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现在商务类企业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负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改革计算机基础课堂,用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商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黑龙江财经学院科研项目“应用型商科院校商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6YB02)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应用型本科教育如“出水芙蓉”般壮大、成长起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的进行建设与完善,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以“应用型”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展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高教司数次颁发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强该门课程的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动手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技能与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和自己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应用型高校中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更新也非常快。软件与硬件的不断更新、升级,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节奏,实际应用与学习上脱节。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不了问题。
1.2 教学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一直在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从以往数年前的粉笔+板书;升级到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多媒体+机房上机;还有网络化教学平台也逐步在使用。粉笔板书时一代,因为时代条件所限,只能“死记硬背”的啃书本,也就是所说的“纸上谈兵”。而目前更多的是采取后两者的教学方式,理论+实践和网络化教学平台。课程分为一半在多媒体讲理论,一半在计算机实验室上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种方式的益处在于,学习理论后马上投入到应用中来。而网络化教学平台,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录像或固定网站,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2 应对改革思路
2.1 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中,大部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或计算机实验中心为该课程的承担单位,也有部分高校有专门成立的“基础学院”来承担英语或计算机相关的公共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可以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适时依托专业背景和硬件设备资源,由计算机相关学院成立专门的“基础教学”系或教研室组成的教师团队来承担这门课程,并积极的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得天独厚的硬件资源和行业背景的支撑后,教师队伍的建设犹为重要,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建议对教师队伍划拨专项经费,适时进行相关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
2.2 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方式建议采取“网络教学平台”这种方式,由承担单位的专门教职人员,将教学内容由专任教师的讲授录像后,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采取自由学习,在合适的时一间进出免费开放的实验室,边听理论、边实践操作的方式。这样,即节省了教师课时的开支,学生又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一间,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及时安排习题课,学生适时进行网络或其他方式进行答疑,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举多得。在教学内容上,办公软件要开设当今企业应用比较广的软件,不要还按教材进行,让学生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到企业中能有所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2.3 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是不同的,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水平的良莠不齐与教学模式的统一,产生了矛盾。在课时安排上,全部采取一刀切。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学听起来又枯燥无味,学习重复的内容,浪费时一间和精力。在此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己经值得商榷,在入学后,是否可以在全校大一的学生中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的闭卷摸底考试。然后根据专业和成绩划分A,B,C,D几个等级,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再来讲授合适的内容。分级教学打破了“大锅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看到差距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2.4 考核方式的创新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都是一律的闭卷+上机分开的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也延续了十余年,在期末前一周或两周,学生进入复习考试阶段,抱着书本背一些概念和使用方法,而忽略了实质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这种应试型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宗旨,应试型的这种考核方式,给注重学习技能操作的同学泼了一盆冷水,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因此而改变,记忆比起实际应用型来的快。但是,在以后实际应用中这种弊端就会展现出来。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以实事求是为准绳,制定出有利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有利于就业需要的考核内容。而一些不常用的知识或者一些概念性太强的可以考虑不考或少考。
总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一案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们的关键是怎样去改,从哪方面改,如何改的问题。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标准,行业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对于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都值得教师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翠芳,蒋帅.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6)[2]
[2]刘李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通讯世界.2015(15)
[3]林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5(03)
[4]刘姝廷,王连生,刘端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
[5]周佳.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4(03)
关键词:应用型商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黑龙江财经学院科研项目“应用型商科院校商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6YB02)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应用型本科教育如“出水芙蓉”般壮大、成长起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的进行建设与完善,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以“应用型”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展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高教司数次颁发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强该门课程的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动手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技能与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和自己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应用型高校中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更新也非常快。软件与硬件的不断更新、升级,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节奏,实际应用与学习上脱节。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不了问题。
1.2 教学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一直在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从以往数年前的粉笔+板书;升级到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多媒体+机房上机;还有网络化教学平台也逐步在使用。粉笔板书时一代,因为时代条件所限,只能“死记硬背”的啃书本,也就是所说的“纸上谈兵”。而目前更多的是采取后两者的教学方式,理论+实践和网络化教学平台。课程分为一半在多媒体讲理论,一半在计算机实验室上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种方式的益处在于,学习理论后马上投入到应用中来。而网络化教学平台,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录像或固定网站,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2 应对改革思路
2.1 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中,大部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或计算机实验中心为该课程的承担单位,也有部分高校有专门成立的“基础学院”来承担英语或计算机相关的公共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可以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适时依托专业背景和硬件设备资源,由计算机相关学院成立专门的“基础教学”系或教研室组成的教师团队来承担这门课程,并积极的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得天独厚的硬件资源和行业背景的支撑后,教师队伍的建设犹为重要,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建议对教师队伍划拨专项经费,适时进行相关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
2.2 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方式建议采取“网络教学平台”这种方式,由承担单位的专门教职人员,将教学内容由专任教师的讲授录像后,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采取自由学习,在合适的时一间进出免费开放的实验室,边听理论、边实践操作的方式。这样,即节省了教师课时的开支,学生又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一间,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及时安排习题课,学生适时进行网络或其他方式进行答疑,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举多得。在教学内容上,办公软件要开设当今企业应用比较广的软件,不要还按教材进行,让学生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到企业中能有所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2.3 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是不同的,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水平的良莠不齐与教学模式的统一,产生了矛盾。在课时安排上,全部采取一刀切。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学听起来又枯燥无味,学习重复的内容,浪费时一间和精力。在此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己经值得商榷,在入学后,是否可以在全校大一的学生中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的闭卷摸底考试。然后根据专业和成绩划分A,B,C,D几个等级,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再来讲授合适的内容。分级教学打破了“大锅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看到差距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2.4 考核方式的创新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都是一律的闭卷+上机分开的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也延续了十余年,在期末前一周或两周,学生进入复习考试阶段,抱着书本背一些概念和使用方法,而忽略了实质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这种应试型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宗旨,应试型的这种考核方式,给注重学习技能操作的同学泼了一盆冷水,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因此而改变,记忆比起实际应用型来的快。但是,在以后实际应用中这种弊端就会展现出来。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以实事求是为准绳,制定出有利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有利于就业需要的考核内容。而一些不常用的知识或者一些概念性太强的可以考虑不考或少考。
总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一案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们的关键是怎样去改,从哪方面改,如何改的问题。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标准,行业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对于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都值得教师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翠芳,蒋帅.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6)[2]
[2]刘李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通讯世界.2015(15)
[3]林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5(03)
[4]刘姝廷,王连生,刘端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
[5]周佳.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