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明皇的宦官高力士被流放到贵州时,看到贵州的荠菜很多,却没有人采来吃,便作诗云:
“京师论斤卖,此地无人采,贵贱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这首荠菜诗我凭记忆引用,个别字可能有出入,但基本上不会错。荠菜是野菜,分甜荠菜和苦荠菜两种。甜荠菜有一股清香,苦荠菜略带苦味,都是春天很好的野菜,南北各地都有,在北京不少人喜欢吃。清初柴桑《燕京杂记》云:
荠菜遍生野外,穷民采之,清晨載以小筐,鬻于市上,味甚甘脆,诗云“其甘如荠”,信然。
作者引用《诗经》的句子,说明我国吃荠菜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它最普通的吃法是用肉丝炒了吃,或是在开水锅中焯熟之后,切碎了和豆腐干拌着吃,再有用荠菜和肉做馅,包饺子吃,都是很可口的。在北京春天里吃荠菜馅饺子,和江南吃荠菜大馄饨、荠菜汤团、荠菜春卷一样,不只是清香可口,还是充满了春的喜悦的时鲜食物。寄寓在北京的江南人特别喜欢吃荠菜,还另有原因,看到荠菜,便有春回人间之感,也会油然想到江南,想到故乡的风土。江南的春天,家家都吃荠菜,荠菜炒笋丝、荠菜拌冬笋,那是属于春天特有的家常名菜啊!许多年前,知堂老人在西单菜市看到卖荠菜的,特地写了一篇散文,谈荠菜之美,文中引用了一首江南民谣:
“荠菜、马兰头,阿姐住在后门头。”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现在不少也都两鬓华发,甚至有的人已白发盈颠了吧。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艺术魅力的天籁体的儿歌啊!也有人唱道:“荠菜、马兰头,娶了娘子生丫头。”这则是以嘲弄的口吻,反映了旧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不足为训了。
说到野菜,北京在历史上还讲究吃天坛龙须菜,清初周筼《析津日记》上记载:
“天坛龙须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
《日下旧闻》引《帝京岁时纪胜》也说:
“三月采食天坛龙须菜,味极清美。”
但这些只是书上的记载,在我的记忆中,在几十年前,再没有听说什么天坛的龙须菜了。大概人事沧桑,也波及到京华草木,天坛龙须菜早已泯灭绝种了。再有,在榆树飘榆钱的时候,把榆钱和面蒸熟,上锅稍放精盐、葱花,用油炒食之,北京俗说叫作榆钱“块垒”,(可能不是这两个字,因为口语,一时写不出。只有请读者原谅了)极为香美。这是查慎行在《人海记》中记载过的,还是宫中官厨赐给翰林学士吃的珍品呢!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旧京散记》一书)
“京师论斤卖,此地无人采,贵贱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这首荠菜诗我凭记忆引用,个别字可能有出入,但基本上不会错。荠菜是野菜,分甜荠菜和苦荠菜两种。甜荠菜有一股清香,苦荠菜略带苦味,都是春天很好的野菜,南北各地都有,在北京不少人喜欢吃。清初柴桑《燕京杂记》云:
荠菜遍生野外,穷民采之,清晨載以小筐,鬻于市上,味甚甘脆,诗云“其甘如荠”,信然。
作者引用《诗经》的句子,说明我国吃荠菜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它最普通的吃法是用肉丝炒了吃,或是在开水锅中焯熟之后,切碎了和豆腐干拌着吃,再有用荠菜和肉做馅,包饺子吃,都是很可口的。在北京春天里吃荠菜馅饺子,和江南吃荠菜大馄饨、荠菜汤团、荠菜春卷一样,不只是清香可口,还是充满了春的喜悦的时鲜食物。寄寓在北京的江南人特别喜欢吃荠菜,还另有原因,看到荠菜,便有春回人间之感,也会油然想到江南,想到故乡的风土。江南的春天,家家都吃荠菜,荠菜炒笋丝、荠菜拌冬笋,那是属于春天特有的家常名菜啊!许多年前,知堂老人在西单菜市看到卖荠菜的,特地写了一篇散文,谈荠菜之美,文中引用了一首江南民谣:
“荠菜、马兰头,阿姐住在后门头。”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现在不少也都两鬓华发,甚至有的人已白发盈颠了吧。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艺术魅力的天籁体的儿歌啊!也有人唱道:“荠菜、马兰头,娶了娘子生丫头。”这则是以嘲弄的口吻,反映了旧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不足为训了。
说到野菜,北京在历史上还讲究吃天坛龙须菜,清初周筼《析津日记》上记载:
“天坛龙须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
《日下旧闻》引《帝京岁时纪胜》也说:
“三月采食天坛龙须菜,味极清美。”
但这些只是书上的记载,在我的记忆中,在几十年前,再没有听说什么天坛的龙须菜了。大概人事沧桑,也波及到京华草木,天坛龙须菜早已泯灭绝种了。再有,在榆树飘榆钱的时候,把榆钱和面蒸熟,上锅稍放精盐、葱花,用油炒食之,北京俗说叫作榆钱“块垒”,(可能不是这两个字,因为口语,一时写不出。只有请读者原谅了)极为香美。这是查慎行在《人海记》中记载过的,还是宫中官厨赐给翰林学士吃的珍品呢!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旧京散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