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ICU院内感染受环境、医务人员素质、患者年龄和基础疾病、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的影响,ICU的护理工作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终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护理对策
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在医院内获得的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额外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医护工作量。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据统计,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比其他科室患者高3-4倍。因此,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成因及护理对策有哪些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得到以下结论:
1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成因
1.1 ICU环境因素
ICU患者的流动性强,周转快,医护人员查房频繁造等成了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增加;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仪器设备多,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困难;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处置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治疗护理操作,如输液、会阴护理、穿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所造成的空气污染。
1.2 ICU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执行操作时无菌概念不强,不能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按规定洗手或不执行洗手操作规范。ICU内护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动最多,如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肠,喂食,胃管插入,皮肤护理,翻身,护士手的污染较严重。若不及时清洗双手,容易使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造成交叉感染。据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
1.3 ICU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因素
ICU患者年龄越大,相对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越低,就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据调查,像一些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患者也会增加患者院内感染的机会。
1.4侵入性操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各种引流管、胃管、脑室引流管、监控仪器探头等。这些操作把外界微生物导人体内,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而且侵入性伤口的增多,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容易侵入机体,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另外对于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如消毒不严格或插管过程中无菌导管受污染更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静脉采血及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不当,均可引起人为侵入性感染 。
1.5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有调查发现ICU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达79.1%,而临床上甚至比这更高,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增大了细菌的耐药性,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2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2.1加强环境管理
ICU病房应努力营造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首先要保证病房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病房内配有空气过滤器,每天打开窗户透风通风2-3次,每日20-30分钟。其次要减少病房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定期使用消毒液清洗各种医疗器械;及时倾倒重症监护室内的污物,避免污物存放时间过长;病房地面、桌面和床铺及时清洁,避免尘土飞扬,必要的时候进行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40分钟。再者为了防止护患、患患之间的交叉感染要在病床之间设置屏障,要严格限制重症监护室的进入,护理人员进入ICU必须更换衣物,佩戴专用鞋帽及口罩,还要加强洗手意识。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切实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和帮助。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必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例如,在进行人工气道护理及呼吸机管道的维护时要求护士做到适时吸痰,培养护士待气管如血管的概念;在进行导尿操作时要求护士做到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对于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要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和全身症状。
2.3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里,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朝夕相处,在护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危重患者有效地基础护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在实施中要做到:六洁(五官、头发、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四无(无褥疮、无坠床、无差错事故、无并发症)、三保持(保持各种导管位置正确、通畅;保持床单床位清洁,无尿渍和血渍;保持病人卧位舒适,符合治疗、护理的要求)。
2.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
对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故要高度重视全身性营养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均衡进食,保证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昏迷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采取低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反流及误吸。鼻饲时,头部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一小时,鼻饲应多次少量,鼻饲后半小时内尽量减少翻身,注射鼻饲时应缓慢,防止发生返流现象,鼻饲前后应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阻塞及肠道感染。
3小结
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提前预防及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因此,在ICU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等措施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缪爱风.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23.
[2] 舒建胜,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 7(4):421.
[3] 傅丽娟,徐卓明,何萍萍.监護室护理质控对感染控制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5):18-19.
[4]周艳俊.ICU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生.2010,26(3):455-457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ICU院内感染受环境、医务人员素质、患者年龄和基础疾病、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的影响,ICU的护理工作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终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护理对策
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在医院内获得的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额外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医护工作量。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据统计,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比其他科室患者高3-4倍。因此,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成因及护理对策有哪些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得到以下结论:
1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成因
1.1 ICU环境因素
ICU患者的流动性强,周转快,医护人员查房频繁造等成了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增加;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仪器设备多,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困难;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处置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治疗护理操作,如输液、会阴护理、穿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所造成的空气污染。
1.2 ICU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执行操作时无菌概念不强,不能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按规定洗手或不执行洗手操作规范。ICU内护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动最多,如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肠,喂食,胃管插入,皮肤护理,翻身,护士手的污染较严重。若不及时清洗双手,容易使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造成交叉感染。据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
1.3 ICU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因素
ICU患者年龄越大,相对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越低,就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据调查,像一些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患者也会增加患者院内感染的机会。
1.4侵入性操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各种引流管、胃管、脑室引流管、监控仪器探头等。这些操作把外界微生物导人体内,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而且侵入性伤口的增多,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容易侵入机体,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另外对于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如消毒不严格或插管过程中无菌导管受污染更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静脉采血及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不当,均可引起人为侵入性感染 。
1.5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有调查发现ICU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达79.1%,而临床上甚至比这更高,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增大了细菌的耐药性,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2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2.1加强环境管理
ICU病房应努力营造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首先要保证病房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病房内配有空气过滤器,每天打开窗户透风通风2-3次,每日20-30分钟。其次要减少病房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定期使用消毒液清洗各种医疗器械;及时倾倒重症监护室内的污物,避免污物存放时间过长;病房地面、桌面和床铺及时清洁,避免尘土飞扬,必要的时候进行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40分钟。再者为了防止护患、患患之间的交叉感染要在病床之间设置屏障,要严格限制重症监护室的进入,护理人员进入ICU必须更换衣物,佩戴专用鞋帽及口罩,还要加强洗手意识。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切实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和帮助。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必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例如,在进行人工气道护理及呼吸机管道的维护时要求护士做到适时吸痰,培养护士待气管如血管的概念;在进行导尿操作时要求护士做到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对于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要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和全身症状。
2.3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里,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朝夕相处,在护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危重患者有效地基础护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在实施中要做到:六洁(五官、头发、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四无(无褥疮、无坠床、无差错事故、无并发症)、三保持(保持各种导管位置正确、通畅;保持床单床位清洁,无尿渍和血渍;保持病人卧位舒适,符合治疗、护理的要求)。
2.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
对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故要高度重视全身性营养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均衡进食,保证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昏迷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采取低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反流及误吸。鼻饲时,头部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一小时,鼻饲应多次少量,鼻饲后半小时内尽量减少翻身,注射鼻饲时应缓慢,防止发生返流现象,鼻饲前后应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阻塞及肠道感染。
3小结
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提前预防及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因此,在ICU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等措施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缪爱风.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23.
[2] 舒建胜,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 7(4):421.
[3] 傅丽娟,徐卓明,何萍萍.监護室护理质控对感染控制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5):18-19.
[4]周艳俊.ICU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生.2010,26(3):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