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展以来,我园坚持“教育回归生活,游戏还给幼儿”的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园所及周边的各种环境资源,努力打造符合幼儿特点、独具特色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资源开发;低成本;高效益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展以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活动改革悄然兴起。我园坚持“教育回归生活,游戏还给幼儿”的理念,以游戲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给幼儿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幼儿园借力而行、顺势而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园所及周边的各种环境资源,努力打造符合幼儿特点、独具特色的教育环境。
一、空间的拓展:从单一走向融合
我园拥有宽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既有开放的,又有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为了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我园改变“重购买、轻生态”的习惯,采取三步骤,将周边环境作为区域游戏资源,真正使环境“活”起来。
第一步:理一理,发掘场地。即根据幼儿园内部的实际情况,合理发掘现有的设施和现存环境,将幼儿园中的角落科学地运用到户外区域游戏中。第二步:融一融,合并场地。把寻找到的运动场地进行资源整合,把较小的场地合并在一起,使分部散乱的场地成为整体大场地。第三步:分一分,场地分类。根据场地的特点并考虑活动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活动区的划分,设置了两大类十二个活动区:一是探索发现类,主要包括种植区、玩沙区、玩水区、自然观赏区、科学观察区;二是运动娱乐类,主要包括建构区、扮演区、涂鸦区、攀登区、钻爬区、跳跃区、平衡区、综合活动区。重新规划后的户外活动区成了全园的亮点。事实证明,我园户外活动区的改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户外场地设置的多种游戏区域使户外的每个角落都“活”起来。
二、材料的内涵:从单个走向系统
对幼儿活动最好的支持就是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器械。幼儿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树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我园把自然资源如竹子、木桩、石头,把幼儿日常随处可见的瓶子、盒子、罐头等一一请进了活动区。这些安全、卫生、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在教师和幼儿的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是幼儿开展户外区域游戏必不可少的道具。旧轮胎、竹梯和地垫随意组合、铺路搭桥,搭建出各种训练体能的创意轮梯;大油筒垒起高高的山岭,再搭上长长的木梯,等幼儿来抢占山头;废旧画板改造成涂鸦坊,粉笔、毛笔、刷子、滚筒齐上阵,自由创作魅力大;矿泉水瓶、粗细不一的伸缩管、PVC管搭成创意流水墙、有趣的流水管道……
三、材料投放者:从一元主导走向多元对话
包括户外区域游戏在内的幼儿园教育并非处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受到园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低成本、高质量”的理念下,我园采用以下的方法。
1.依靠教师协调组织
户外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中重要的活动方式,实施者和设计者需要把握好执行操作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户外游戏进行全局性管理 。我园组建了专门的户外区域游戏教研团队,由相关带头人对户外区域游戏的设计、指导方式、质量评价和幼儿状态等环节做出评判,并进行适当调整,在反复实践中通过研讨制订出可行方案。
2.携手家长积极参与
户外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社区的积极参与。有效挖掘利用家长资源,是实现户外区域游戏“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的家园合作简单地定位在家长对物质材料的支持、幼儿在园情况反馈上。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与布置上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幼儿往往是在不平等基础上的被动参与。家长通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教师的要求被动地提供材料,仅仅扮演一个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比如,家长经常被要求提供一些废旧纸箱、饮料瓶等,至于这些材料将用来做什么、是否还有更好的替代物等,家长都不知晓,并且很多家长根本没有主动询问了解的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园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户外区域游戏的目的、内容与计划,实现了材料投放者从教师一元主导到教师、幼儿、家长等相关人员的多元对话。家长在听取教师建议的基础上,主动提供一些相关材料,如竹筛子、帐篷、PVC管、轮胎、纸管芯等,有时甚至还会提供一些教师都意想不到的材料。
户外活动改革的路上,我们坚守并践行着这样的信仰: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幼儿兴趣需要最大;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幼儿发展需要最大;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幼儿活动需要最大。我们坚信:户外是幼儿的户外,我们能做的就是解读幼儿,理解幼儿,给幼儿最大限度的自由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大胆任意地探求世界、亲近自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回归游戏本真,守护幼儿童年[J].山东教育,2015(3).
[2]吴佳丽.幼儿户外游戏构建中的支撑点[J].江苏幼儿教育,2015(12).
关键词:资源开发;低成本;高效益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展以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活动改革悄然兴起。我园坚持“教育回归生活,游戏还给幼儿”的理念,以游戲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给幼儿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幼儿园借力而行、顺势而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园所及周边的各种环境资源,努力打造符合幼儿特点、独具特色的教育环境。
一、空间的拓展:从单一走向融合
我园拥有宽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既有开放的,又有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为了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我园改变“重购买、轻生态”的习惯,采取三步骤,将周边环境作为区域游戏资源,真正使环境“活”起来。
第一步:理一理,发掘场地。即根据幼儿园内部的实际情况,合理发掘现有的设施和现存环境,将幼儿园中的角落科学地运用到户外区域游戏中。第二步:融一融,合并场地。把寻找到的运动场地进行资源整合,把较小的场地合并在一起,使分部散乱的场地成为整体大场地。第三步:分一分,场地分类。根据场地的特点并考虑活动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活动区的划分,设置了两大类十二个活动区:一是探索发现类,主要包括种植区、玩沙区、玩水区、自然观赏区、科学观察区;二是运动娱乐类,主要包括建构区、扮演区、涂鸦区、攀登区、钻爬区、跳跃区、平衡区、综合活动区。重新规划后的户外活动区成了全园的亮点。事实证明,我园户外活动区的改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户外场地设置的多种游戏区域使户外的每个角落都“活”起来。
二、材料的内涵:从单个走向系统
对幼儿活动最好的支持就是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器械。幼儿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树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我园把自然资源如竹子、木桩、石头,把幼儿日常随处可见的瓶子、盒子、罐头等一一请进了活动区。这些安全、卫生、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在教师和幼儿的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是幼儿开展户外区域游戏必不可少的道具。旧轮胎、竹梯和地垫随意组合、铺路搭桥,搭建出各种训练体能的创意轮梯;大油筒垒起高高的山岭,再搭上长长的木梯,等幼儿来抢占山头;废旧画板改造成涂鸦坊,粉笔、毛笔、刷子、滚筒齐上阵,自由创作魅力大;矿泉水瓶、粗细不一的伸缩管、PVC管搭成创意流水墙、有趣的流水管道……
三、材料投放者:从一元主导走向多元对话
包括户外区域游戏在内的幼儿园教育并非处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受到园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低成本、高质量”的理念下,我园采用以下的方法。
1.依靠教师协调组织
户外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中重要的活动方式,实施者和设计者需要把握好执行操作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户外游戏进行全局性管理 。我园组建了专门的户外区域游戏教研团队,由相关带头人对户外区域游戏的设计、指导方式、质量评价和幼儿状态等环节做出评判,并进行适当调整,在反复实践中通过研讨制订出可行方案。
2.携手家长积极参与
户外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社区的积极参与。有效挖掘利用家长资源,是实现户外区域游戏“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的家园合作简单地定位在家长对物质材料的支持、幼儿在园情况反馈上。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与布置上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幼儿往往是在不平等基础上的被动参与。家长通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教师的要求被动地提供材料,仅仅扮演一个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比如,家长经常被要求提供一些废旧纸箱、饮料瓶等,至于这些材料将用来做什么、是否还有更好的替代物等,家长都不知晓,并且很多家长根本没有主动询问了解的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园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户外区域游戏的目的、内容与计划,实现了材料投放者从教师一元主导到教师、幼儿、家长等相关人员的多元对话。家长在听取教师建议的基础上,主动提供一些相关材料,如竹筛子、帐篷、PVC管、轮胎、纸管芯等,有时甚至还会提供一些教师都意想不到的材料。
户外活动改革的路上,我们坚守并践行着这样的信仰: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幼儿兴趣需要最大;户外活动材料的投放,幼儿发展需要最大;户外活动的有效指导,幼儿活动需要最大。我们坚信:户外是幼儿的户外,我们能做的就是解读幼儿,理解幼儿,给幼儿最大限度的自由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大胆任意地探求世界、亲近自然,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回归游戏本真,守护幼儿童年[J].山东教育,2015(3).
[2]吴佳丽.幼儿户外游戏构建中的支撑点[J].江苏幼儿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