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本文旨在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期提高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本文主要从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数学情境化教学;从教学走向实践,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个方面来阐述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从而形成数学教学的新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资源;教学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它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这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能积极地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任何学科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理论体系,从而服务于实践。数学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数字、符号与公式,其外延必然是生活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数学的实践运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用于数学教学,同时也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还数学以生活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利用生活素材,概念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很多数学概念在学生看来就是数字公式与图形结构,带有浓重的抽象性。如果不把它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以课标为重要依据,对数学教材进行深挖,及时把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内容挖掘出来,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失为一条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概念的学习开始就能感觉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使教材在无形中变厚,不断增加学生生活实踐的内容,为枯燥的数学教材内容融入无限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不断渗透生活化内容,积极开展生活实践课,为学生设计“生活中的三角形”这一生活化课程,教材中三角形的概念都是从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抽象而成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实物,从而对三角形有整体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交通标志、金字塔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物体,并把具体的实物抽象成图形,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在数学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概念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更加通俗易懂,为概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选择社会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中。
二、挖掘生活资源,例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第一步,例题教学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运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数学例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挖掘蕴含其中的生活化内容,使数学例题能够体现生活化,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由于数学课堂的45分钟十分有限,数学又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习题,使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有关二次函数的例题。例如,学校为了美化校园,想用100米长的篱笆建造一个矩形花园,请学生为学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方案,使花园的面积最大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找出花园面积(s)和边长(x)之间的关系s=-(x-25)2 +625,并确定当x=25时,s才能取到最大值,即矩形的长与宽都是25米时,花园面积最大为625平方米。通过在数学例题中增加生活化的元素,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和再创造。
三、贴近生活实际,习题设计生活化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枯燥性等特征,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可言。同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立刻就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模型,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习题的内容。
数学习题的设计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习题的内涵。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蕴含着学生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善于发现和捕捉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数学素材,积极采用其中的一些生活实践实例,不断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这是数学习题生活化设计的方向,可以使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学习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中,可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数学认知与实践体系。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习题:李华的父母要带李华和亲戚朋友家的几个孩子一起外出旅游,他们在考查了多家旅行社后,发现有两家旅行社的价格比较合理,A旅行社是只需要买一张成人票,其余人可享半价优惠,B旅行社是买团体票,可以享受六折优惠,其中成人票都是240元,大家可以帮助李华一家算算哪家旅行社比价便宜。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可以设孩子的数量为x人,A旅行社的票价为240+(x+1)×240×50%, B旅行社的票价为(x+2)×240×60%,若A=B时,两家旅行社一样;若A>B时,B旅行社便宜;若A 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习题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理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通过学习数学,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高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四、开发实践课程,数学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理念强调教育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发数学实践课程,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去测量司令台上旗杆的高度。笔者就本次实践活动设置了两种场景,一是有阳光的天气,二是没有阳光的天气。
在有阳光的天气情况下,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想到了利用人及人影、旗杆及旗杆影子构建一组相似三角形:△ABE∽△CDB,进而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如图1)。
经过笔者的进一步点拨,学生站到影子内部或外部,都能得到旗杆的高度,
从而得到了如下的公式: 。
当没有阳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全面掌握测量旗杆的方法,笔者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测量示意图分发给学生(如图2、图3),并告知各示意图中的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操作测量出各数据,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分别得到△AME∽△ANC,△ABE∽△CDE,进而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五、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学形式生活化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拓展活动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教师通过开辟课外拓展活动,能将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综合、灵活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社会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近期我市出租车进行了调价,调价方案为:3公里内为起步价10元,3公里外每公里加价2.2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拓展问题:如果某人乘坐出租车超过3公里,实际付费为多少元?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利用周末对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出租车司机以及乘客进行电话或实地采访。经过调查汇总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付费主要分打表计费和不打表计费两种计价方式。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在实际数学运用中,不仅仅是“四舍五入”这么简单,还有“去尾法”和“收尾法”这两种数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拓展活动,笔者从中看到:今天的教学如果还只留在课本上,滞留在教室里,学生还在多一个条件不行、少一个条件不能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式的环境中学习,其结果将会成为思维僵化、知识呆板、技能低下的“书呆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经常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会学习和思考。
总之,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是顺应课程拓展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推进数学生活化,使初中数学教学不断发展。
參考文献:
[1]倪凤鸣.跳出课本,走进生活——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初探[J].科教导刊,2011(3).
[2]孙长宝.初中数学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 2014(3).
[3]于怡.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研究[J].语数外学习, 2014(3).
[4]马世婵.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4(27).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资源;教学实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它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这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能积极地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任何学科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理论体系,从而服务于实践。数学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数字、符号与公式,其外延必然是生活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数学的实践运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用于数学教学,同时也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还数学以生活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利用生活素材,概念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很多数学概念在学生看来就是数字公式与图形结构,带有浓重的抽象性。如果不把它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以课标为重要依据,对数学教材进行深挖,及时把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内容挖掘出来,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失为一条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概念的学习开始就能感觉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使教材在无形中变厚,不断增加学生生活实踐的内容,为枯燥的数学教材内容融入无限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不断渗透生活化内容,积极开展生活实践课,为学生设计“生活中的三角形”这一生活化课程,教材中三角形的概念都是从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抽象而成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三角形实物,从而对三角形有整体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交通标志、金字塔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物体,并把具体的实物抽象成图形,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在数学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概念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更加通俗易懂,为概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选择社会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中。
二、挖掘生活资源,例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第一步,例题教学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运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数学例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挖掘蕴含其中的生活化内容,使数学例题能够体现生活化,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由于数学课堂的45分钟十分有限,数学又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外习题,使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有关二次函数的例题。例如,学校为了美化校园,想用100米长的篱笆建造一个矩形花园,请学生为学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方案,使花园的面积最大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找出花园面积(s)和边长(x)之间的关系s=-(x-25)2 +625,并确定当x=25时,s才能取到最大值,即矩形的长与宽都是25米时,花园面积最大为625平方米。通过在数学例题中增加生活化的元素,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和再创造。
三、贴近生活实际,习题设计生活化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枯燥性等特征,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可言。同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立刻就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模型,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习题的内容。
数学习题的设计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习题的内涵。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蕴含着学生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善于发现和捕捉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数学素材,积极采用其中的一些生活实践实例,不断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这是数学习题生活化设计的方向,可以使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学习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中,可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数学认知与实践体系。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习题:李华的父母要带李华和亲戚朋友家的几个孩子一起外出旅游,他们在考查了多家旅行社后,发现有两家旅行社的价格比较合理,A旅行社是只需要买一张成人票,其余人可享半价优惠,B旅行社是买团体票,可以享受六折优惠,其中成人票都是240元,大家可以帮助李华一家算算哪家旅行社比价便宜。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可以设孩子的数量为x人,A旅行社的票价为240+(x+1)×240×50%, B旅行社的票价为(x+2)×240×60%,若A=B时,两家旅行社一样;若A>B时,B旅行社便宜;若A 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习题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理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通过学习数学,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高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四、开发实践课程,数学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理念强调教育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开发数学实践课程,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去测量司令台上旗杆的高度。笔者就本次实践活动设置了两种场景,一是有阳光的天气,二是没有阳光的天气。
在有阳光的天气情况下,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想到了利用人及人影、旗杆及旗杆影子构建一组相似三角形:△ABE∽△CDB,进而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如图1)。
经过笔者的进一步点拨,学生站到影子内部或外部,都能得到旗杆的高度,
从而得到了如下的公式: 。
当没有阳光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全面掌握测量旗杆的方法,笔者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测量示意图分发给学生(如图2、图3),并告知各示意图中的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操作测量出各数据,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分别得到△AME∽△ANC,△ABE∽△CDE,进而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五、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学形式生活化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拓展活动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教师通过开辟课外拓展活动,能将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综合、灵活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社会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近期我市出租车进行了调价,调价方案为:3公里内为起步价10元,3公里外每公里加价2.2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拓展问题:如果某人乘坐出租车超过3公里,实际付费为多少元?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利用周末对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出租车司机以及乘客进行电话或实地采访。经过调查汇总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付费主要分打表计费和不打表计费两种计价方式。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在实际数学运用中,不仅仅是“四舍五入”这么简单,还有“去尾法”和“收尾法”这两种数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拓展活动,笔者从中看到:今天的教学如果还只留在课本上,滞留在教室里,学生还在多一个条件不行、少一个条件不能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式的环境中学习,其结果将会成为思维僵化、知识呆板、技能低下的“书呆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经常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会学习和思考。
总之,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是顺应课程拓展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推进数学生活化,使初中数学教学不断发展。
參考文献:
[1]倪凤鸣.跳出课本,走进生活——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初探[J].科教导刊,2011(3).
[2]孙长宝.初中数学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 2014(3).
[3]于怡.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研究[J].语数外学习, 2014(3).
[4]马世婵.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