奥巴马认为,美国必须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这是他们的底线。如果他们不发挥领导作用,没有其他国家会发挥这一作用。这些言辞,实际上是在为美国能继续“领导世界”的设想打气。
客观看,目前的美国虽然相对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其绝对经济实力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在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尚无可以匹敌的竞争者。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对世界人才的吸纳,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中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页岩气革命的发展,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大大降低。这都表明,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仍然拥有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实力基础。
同时,美国希望维持其霸权地位、发挥“世界领袖”作用的意愿依然强烈。在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似乎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宣称“要领导世界”。
此外,虽然与冷战时期相比,美国动员国际力量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可能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动员国际力量的能力依然强大。在亚洲和欧洲,美国还有众多的条约盟国。虽然这些盟国与美国之间也存着诸多矛盾或分歧,但在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在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或威胁时,它们还是愿意与美国站在一起的。
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显示出越来越力不从心了。美国这种霸权地位能够维持多久,将取决于: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会不会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其他国家的上升势头能不能得到持久地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国家间的权力转移能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以外的其他大国能否在思想和价值方面引领世界。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美国的式微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结构性问题引起的,而且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问题会愈积愈深,但这不是奥巴马一厢情愿就能改变的现实。奥巴马的演讲从本质上说,只是在为其主观上的“领导世界”打气而已。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谨慎使用军事力量客观上有助于国际问题的和平解决,但施加给亚太地区的战略压力也不容忽视。美国的这一谨慎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政治及外交的影响力。但美国为避免陷入战争漩涡,谨慎用兵的策略,也让它能够把更多力量投入到亚太地区,实施其“再平衡”战略,从而增加了中国的战略压力。
第二,反恐战略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但其实施的“双重评判标准”无疑又在瓦解合作的可能。近年来,中国国内恐怖事件频发,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中国顺利开展反恐斗争意义重大。但美国对其他国家反恐斗争一直持“双重标准”。对待中国,一方面谋求反恐合作;另一方面又打着“人权”和“宗教自由”的幌子,对中国政府开展的打击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的活动横加指责,甚至不愿将危害中国人民生命的暴徒视为恐怖分子。
第三,推动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在利用所谓的国际规则构筑地区联盟压缩中国战略空间。近年来,在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相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特别是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中国南海、东海的主权问题,美国片面解释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偏袒他国,对中国构成严重伤害。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行动,已形成了遏制中国的态势。
第四,用更为细腻的手法在中国周边国家“扩展民主”、“促进人权”,发展当地公民社会组织,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及中国在相关国家的现实利益构成了挑战。如缅甸“民主化”后,中国企业在缅投资就一再受到冲击。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也影响了中国同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构建和谐、稳定的周边地区环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外交新策略
虽然挑战和机遇并存,但中国战略机遇期不能寄希望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犯下战略性错误,因为美国未来的对外战略会更加谨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更不能寄希望于美国心慈手软,因为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从来不会放弃对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所进行的各种形式渗透与干涉。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和平的周边环境,只能靠自己去创造:
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硬实力,特别要注重推进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硬实力,特别是加强军事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和国家安全的合理要求。我们还要注意周边国家的安全关切,谨慎运用硬实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信任。
充分运用软实力,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开展睦邻外交的决心。注意发挥软实力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的作用,做到“以礼待人”和“以理服人”,取得周边国家的信任,以赢得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空间。尤其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交往,增进文化沟通和理解。特别是在多种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地区。经济利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国家间的关系,但文化上的认同能够让国家间关系更加牢固。对我国来说,增强软实力是一项值得倾力追求的事业,既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也必将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既要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又要重视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作用。相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处理多边合作的难度更大。但多边合作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引领或主导地区或国际事务的能力。中国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求在亚太地区安全机制和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塑造理想的地区安全环境和健康的地区经济秩序。
(责任编辑:张纪)
○ 美国的式微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结构性问题引起的。
○ 中国战略机遇期不能寄希望于美国犯下战略性错误,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能自己创造。
2014年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2014级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就美国的反恐战略及如何维护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进行了阐述,并借此机会强调美国对外战略的延续性及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当然,奥巴马在展示自己“美好愿望”的同时,言辞中也流露出了无奈与不甘。
美国对外战略的延续与变化
奥巴马在演讲中批评了舆论对“美国正在衰落”或“美国将会失去其领导地位”的说法。他认为,在新世界里,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美国要不要领导世界的问题,“而是如何领导世界的问题。”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维护“世界领袖”地位的方式变化上:
更加谨慎地使用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对外发动战争最多的国家。有人说,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战争。面对美国国内各界对其在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上表现软弱的指责,奥巴马回应了其谨慎使用军事力量的原则:当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处于危机之中时,应该抬高使用武力的门槛。
更加务实地开展国际反恐行动。“9·11”事件以来,反恐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点。奥巴马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美国最直接的威胁,依然是恐怖主义。美国未来将会制定适应这种分散化威胁的战略,与恐怖分子建立立足点的国家建立更有效的伙伴关系,增强反恐伙伴的能力,在不派出军队的情况下扩大美国的介入力度。
更加巧妙地利用国际组织。美国一直十分重视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二战后,其塑造的联合国、世界银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维系其霸权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奥巴马虽提出,美国应致力于用“国际法”来解决国际冲突,实则是在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来约束和规范其他国家,从而实现美国继续“领导世界”的设想。
更加细腻的扩张手法。长期以来,对外扩张“民主”、推进“人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不过,从奥巴马的演讲可以看出,美国的手法将会更加细腻,行动也会更具战略耐心。通过民间援助投资等方式,支持和推动其他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扩大对这些国家公民个人的影响,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等。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背后因素
美国国力相对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而美国,虽然从绝对经济实力上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但其相对实力却呈现出下降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美国GDP所占全球份额:1990年是24.693%、2011年下降到19.09%。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为平衡财政预算,奥巴马不得不削减军事开支,节制对外使用武力。
国际局势剧烈变动。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关注,实施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部署向亚太地区严重倾斜。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的问题上,美国除了软弱无力的制裁,整体上表现得很无奈。为避免再次深陷战争泥沼,美国开始更多地强调发挥其盟国和伙伴的地区性作用,合作应对国际问题和地区危机。
当前大国间关系的新变化。当前,中美之间虽存在诸多矛盾,但中国致力于和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无意改变美国的世界地位。俄罗斯虽然对美国显示出强硬姿态,但其行为也是克制和有限度的。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直接以美国为敌。国际关系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美国很难以某种理由动员国际力量,包括其盟国和伙伴,去遏制或防范其他大国。没有明确的敌人,美国的战略力量也就失去了着力点。这导致了美国战略关注的广泛性和对外战略的不确定性。
恐怖主义的威胁。恐怖主义被美国视为最直接的威胁。清除本·拉登后,恐怖组织、恐怖活动并未因此而减少,只是改变了存在和活动的方式。美国作为一个霸权国,无论其实力多么强大,但在整个世界面前,都是渺小的。美国以一己之力,无法彻底清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只有通过国际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选择。
奥巴马要为美国能继续“领导世界”打气
奥巴马认为,美国必须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这是他们的底线。如果他们不发挥领导作用,没有其他国家会发挥这一作用。这些言辞,实际上是在为美国能继续“领导世界”的设想打气。
客观看,目前的美国虽然相对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其绝对经济实力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在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尚无可以匹敌的竞争者。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对世界人才的吸纳,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中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页岩气革命的发展,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大大降低。这都表明,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仍然拥有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实力基础。
同时,美国希望维持其霸权地位、发挥“世界领袖”作用的意愿依然强烈。在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似乎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宣称“要领导世界”。
此外,虽然与冷战时期相比,美国动员国际力量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可能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动员国际力量的能力依然强大。在亚洲和欧洲,美国还有众多的条约盟国。虽然这些盟国与美国之间也存着诸多矛盾或分歧,但在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在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或威胁时,它们还是愿意与美国站在一起的。
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显示出越来越力不从心了。美国这种霸权地位能够维持多久,将取决于: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会不会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其他国家的上升势头能不能得到持久地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国家间的权力转移能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以外的其他大国能否在思想和价值方面引领世界。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美国的式微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结构性问题引起的,而且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问题会愈积愈深,但这不是奥巴马一厢情愿就能改变的现实。奥巴马的演讲从本质上说,只是在为其主观上的“领导世界”打气而已。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谨慎使用军事力量客观上有助于国际问题的和平解决,但施加给亚太地区的战略压力也不容忽视。美国的这一谨慎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政治及外交的影响力。但美国为避免陷入战争漩涡,谨慎用兵的策略,也让它能够把更多力量投入到亚太地区,实施其“再平衡”战略,从而增加了中国的战略压力。
第二,反恐战略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但其实施的“双重评判标准”无疑又在瓦解合作的可能。近年来,中国国内恐怖事件频发,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中国顺利开展反恐斗争意义重大。但美国对其他国家反恐斗争一直持“双重标准”。对待中国,一方面谋求反恐合作;另一方面又打着“人权”和“宗教自由”的幌子,对中国政府开展的打击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的活动横加指责,甚至不愿将危害中国人民生命的暴徒视为恐怖分子。
第三,推动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在利用所谓的国际规则构筑地区联盟压缩中国战略空间。近年来,在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相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特别是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中国南海、东海的主权问题,美国片面解释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偏袒他国,对中国构成严重伤害。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行动,已形成了遏制中国的态势。
第四,用更为细腻的手法在中国周边国家“扩展民主”、“促进人权”,发展当地公民社会组织,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及中国在相关国家的现实利益构成了挑战。如缅甸“民主化”后,中国企业在缅投资就一再受到冲击。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也影响了中国同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构建和谐、稳定的周边地区环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外交新策略
虽然挑战和机遇并存,但中国战略机遇期不能寄希望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犯下战略性错误,因为美国未来的对外战略会更加谨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更不能寄希望于美国心慈手软,因为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从来不会放弃对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所进行的各种形式渗透与干涉。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和平的周边环境,只能靠自己去创造:
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硬实力,特别要注重推进科技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硬实力,特别是加强军事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和国家安全的合理要求。我们还要注意周边国家的安全关切,谨慎运用硬实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信任。
充分运用软实力,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开展睦邻外交的决心。注意发挥软实力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的作用,做到“以礼待人”和“以理服人”,取得周边国家的信任,以赢得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空间。尤其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交往,增进文化沟通和理解。特别是在多种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地区。经济利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国家间的关系,但文化上的认同能够让国家间关系更加牢固。对我国来说,增强软实力是一项值得倾力追求的事业,既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也必将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既要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又要重视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作用。相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处理多边合作的难度更大。但多边合作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引领或主导地区或国际事务的能力。中国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求在亚太地区安全机制和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塑造理想的地区安全环境和健康的地区经济秩序。
(责任编辑: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