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小班幼儿教师,该如何做好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从日常小事做起
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教师就应该告知家长幼儿入园需注意的细节,便于幼儿早日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比如,幼儿第一天来园,教师要对孩子与家长有礼貌的问好,家长要提醒孩子也要向教师问好。进入教室后,教师应指引幼儿知道自己的物品,是什么动物标志,家长按照动物标志,提醒幼儿自己寻找自己的茶杯、毛巾。特别是如厕,有的孩子不会独立如厕,家长要告知孩子,如厕喊老师,不能尿在身上。对于小床,家长也要带领孩子先熟悉,让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小枕头,花被子。家长的协助,既提高了孩子的认知水平,也为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与孩子每天朝夕相处,渐渐与教师产生了感情。这时候,教师一方面要将班级常规一一告知孩子,让孩子明白吃副餐前要洗手,午餐后要学习将自己吃好的餐具收拾整理好,放到指定地点,睡觉前要学习折好衣服,洗手要用肥皂搓,消除细菌。必要时候,给孩子正确的示范。有些生活要求,有的孩子虽然一开始不太明白,但孩子爱模仿,看到别人用肥皂,他也会跟着学,看到别人吃好饭将空碗送到指定的桶里,孩子也会跟着做。所以,这时候教师有必要“树榜样、立典型”,“看看别人碗里吃的真干净”“瞧瞧别人衣服折得真整齐”。孩子们就这样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与叮嘱下,在不断地向优秀典型学习,孩子的生活能力渐渐提高。
将生活技能融于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孩子的学习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比如,在小班区域游戏中设立生活区,“帮布娃娃穿衣服”,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不穿了的衣服,让孩子试着给娃娃穿,学习帮娃娃扣纽扣。在游戏“娃娃家”中,“爸爸”抱着“宝宝”外出逛街,忙碌的“妈妈”在“宝宝”起床后,忙着折被子,整理床铺。在“小小早餐馆”游戏中,孩子们拿着游戏币到“早餐馆”吃面条,吃包子,孩子们相互提醒,不能把“包子”“面条”掉地上,会不卫生。在动手游戏区域,教师投放大量可操作的鞋子卡片,一方面供孩子学习分清鞋子的正与反,另一方面在鞋子玩具卡片上,打上孔,系上鞋带,让孩子们练习系鞋带。这样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学习技能,使平凡的事情也变得有趣起来。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的“折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让幼儿在竞赛的氛围中,激发动手潜力。
创设爱心家庭环境
小班是幼儿园年龄最小的班级,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小班孩子经常会受到大班哥哥姐姐的照应。在中大班课程中有《给小班弟弟妹妹送礼物》《帮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在实际生活中,小班的孩子经常接收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关心。比如,冬天里,小班孩子衣服很多,保育老师忙不过来,幼儿园的每个大班每天都会派出自己班级的“能手”,帮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同样的在小班班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温暖的画面,一个小班孩子自己急急忙忙穿好衣服,一脸兴奋的去帮助旁边找不到袖筒的孩子拉袖子。有时候,有的孩子自己都还没完全穿好,就忙着帮助旁边的同伴。
在全园性的活动时间,经常会看到一大一小一起玩游戏的场景。中大班孩子带着小班自己熟悉的伙伴,手拉手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带小班孩子去厕所,照顾其如厕,有的大孩子还会亲子示范如厕的方法;带领小班孩子洗手,指導小班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大带小,有利于幼儿自觉自愿改掉一些生活中的缺点,不知不觉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候学习生活技能需要反反复复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所以小班教师对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教师不能心急,要在日常生活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游戏、课堂、日常生活等,让幼儿不断地实践,反复的练习,直至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教师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上“在园在家要一个样”。是的,教师要求孩子在园独立吃饭,不掉米粒,保持桌面干净,家长就要与教师配合好,在家对孩子也做同样要求,这样家园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平时,孩子在家,家长也要跟幼儿园一样,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结束语
对于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多提醒、多指导、多帮助,从小事着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并通过一些生活小游戏,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教师要跟家长多联系与交流,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早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能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新区隆政幼儿园)
从日常小事做起
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教师就应该告知家长幼儿入园需注意的细节,便于幼儿早日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比如,幼儿第一天来园,教师要对孩子与家长有礼貌的问好,家长要提醒孩子也要向教师问好。进入教室后,教师应指引幼儿知道自己的物品,是什么动物标志,家长按照动物标志,提醒幼儿自己寻找自己的茶杯、毛巾。特别是如厕,有的孩子不会独立如厕,家长要告知孩子,如厕喊老师,不能尿在身上。对于小床,家长也要带领孩子先熟悉,让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小枕头,花被子。家长的协助,既提高了孩子的认知水平,也为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与孩子每天朝夕相处,渐渐与教师产生了感情。这时候,教师一方面要将班级常规一一告知孩子,让孩子明白吃副餐前要洗手,午餐后要学习将自己吃好的餐具收拾整理好,放到指定地点,睡觉前要学习折好衣服,洗手要用肥皂搓,消除细菌。必要时候,给孩子正确的示范。有些生活要求,有的孩子虽然一开始不太明白,但孩子爱模仿,看到别人用肥皂,他也会跟着学,看到别人吃好饭将空碗送到指定的桶里,孩子也会跟着做。所以,这时候教师有必要“树榜样、立典型”,“看看别人碗里吃的真干净”“瞧瞧别人衣服折得真整齐”。孩子们就这样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与叮嘱下,在不断地向优秀典型学习,孩子的生活能力渐渐提高。
将生活技能融于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孩子的学习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教师要将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比如,在小班区域游戏中设立生活区,“帮布娃娃穿衣服”,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不穿了的衣服,让孩子试着给娃娃穿,学习帮娃娃扣纽扣。在游戏“娃娃家”中,“爸爸”抱着“宝宝”外出逛街,忙碌的“妈妈”在“宝宝”起床后,忙着折被子,整理床铺。在“小小早餐馆”游戏中,孩子们拿着游戏币到“早餐馆”吃面条,吃包子,孩子们相互提醒,不能把“包子”“面条”掉地上,会不卫生。在动手游戏区域,教师投放大量可操作的鞋子卡片,一方面供孩子学习分清鞋子的正与反,另一方面在鞋子玩具卡片上,打上孔,系上鞋带,让孩子们练习系鞋带。这样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学习技能,使平凡的事情也变得有趣起来。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的“折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让幼儿在竞赛的氛围中,激发动手潜力。
创设爱心家庭环境
小班是幼儿园年龄最小的班级,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小班孩子经常会受到大班哥哥姐姐的照应。在中大班课程中有《给小班弟弟妹妹送礼物》《帮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在实际生活中,小班的孩子经常接收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关心。比如,冬天里,小班孩子衣服很多,保育老师忙不过来,幼儿园的每个大班每天都会派出自己班级的“能手”,帮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衣服。同样的在小班班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温暖的画面,一个小班孩子自己急急忙忙穿好衣服,一脸兴奋的去帮助旁边找不到袖筒的孩子拉袖子。有时候,有的孩子自己都还没完全穿好,就忙着帮助旁边的同伴。
在全园性的活动时间,经常会看到一大一小一起玩游戏的场景。中大班孩子带着小班自己熟悉的伙伴,手拉手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带小班孩子去厕所,照顾其如厕,有的大孩子还会亲子示范如厕的方法;带领小班孩子洗手,指導小班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大带小,有利于幼儿自觉自愿改掉一些生活中的缺点,不知不觉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候学习生活技能需要反反复复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所以小班教师对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教师不能心急,要在日常生活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游戏、课堂、日常生活等,让幼儿不断地实践,反复的练习,直至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教师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上“在园在家要一个样”。是的,教师要求孩子在园独立吃饭,不掉米粒,保持桌面干净,家长就要与教师配合好,在家对孩子也做同样要求,这样家园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平时,孩子在家,家长也要跟幼儿园一样,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结束语
对于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多提醒、多指导、多帮助,从小事着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并通过一些生活小游戏,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教师要跟家长多联系与交流,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早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能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新区隆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