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4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该省“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其中规定,生产正常、经济效益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上线(警戒线)为12%,下线为零或负增长。
这一基准线,创下了自2001年来的新低——相比2008年的10%~15%以及2007年的10.3%,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下线为零或负增长”,更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字样。
“负增长”,意味着“经济效益减少”或“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稳定”的企业,可以根据政府指导减薪。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或质疑工资涨幅与经济大势背离,或认为贫富差距将被拉大。
截至目前,共有8省市公布了本年度的工资指导线,分别为广东(7%,比2008年下降3个百分点)、陕西(10%,下降5个百分点)、云南(8%,下降4个百分点)、山西(12%,下降2个百分点)、青海(9%,下降4个百分点)、吉林(11%,下降3个百分点)、湖南(8%,下降6个百分点),天津市为15%,与去年持平。其中,广东、陕西、云南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字样,青海允许“零增长”。
近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将上海也列入“工资指导线”下调城市,法律门户网站“中顾网”的消息则更详细,称上海市社会保障局8月5日出台了本年度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平均指导线为9%,上线为12%,下线为3%,较去年(11%、16%、5%)分别有二至四个百分点的跌幅。本刊向上海市社保局求证时,该局宣教中心一位张姓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说法纯属无中生有。
往年,各省市通常在6月前公布“工资指导线”。今年为何大部分省市都延迟公布?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测算得其实比较早,主要考虑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省对工资指导线是否发布还有犹豫。”
为啥经济复苏时下调工资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正出现复苏迹象,股市、楼市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乐观的氛围中纷纷看涨。8月11日,下半年宏观经济的第一份“月报”揭晓,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仍双双保持负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强调,虽然这两个数据同比下降,而且降幅扩大,但要看到环比已出现上涨势头,也要注意到经济运行发生的积极变化。
上述8省的“工资指导线”在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出台,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对此,业内人士的观点并不一致。
劳动仲裁专家、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普文告诉本刊,工资指导线天生有滞后性,制定时要综合参考当地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参考的是过去的数据,指导的是未来的实践。”
与之相对应的是“看不懂”说。经济在谷底时,政府都没有调低工资增幅。现在经济企稳回暖的时候却下调,而且一些地方向下调整的幅度还很大,实在有些看不懂一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陈杰平的疑惑,被媒体反复引用。
宋普文曾在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系统工作多年,审理过近600件劳动争议案件。他从办案实践中总结出,在经济危机期间,他所经手的劳动仲裁案件增加二至三倍,“政府可能有意通过降低劳动者的薪资期望值来缓和劳资矛盾。”
另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大幅攀升。截至8月,北京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万件,是去年同期的1.94倍。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增长明显,共达2679件,是去年同期的1.93倍。
宋普文觉得,下调指导线,是在鼓励劳动者与企业共度时艰。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颜世富告诉本刊,关于经济向好的统计数字也需谨慎看待。近期他实地调研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虽然被认为开始复苏,但实际上日子仍不好过。统计数据也许能技术处理,但工资增长指导线要是太唱高调,那就明显在吹牛皮了。”
颜世富认为,工资增长指导线负增长是好现象。“上海市自1997年公布这个指标以来,每年都是正增长,这给大家造成了一个误会,认为工资只能涨不能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当然可以是双向变动的。”
《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认为,广东下调工资增长线,是替中小企业“道德减压”,没有这条线,实际工资也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划了这条线,政府事实上为企业分担了部分“道德压力”。
这是一道“虚”线
颜世富认为,在探讨工资指导线负增长的影响之前,先要考证这道“线”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多大。
本刊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中山西路、沪西工人文化宫和汉中路的三个大型人才市场,随机询问了多名求职者,他们大多还不知道工资增长指导线这回事。武汉大学生贺巍说:“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当务之急,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讨论工资增长是不现实的。”一家大型传媒集团的招聘人员介绍,他们招聘的20个岗位吸引来3000名应届毕业生,很多人声称“不要工资,只要机会”。
用人单位也不太关心这条指导线。私企老板王刚经营着一家小型的货运代理公司,他说:“企业性质不同加上企业的生产方向不同,这个指导线没有任何意义。假如都参照该条线,等于干涉了企业内政。”
在宋普文律师处理的劳动仲裁案中,几乎每一家私企工资都是几年如一日。“过去多年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也没能指导他们。”
浙江萧山杭申电器集团董事长马雪峰向本刊介绍,作为大型民营企业,他们公司工资增长的参照标准是浙江省上—年度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
柯达中国公司薪酬总监龚靖表示:“外企对工资增长指导线关注比较少,因为通常这个增幅是过高的,企业承受不了,我们更看重一些中立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据其加薪。”
智联招聘网高级薪酬顾问赵立朋透露,他们每年做的两份薪酬报告,最大买家就是外企。
国企则是另外一番情况。师大创联负责人冯少杰说:“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发放工资,参考每年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但是,由于增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有时其他方面的福利就相应减少一点。”
颜世富认为,国企有政府支持,在执行工资增长指导线上通常都是标兵。他将工资增长指导线的意义归纳为两点:—是对内公平,主要是指按照岗位差别、自身贡献按劳分配;二是对外具有竞争力。
宋普文律师也认为,出台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初衷是对企业的一种督促,也是在我国企业工会力量还不壮大的情况下,增加劳资谈判中的劳方筹码。他还同时指出,这条增长线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
民间机构调查薪酬增幅仅7.8%
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这个增长率超出了已经公布的大部分省市的工资增长基准指导线。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在公布上述数据时做了解释:上半年工资增长主要归功于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为14.7%,而企业平均工资增长仅为11.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8月4日,智联招聘发布《2009年年中薪酬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企业涨薪幅度平均为7.8%。其中,高科技行业涨幅8.76%,位列第一;制造业为8.04%,位列第二。金融业为7.78%,位列第三。随后是房地产行业、医药行业和消费品行业。
这份民间机构出台的报告。得到了更多认可。大量外企,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企,乐意购买这样翔实的数据作为参考,买家中也有很多国企。
智联招聘高级薪酬顾问赵立朋认为,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样本差异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官方数据覆盖区域广、行业全,而中介机构的数据则主要覆盖大中城市较为热门的行业。
他说,智联的数据是通过对2853家企业的调研得出的,其中民企、外企、国企的比例是4:4:2,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很少涉及三级城市。
这一基准线,创下了自2001年来的新低——相比2008年的10%~15%以及2007年的10.3%,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下线为零或负增长”,更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字样。
“负增长”,意味着“经济效益减少”或“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稳定”的企业,可以根据政府指导减薪。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或质疑工资涨幅与经济大势背离,或认为贫富差距将被拉大。
截至目前,共有8省市公布了本年度的工资指导线,分别为广东(7%,比2008年下降3个百分点)、陕西(10%,下降5个百分点)、云南(8%,下降4个百分点)、山西(12%,下降2个百分点)、青海(9%,下降4个百分点)、吉林(11%,下降3个百分点)、湖南(8%,下降6个百分点),天津市为15%,与去年持平。其中,广东、陕西、云南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字样,青海允许“零增长”。
近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将上海也列入“工资指导线”下调城市,法律门户网站“中顾网”的消息则更详细,称上海市社会保障局8月5日出台了本年度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平均指导线为9%,上线为12%,下线为3%,较去年(11%、16%、5%)分别有二至四个百分点的跌幅。本刊向上海市社保局求证时,该局宣教中心一位张姓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说法纯属无中生有。
往年,各省市通常在6月前公布“工资指导线”。今年为何大部分省市都延迟公布?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测算得其实比较早,主要考虑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省对工资指导线是否发布还有犹豫。”
为啥经济复苏时下调工资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正出现复苏迹象,股市、楼市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乐观的氛围中纷纷看涨。8月11日,下半年宏观经济的第一份“月报”揭晓,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仍双双保持负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强调,虽然这两个数据同比下降,而且降幅扩大,但要看到环比已出现上涨势头,也要注意到经济运行发生的积极变化。
上述8省的“工资指导线”在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出台,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对此,业内人士的观点并不一致。
劳动仲裁专家、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普文告诉本刊,工资指导线天生有滞后性,制定时要综合参考当地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参考的是过去的数据,指导的是未来的实践。”
与之相对应的是“看不懂”说。经济在谷底时,政府都没有调低工资增幅。现在经济企稳回暖的时候却下调,而且一些地方向下调整的幅度还很大,实在有些看不懂一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陈杰平的疑惑,被媒体反复引用。
宋普文曾在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系统工作多年,审理过近600件劳动争议案件。他从办案实践中总结出,在经济危机期间,他所经手的劳动仲裁案件增加二至三倍,“政府可能有意通过降低劳动者的薪资期望值来缓和劳资矛盾。”
另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大幅攀升。截至8月,北京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万件,是去年同期的1.94倍。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增长明显,共达2679件,是去年同期的1.93倍。
宋普文觉得,下调指导线,是在鼓励劳动者与企业共度时艰。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颜世富告诉本刊,关于经济向好的统计数字也需谨慎看待。近期他实地调研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虽然被认为开始复苏,但实际上日子仍不好过。统计数据也许能技术处理,但工资增长指导线要是太唱高调,那就明显在吹牛皮了。”
颜世富认为,工资增长指导线负增长是好现象。“上海市自1997年公布这个指标以来,每年都是正增长,这给大家造成了一个误会,认为工资只能涨不能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当然可以是双向变动的。”
《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认为,广东下调工资增长线,是替中小企业“道德减压”,没有这条线,实际工资也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划了这条线,政府事实上为企业分担了部分“道德压力”。
这是一道“虚”线
颜世富认为,在探讨工资指导线负增长的影响之前,先要考证这道“线”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多大。
本刊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中山西路、沪西工人文化宫和汉中路的三个大型人才市场,随机询问了多名求职者,他们大多还不知道工资增长指导线这回事。武汉大学生贺巍说:“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当务之急,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讨论工资增长是不现实的。”一家大型传媒集团的招聘人员介绍,他们招聘的20个岗位吸引来3000名应届毕业生,很多人声称“不要工资,只要机会”。
用人单位也不太关心这条指导线。私企老板王刚经营着一家小型的货运代理公司,他说:“企业性质不同加上企业的生产方向不同,这个指导线没有任何意义。假如都参照该条线,等于干涉了企业内政。”
在宋普文律师处理的劳动仲裁案中,几乎每一家私企工资都是几年如一日。“过去多年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也没能指导他们。”
浙江萧山杭申电器集团董事长马雪峰向本刊介绍,作为大型民营企业,他们公司工资增长的参照标准是浙江省上—年度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
柯达中国公司薪酬总监龚靖表示:“外企对工资增长指导线关注比较少,因为通常这个增幅是过高的,企业承受不了,我们更看重一些中立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据其加薪。”
智联招聘网高级薪酬顾问赵立朋透露,他们每年做的两份薪酬报告,最大买家就是外企。
国企则是另外一番情况。师大创联负责人冯少杰说:“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发放工资,参考每年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但是,由于增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有时其他方面的福利就相应减少一点。”
颜世富认为,国企有政府支持,在执行工资增长指导线上通常都是标兵。他将工资增长指导线的意义归纳为两点:—是对内公平,主要是指按照岗位差别、自身贡献按劳分配;二是对外具有竞争力。
宋普文律师也认为,出台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初衷是对企业的一种督促,也是在我国企业工会力量还不壮大的情况下,增加劳资谈判中的劳方筹码。他还同时指出,这条增长线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
民间机构调查薪酬增幅仅7.8%
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这个增长率超出了已经公布的大部分省市的工资增长基准指导线。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在公布上述数据时做了解释:上半年工资增长主要归功于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为14.7%,而企业平均工资增长仅为11.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8月4日,智联招聘发布《2009年年中薪酬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企业涨薪幅度平均为7.8%。其中,高科技行业涨幅8.76%,位列第一;制造业为8.04%,位列第二。金融业为7.78%,位列第三。随后是房地产行业、医药行业和消费品行业。
这份民间机构出台的报告。得到了更多认可。大量外企,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企,乐意购买这样翔实的数据作为参考,买家中也有很多国企。
智联招聘高级薪酬顾问赵立朋认为,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样本差异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官方数据覆盖区域广、行业全,而中介机构的数据则主要覆盖大中城市较为热门的行业。
他说,智联的数据是通过对2853家企业的调研得出的,其中民企、外企、国企的比例是4:4:2,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很少涉及三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