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YB-1核表达的临床意义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guo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y-盒结合蛋白(YB-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50例DLBCL和1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LH)患者石蜡标本中YB-1与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YB-1表达与临床参数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DLBCL组与RLH组的YB-1胞质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LBCL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RLH组(P<0.05);DLBCL临床Ⅲ~Ⅳ期患者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外淋巴组织侵犯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内病变组(P<0.05);骨髓浸润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骨髓浸润组(P<0.05);YB-1的胞核阳性表达与PCNA积分呈正相关(P<0.05);化疗无效组的YB-1核阳性表达率及PCNA积分均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P<0.05).结论 YB-1的核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YB-1核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及肿瘤细胞的高增生能力密切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将MM的中位生存期从传统化疗时的3年提高至5年,但仍无法治愈.近几年来沙利度胺(反应停)、砷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咪)等药物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硼替唑咪治疗复发难治的MM的效果显著,治疗初发的MM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对硼替唑咪治疗MM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期望为包括MM在内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长短不一”。也就是说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是不同的,学生的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有所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同评价标准”来进行教育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却“难消化”,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
目的:探讨非出血倾向蛇咬伤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A组)与保守组(B组),两组患者全身治疗方法相同。切开组患者给予局部皮肤切开排毒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130°动力髋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日前,我矿对采掘一线班组的群监员进行了严格地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解聘、调整了部分不称职人员,重新选拔、补充了31名新聘任的群监员。同时,还邀请驻矿安全专员给全矿群监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可行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初诊的APL患者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ATRA或柔红霉素(DRN)/米托蒽琨(Mit)联合HHT诱导治疗,HA或DA/MA方案巩固治疗.在诱导及巩固治疗各疗程结束时分别对比两组病例的CR率、融合基因情况、不良反应及无病生存期(D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 X线照射(LDI)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 RAW 264.7细胞株作为破骨前体细胞,诱导构建破骨细胞模型。将破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 cGy LDI)、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
目的 位于染色体16p11的TLS基因与位于21q22的ERG基因融合形成TLS-ERG融合基因,分析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S-ERG融合基因转录本,联合染色体反带核型分析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TLS-ERG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