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的博物馆,已不仅仅局限于展览、收藏、宣传,而正在努力寻求更有利于文物收藏和保护、更便于观众参观学习的新技术手段。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陇西县博物馆为例,提出了关于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72-02
一、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博物馆在征集收藏、精心准备展览、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从而为博物馆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现阶段,博物馆业务数字化主要包括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管理系统、图片管理系统、陈列展示系统、网站、虚拟博物馆等几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有文物文本信息、高清数字视频、高清文物图片的传输、处理、存储和展示,企业级信息(如财务、人事、办公、档案信息等)的传输、处理和存储。所有这些都必须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平台作为保证。
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手段,将现实存在的博物馆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它有两层含义: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化博物馆。所谓博物馆数字化,主要是指文博单位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博物馆的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等工作中,有力推动了博物馆工作。所谓数字化博物馆,就是通常所说的虚拟博物馆,它是以文物所负载和蕴含的历史、文化、科技等信息为收藏、展示的主体,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途径对观众进行传播、发布和推广、宣传的一个不具实体意义的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的这两层内涵,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公众教育服务的。具体来讲,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对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存储,并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传播、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内容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藏品、展品、图书、文献、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实现观众与博物馆实时交流互动。目前,甘肃省共有各级博物馆116座,其中县级博物馆占大多数,数字化建设在大馆中已基本完成,一些县级博物馆也正在尝试中。本文以陇西县博物馆为例,讨论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二、陇西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思路
陇西县博物馆建立于1996年,承担着馆藏文物的收藏、研究、对外宣传以及全县境内文物古迹的保护等工作。现有各类藏品4025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400件,包括古生物化石、字画、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玉器、砖瓦、钱币等十几大类。新馆已于2013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共有6个展厅。目前,馆内拥有一套先进的文物安全防范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新馆的建成开放,为博物馆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县级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未来数字化建设可根据馆内藏品分类来进行,按照科学划分,确定不同的数字化技术,逐步完善,形成综合数据库,从而保证今后的收藏、研究、展览、对外宣传能获取准确、便捷的信息资料。
首先,县级博物馆应做好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即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交流。传统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存在于藏品本身之中,而这些藏品既有实物形式,也有文字、照片、图案等其他形式。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也包括对产品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数字化,经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要通过数据库软件进行分类,并建立索引,最后才能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其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构和维护,加强自身建设。网络平台是数字化信息资源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媒介,由于文物实体的多样性等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为了达到最佳数字化效果,常常要将多种技术联合交叉运用。数字化过程中,要根据所投入的财力、人力和馆藏文物的数量、类别、质量、大小等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技术。数字化技术虽然多种多样,而且还在不断改进和创造,但几乎所有数字化工作都分三步进行,即采集、处理、展示。
数据采集是完成数字化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完全了解、熟知本馆藏品的前提下,配合专业公司利用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将文物信息通过计算机编码等方式,转为计算机可储存信息。这项工作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不得有误。常见的采集方法为人工录入、图件扫描、拍摄、录音等。针对某些文物,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多采集一些相关信息,不仅要采集文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需要采集文物的其他特性。影像资料要清晰,文字资料要准确。
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后,要召集博物馆和专业公司的有关人员,对所有数据首先进行核对、加工、筛选、整合等处理,从而形成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软件分门别类加工,进行信息处理,保证数据库的真实性、有效性、可利用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处理后,要将采集获得的数据库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文物的展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画或立体影像、虚拟模型等,也可以通过书籍、照片、录像带或电影胶片、录音带、网络多媒体等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展览中的数据展示和本馆网站的展示有时不尽相同
传统的博物馆都是由专门的库房保管员对藏品进行管理,包括总账、分账、卡片等,文物上往往还贴有编号,每次查看,必须移动文物,既繁琐又不安全。实现数字化后,保管员不必亲自查看藏品实物,便能准确地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并依据数据库进行归类,实现对藏品的全面管理。例如根据馆藏品的编号、尺寸、年代、用途、出处等方面进行属性编码,以便于数据库管理。一般情况下,对藏品可按两种形式进行数字化,即二维面状物体和三维物体。对于面状物品,如照片、丝绸等,可采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或扫描仪等工具进行数字化存档;对于三维物体,如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器、建筑、墓葬等,可以建立立体像位,利用相关软件还原影像的立体效果或建立三维虚拟模型;对于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物体,如书、扁平玉器等物品,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点状微型物体和超大型物体,可以合理地进行放大和缩小,纳入综合数据库。 将各类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综合数据库,就能够很快地将藏品进行分类,设计出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可以按照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分为历史、近现代、自然等专题,也可以快速将博物馆按照区域、年代、材料等专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展台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观众对藏品的了解,又不用移动藏品,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很多便利,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文物。数字化后的博物馆数据库储存有本馆藏品的详细信息,参观人员可便捷地在计算机中获取藏品的相关资料,以决定自己在博物馆内参观时的最佳路线、停留时间,获取所需的内容。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了解观众动态,将高效运转,提高各项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和数量,以多种形式和姿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数字博物馆运行后,可以准确掌握藏品的温、湿度变化,限制入馆人数,减少馆内陈列文物数量,从而保证博物馆内文物环境相对稳定,减少对文物的污染与损害。一些文物可以固定保藏在原始状态,不必深度发掘与展出,便可完全展示给观众,为大家了解,从而达到对文物的收藏与保护。2014年8月开始试运行的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既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又有利于保护壁画和塑像,得到游客的普遍赞誉。
数字化后的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或无线网络以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外进行广泛传播与交流,以扩大受众对象。除了来博物馆的观众外,其他对博物馆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只要有一台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博物馆及其展览、藏品有所了解,从而加大了对博物馆宣传的力度。另外,还将有助于文物研究,便于研究者使用计算机对文物的造型、纹饰、表面特征、内部结构、历史等特征进行研究,既方便了研究,也保护了文物。
数字化博物馆有利于文物的监测与修复工作。一方面,数字化博物馆不仅记载了现有文物的状况,也可以记录这些文物发掘后的各类信息,通过比较,能够详细了解文物特征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文物的监测。一些属于专家特有的文物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化工作建立专家知识库,这种知识库甚至可以用来鉴别文物的真伪。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文物工作者进行文物修复模拟,以确保修复工作既不失真又有理论依据和保障,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
三、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博物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不断拓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其优势与特点已经引起全球博物馆的关注。在未来的博物馆建设中,数字化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博物馆数字化将成为全球博物馆最终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博物馆的顺应和变革,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孕育下诞生的一种博物馆类型。由于博物馆数字化自身的特点比较复杂、涵盖内容比较广,这就要求博物馆的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要懂博物馆业务。但是对于县级博物馆来讲,既懂博物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博物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这个队伍中。只有如此,才能使博物馆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扩大历史文化的传播。
陇西县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县级馆,但数字化工作宜早不宜迟。当然,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具体实施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技术和资金问题,但只要合理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博物馆将会与公众更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72-02
一、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博物馆在征集收藏、精心准备展览、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从而为博物馆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现阶段,博物馆业务数字化主要包括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管理系统、图片管理系统、陈列展示系统、网站、虚拟博物馆等几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有文物文本信息、高清数字视频、高清文物图片的传输、处理、存储和展示,企业级信息(如财务、人事、办公、档案信息等)的传输、处理和存储。所有这些都必须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平台作为保证。
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手段,将现实存在的博物馆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它有两层含义: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化博物馆。所谓博物馆数字化,主要是指文博单位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博物馆的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等工作中,有力推动了博物馆工作。所谓数字化博物馆,就是通常所说的虚拟博物馆,它是以文物所负载和蕴含的历史、文化、科技等信息为收藏、展示的主体,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途径对观众进行传播、发布和推广、宣传的一个不具实体意义的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的这两层内涵,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公众教育服务的。具体来讲,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对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存储,并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传播、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内容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藏品、展品、图书、文献、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实现观众与博物馆实时交流互动。目前,甘肃省共有各级博物馆116座,其中县级博物馆占大多数,数字化建设在大馆中已基本完成,一些县级博物馆也正在尝试中。本文以陇西县博物馆为例,讨论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二、陇西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思路
陇西县博物馆建立于1996年,承担着馆藏文物的收藏、研究、对外宣传以及全县境内文物古迹的保护等工作。现有各类藏品4025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400件,包括古生物化石、字画、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玉器、砖瓦、钱币等十几大类。新馆已于2013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共有6个展厅。目前,馆内拥有一套先进的文物安全防范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新馆的建成开放,为博物馆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县级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未来数字化建设可根据馆内藏品分类来进行,按照科学划分,确定不同的数字化技术,逐步完善,形成综合数据库,从而保证今后的收藏、研究、展览、对外宣传能获取准确、便捷的信息资料。
首先,县级博物馆应做好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即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交流。传统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存在于藏品本身之中,而这些藏品既有实物形式,也有文字、照片、图案等其他形式。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也包括对产品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数字化,经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要通过数据库软件进行分类,并建立索引,最后才能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其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构和维护,加强自身建设。网络平台是数字化信息资源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媒介,由于文物实体的多样性等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为了达到最佳数字化效果,常常要将多种技术联合交叉运用。数字化过程中,要根据所投入的财力、人力和馆藏文物的数量、类别、质量、大小等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技术。数字化技术虽然多种多样,而且还在不断改进和创造,但几乎所有数字化工作都分三步进行,即采集、处理、展示。
数据采集是完成数字化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完全了解、熟知本馆藏品的前提下,配合专业公司利用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将文物信息通过计算机编码等方式,转为计算机可储存信息。这项工作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不得有误。常见的采集方法为人工录入、图件扫描、拍摄、录音等。针对某些文物,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多采集一些相关信息,不仅要采集文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需要采集文物的其他特性。影像资料要清晰,文字资料要准确。
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后,要召集博物馆和专业公司的有关人员,对所有数据首先进行核对、加工、筛选、整合等处理,从而形成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软件分门别类加工,进行信息处理,保证数据库的真实性、有效性、可利用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处理后,要将采集获得的数据库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文物的展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画或立体影像、虚拟模型等,也可以通过书籍、照片、录像带或电影胶片、录音带、网络多媒体等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展览中的数据展示和本馆网站的展示有时不尽相同
传统的博物馆都是由专门的库房保管员对藏品进行管理,包括总账、分账、卡片等,文物上往往还贴有编号,每次查看,必须移动文物,既繁琐又不安全。实现数字化后,保管员不必亲自查看藏品实物,便能准确地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并依据数据库进行归类,实现对藏品的全面管理。例如根据馆藏品的编号、尺寸、年代、用途、出处等方面进行属性编码,以便于数据库管理。一般情况下,对藏品可按两种形式进行数字化,即二维面状物体和三维物体。对于面状物品,如照片、丝绸等,可采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或扫描仪等工具进行数字化存档;对于三维物体,如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器、建筑、墓葬等,可以建立立体像位,利用相关软件还原影像的立体效果或建立三维虚拟模型;对于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物体,如书、扁平玉器等物品,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点状微型物体和超大型物体,可以合理地进行放大和缩小,纳入综合数据库。 将各类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综合数据库,就能够很快地将藏品进行分类,设计出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可以按照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分为历史、近现代、自然等专题,也可以快速将博物馆按照区域、年代、材料等专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展台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观众对藏品的了解,又不用移动藏品,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很多便利,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文物。数字化后的博物馆数据库储存有本馆藏品的详细信息,参观人员可便捷地在计算机中获取藏品的相关资料,以决定自己在博物馆内参观时的最佳路线、停留时间,获取所需的内容。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后台,了解观众动态,将高效运转,提高各项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和数量,以多种形式和姿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数字博物馆运行后,可以准确掌握藏品的温、湿度变化,限制入馆人数,减少馆内陈列文物数量,从而保证博物馆内文物环境相对稳定,减少对文物的污染与损害。一些文物可以固定保藏在原始状态,不必深度发掘与展出,便可完全展示给观众,为大家了解,从而达到对文物的收藏与保护。2014年8月开始试运行的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既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又有利于保护壁画和塑像,得到游客的普遍赞誉。
数字化后的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或无线网络以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外进行广泛传播与交流,以扩大受众对象。除了来博物馆的观众外,其他对博物馆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只要有一台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博物馆及其展览、藏品有所了解,从而加大了对博物馆宣传的力度。另外,还将有助于文物研究,便于研究者使用计算机对文物的造型、纹饰、表面特征、内部结构、历史等特征进行研究,既方便了研究,也保护了文物。
数字化博物馆有利于文物的监测与修复工作。一方面,数字化博物馆不仅记载了现有文物的状况,也可以记录这些文物发掘后的各类信息,通过比较,能够详细了解文物特征的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文物的监测。一些属于专家特有的文物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化工作建立专家知识库,这种知识库甚至可以用来鉴别文物的真伪。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文物工作者进行文物修复模拟,以确保修复工作既不失真又有理论依据和保障,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
三、县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博物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不断拓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其优势与特点已经引起全球博物馆的关注。在未来的博物馆建设中,数字化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博物馆数字化将成为全球博物馆最终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博物馆的顺应和变革,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孕育下诞生的一种博物馆类型。由于博物馆数字化自身的特点比较复杂、涵盖内容比较广,这就要求博物馆的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要懂博物馆业务。但是对于县级博物馆来讲,既懂博物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博物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这个队伍中。只有如此,才能使博物馆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扩大历史文化的传播。
陇西县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县级馆,但数字化工作宜早不宜迟。当然,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具体实施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技术和资金问题,但只要合理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博物馆将会与公众更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