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好语文、进行课外阅读、勘动笔写来捕捉、积累、扩充、利用作文素材,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素材积累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作文本应顺共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真实而有趣。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的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兴趣,促进乐于写作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 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典范性强,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学会谋篇布局,学会借鉴。
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要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积累词汇和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脑子里就有素材,以后写作文就能得心应手。
四 勤动笔写,利用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利用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素材积累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作文本应顺共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真实而有趣。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的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兴趣,促进乐于写作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 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典范性强,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学会谋篇布局,学会借鉴。
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要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积累词汇和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脑子里就有素材,以后写作文就能得心应手。
四 勤动笔写,利用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利用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