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结核病日”敲响警钟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对结核病十分恐惧,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十痨九死”之说。但40年代后,由于新的化疗药物应用,人们对结核病管控放松。以后,随着耐药性增强、艾滋病蔓延、流动人口增加等,结核病又借机反扑,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1982年3月24日,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菌的日子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先后有“遏制结核,共享健康”“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等,旨在动员全民认清结核病危害,共同遏制结核病蔓延。
结核病蔓延触目惊心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从1882年发现结核菌以来至少已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目前,结核病的蔓延趋势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全球约有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800多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虽然采取了各项措施控制结核病,取得明显成绩,但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我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据原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流行特征为: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边远和贫穷地区疫情高于其他地区。
结核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结核病传播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它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容易被人忽略。
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在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比较隐匿。肺结核的表现有 :①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②咳嗽咳痰。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③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④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等。
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症状。如胃结核,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等。骨结核可出现关节疼痛、肢体缩短、跛行、低热、乏力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警惕结核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液检测、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及时鉴别、发现、确诊。
结核病治疗五原则
结核病的治疗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早期 对结核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如能及时应用抗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病菌。早期治疗可使病变较快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延误治疗,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传染性也会增大,所以尽早确诊、治疗十分重要。
二、联合 无论对初治还是复治的结核病患者,均要联合用药。必须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如头2个月强化用药,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2个月后可保留异烟肼+利福平巩固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杀菌效果,又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三、适量 采用的药物既要对症,又要适量。如剂量不足,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如剂量过大,可能产生毒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当剂量的药物。
四、规律 要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规范,在症状缓解时就随意停用或减量,必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为日后治疗增加难度。
五、全程 医生制定化疗方案前要做药敏试验,合理选择药物,确定整个疗程。如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在此期间,要坚持不间断地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要定期复诊,注意药物毒副反应。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营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结核病预防六环节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尤其是结核菌阳性者,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三、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可使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四、加强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合理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下决心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戒赌,不长期熬夜、不随地吐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
六、改善环境。减轻大气污染,保持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的卫生,经常到室外树木花草繁盛之处,呼吸新鲜空气,锻炼提升肺活量,增强抵御结核病的能力。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对结核病十分恐惧,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十痨九死”之说。但40年代后,由于新的化疗药物应用,人们对结核病管控放松。以后,随着耐药性增强、艾滋病蔓延、流动人口增加等,结核病又借机反扑,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1982年3月24日,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菌的日子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先后有“遏制结核,共享健康”“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等,旨在动员全民认清结核病危害,共同遏制结核病蔓延。
结核病蔓延触目惊心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从1882年发现结核菌以来至少已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目前,结核病的蔓延趋势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全球约有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800多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虽然采取了各项措施控制结核病,取得明显成绩,但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我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据原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流行特征为: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边远和贫穷地区疫情高于其他地区。
结核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结核病传播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它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容易被人忽略。
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在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比较隐匿。肺结核的表现有 :①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②咳嗽咳痰。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③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④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等。
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症状。如胃结核,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等。骨结核可出现关节疼痛、肢体缩短、跛行、低热、乏力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警惕结核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液检测、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及时鉴别、发现、确诊。
结核病治疗五原则
结核病的治疗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早期 对结核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如能及时应用抗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病菌。早期治疗可使病变较快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延误治疗,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传染性也会增大,所以尽早确诊、治疗十分重要。
二、联合 无论对初治还是复治的结核病患者,均要联合用药。必须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如头2个月强化用药,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2个月后可保留异烟肼+利福平巩固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杀菌效果,又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三、适量 采用的药物既要对症,又要适量。如剂量不足,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如剂量过大,可能产生毒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当剂量的药物。
四、规律 要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规范,在症状缓解时就随意停用或减量,必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为日后治疗增加难度。
五、全程 医生制定化疗方案前要做药敏试验,合理选择药物,确定整个疗程。如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在此期间,要坚持不间断地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要定期复诊,注意药物毒副反应。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营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结核病预防六环节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尤其是结核菌阳性者,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三、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可使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四、加强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合理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下决心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戒赌,不长期熬夜、不随地吐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
六、改善环境。减轻大气污染,保持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的卫生,经常到室外树木花草繁盛之处,呼吸新鲜空气,锻炼提升肺活量,增强抵御结核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