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开发智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课外知识;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逐渐认识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种途径:①注重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的教学;②让学生接触实际物理问题;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能够融以上三种方法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快学生对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那些能够独立思考,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个体的成长,还是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向学生渗透“警眼”和“警眼的光学原理”知识(透过大门上小孔内的玻璃片,室内的人可以看清室外的人,室外的人却看不清室内有没有人),让学生观察并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提问题。①你在室内看到了什么,又在室外看到了什么?(室外是个缩小的人——一个缩小的虚像,在室外看室内什么也看不到。)②玻璃片是什么?(原来是一枚小小的凹透镜)。③警眼怎样安装?(警眼中的凹透镜装在靠近室内一边门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简易的警眼、望远镜、三棱镜等。这样,既可以巩固书本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学习物理现象,获得有关感性认识的源泉,是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向学生讲解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和持久性,提高学生物理观察和物理学习能力。如蛋壳的学问:取半个鸡蛋壳,先让它的凸面朝上放在桌子上,取一只削得不太尖的铅笔,在离凸面顶部10cm~15cm高处笔尖朝下垂直落下,撞在蛋壳顶部,结果蛋壳毫无破损。然后把蛋壳反过来放置,重复上面的实验,结果蛋壳被戳穿了。人们经过研究,在工程上采用薄壳基础要比实心基础节约混凝土30%~50%。另外,让学生感受骑自行车时的平衡问题、日食月食的发生过程、月亮走我也走等现象。
三、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教学。在学校,学生能否对物理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语言和表情是否生动、板书是否能吸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为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除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以外,更应该及时、适时向学生渗透与当时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节后,给学生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然而,三个和尚都肯出力,就一定有水喝?用一根特殊的杆棒,棒有三个方向,互成120°,中间挂着一个水桶,他们同时沿杆的方向用力,则寸步难行,大家没水喝。从物理学的角度,根据力的合成法则,三个力大小相等,互成120°角且在同一平面上,其合力为0,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小鸟撞飞机的事故,荡秋千的学问等,都可以向学生讲解,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以正确的知识对事物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作出正确结论。
四、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及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事例,结合近代物理学的伟大成就,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发展的辩证过程,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良好途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观点、量变质变观点等,使学生具有创新、怀疑和进取精神。如原子物理的发展,从汤姆逊的西瓜模型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台阶,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到波尔理论,使原子物理理论又一次得到发展,最后波尔理论又让位于新的理论——量子力学。这充分体现了人们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五、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向学生讲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海外华裔科学家的成就。这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教学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补充,要和讲授内容相一致,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和听课情绪,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适量地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2]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3]邢红军.物理·技术·社会[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梁绍荣,刘昌年.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课外知识;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逐渐认识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种途径:①注重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的教学;②让学生接触实际物理问题;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能够融以上三种方法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快学生对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那些能够独立思考,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个体的成长,还是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向学生渗透“警眼”和“警眼的光学原理”知识(透过大门上小孔内的玻璃片,室内的人可以看清室外的人,室外的人却看不清室内有没有人),让学生观察并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提问题。①你在室内看到了什么,又在室外看到了什么?(室外是个缩小的人——一个缩小的虚像,在室外看室内什么也看不到。)②玻璃片是什么?(原来是一枚小小的凹透镜)。③警眼怎样安装?(警眼中的凹透镜装在靠近室内一边门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简易的警眼、望远镜、三棱镜等。这样,既可以巩固书本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学习物理现象,获得有关感性认识的源泉,是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向学生讲解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和持久性,提高学生物理观察和物理学习能力。如蛋壳的学问:取半个鸡蛋壳,先让它的凸面朝上放在桌子上,取一只削得不太尖的铅笔,在离凸面顶部10cm~15cm高处笔尖朝下垂直落下,撞在蛋壳顶部,结果蛋壳毫无破损。然后把蛋壳反过来放置,重复上面的实验,结果蛋壳被戳穿了。人们经过研究,在工程上采用薄壳基础要比实心基础节约混凝土30%~50%。另外,让学生感受骑自行车时的平衡问题、日食月食的发生过程、月亮走我也走等现象。
三、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教学。在学校,学生能否对物理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语言和表情是否生动、板书是否能吸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为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除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以外,更应该及时、适时向学生渗透与当时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节后,给学生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然而,三个和尚都肯出力,就一定有水喝?用一根特殊的杆棒,棒有三个方向,互成120°,中间挂着一个水桶,他们同时沿杆的方向用力,则寸步难行,大家没水喝。从物理学的角度,根据力的合成法则,三个力大小相等,互成120°角且在同一平面上,其合力为0,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小鸟撞飞机的事故,荡秋千的学问等,都可以向学生讲解,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以正确的知识对事物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作出正确结论。
四、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及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事例,结合近代物理学的伟大成就,向学生讲述物理学发展的辩证过程,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良好途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观点、量变质变观点等,使学生具有创新、怀疑和进取精神。如原子物理的发展,从汤姆逊的西瓜模型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台阶,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到波尔理论,使原子物理理论又一次得到发展,最后波尔理论又让位于新的理论——量子力学。这充分体现了人们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五、物理课渗透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向学生讲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海外华裔科学家的成就。这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教学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补充,要和讲授内容相一致,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和听课情绪,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适量地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2]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3]邢红军.物理·技术·社会[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梁绍荣,刘昌年.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