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今年“快男”在赛制、评委、选手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核心思路是什么?
龙丹妮:创新思路就是“真实”,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做作的世界。刚开始你可能对他嗤之以鼻,这唱的什么呀,到后来你会发现他很真实,很朴素,尽管不完美,这就是原生态的魅力。
就像今年的四位评委,未必都在声音技巧上多牛,但每个人都特立独行,是所在行业绝对的精神领袖和青年楷模。我们倡导音乐只是一种表达载体,真正要传达的是一种精神。
记者:李宇春、尚雯婕是从“快女”舞台上走出去的,为何选择这两人当评委?
龙丹妮:我没把李宇春和尚雯婕单独当成从湖南卫视选秀平台走出来的歌手,而是把她们当成十年中国青少年文化的一个现象,只是有幸她们都诞生于湖南卫视这个平台而已。
记者:今年的选秀节目大部分是模式节目,“快男”属于本土节目,你对模式引进和原创怎么看?
龙丹妮:我声明一下,我从来不反对版权, 我曾在2006年底制作的《名声大震》就是湖南台第一个购买版权的节目,好的版权应该去购买学习。但我也极力提倡原创。一个好的版权节目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商业上非常成功,但很难在本土成为一个伟大的节目,原因很简单,它缺乏本土文化的承载和气息。我不是说我们的节目就是伟大的节目,我只是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本土孵化诞生的。
记者:今年选秀竞争空前激烈,有没有感到特别的压力?
龙丹妮:说句实话,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压力。你也知道,前几年曾遇到短信投票的压力、时长时段的压力等等。但个人认为,太一帆风顺,节目肯定没魅力了,有压力,才能在市场上找到生存价值和空间。
今年的选秀确实很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选手的挑选。中国再大也经不起这么多选秀折腾,但另一方面,这就是市场竞争。
记者:你是少数全程参与中国选秀十年的人,外界称你为“选秀教母”,你觉得这十年间,选秀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龙丹妮: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十年是中国青少年文化价值蜕变的十年。面对不同年代的小孩,你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尤其今年的“快男”,扑面而来的是自我主张,很多选手原创作品非常多,他根本不屑用别人的东西,就是要表达自己。所以选秀的过程是中国年轻人独立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很多人在说“快男”的“神剪辑”,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思路,就是因为我们拍到了这些选手,必须用这种剪辑方式才能表达他们。
记者:2004年到现在,“快男快女”系列哪些方面一直没变,哪些方面一直在变,为什么?
龙丹妮:基本原则和诉求不会变。一是永远做草根平民,“快男”的精神就是平民精神。二是绝对真实地记载。变的是技术手段,无非是舞美设计、电视技术的提高,还有互联网人群出现后,怎样找到更多跟它匹配的表达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技术手段。
记者:"快男"品牌还能做多少年?你自己还能坚持多少年?
龙丹妮:我个人很喜欢青少年文化,这样的比赛和活动,我更多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少年文化的交流。所以这十年,不论高潮还是低落,我都没有想过放弃。当然,我也不知道这个品牌能做多久,但是我觉得,没有死的品牌,只有死的团队,任何一个品牌的死都是因为缺乏创新或者在固有的格局上无法打破自己,这考验的是有没有胆量颠覆自己。“快男”永远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否则死路一条,不管曾经多么经典。
记者:跟往年相比,你对今年的"快男"有何特殊定位?
龙丹妮:今年真的没把“快男”当成一个节目在做,而是一个立体的品牌。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特别想通过这个节目,更深入地了解青年族群的所思所为,所以我们启用了大量调查人员和青年文化社团帮助做市场调研工作。今年我们更关注节目所产生的文化现象,这也是天娱通过这么多年运营发现的,因此我们更精准地定义天娱是一个青年文化产业公司。
记者:2013“快男”的产业链打造有何新思路?
龙丹妮:今年除了节目本体,我们更多关注怎样让喜欢他们的年轻人触摸到他们,不是电影、演唱会、专辑的形式,而是一对一的真实触摸。因此今年在产业方面我们更关注跟年轻人生态圈的互动,真真正正跟年轻人嫁接起来。
比如我们和YY语音合作了快乐男声的热血复活赛。YY覆盖了4亿左右用户,大多是90后,这些用户几乎是不看电视的人群,但恰恰是买我们产品的人。通过和YY合作,我们希望找到一种跟垂直用户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产品的交流上是有真空的,这种真空我们找了很多年,希望做出来的产品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另外,上周我们刚推出了一款精准的粉丝产品,叫做“号外”,是2013“快乐男声”的官方手机应用,20强选手会在上面注册帐号,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与粉丝进行最亲密的互动,目前胜出20强的10位选手已经入驻该软件。此外,网络24小时真人秀今年也在做。
记者:为何如此强调一对一的互动?
龙丹妮: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微博微信爆发,说明了人人都想参与,这是人性,就看谁有本事把这种参与做到最牛。电视有两种魅力,一种是故事化,一种是即时互动分享。但要做规模化产品,我更看重后者。搞不好哪天电影也即时互动了,这个世界的变化你怎么知道?
记者:传统的营销和产品方面今年有何打算?
龙丹妮:传统营销天娱已经做了十年,演唱会、专辑也已经比较成规模了,这方面没什么好拿出来说的,只能说要做得更到位。
记者:之前你是导演,现在是管理者,这两个角色参与“快男”,有何不一样的体验?
龙丹妮:导演更关注节目创作本身,作为管理者更在乎节目的文化生态现象和想要诉说的情怀,所以今年更在乎怎样原生态,也会更关注产业和营销。个人认为,一个好的项目关键要素是节目制作本体、宣传品牌本体、行销本体,三者同等重要。
记者:你对“快男”节目团队的要求是什么?
龙丹妮:我对团队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在创新领域做到独树一帜,在年轻人的文化市场上做到最有发言权。一个好的团队首先精神理念要一致,对市场的触感要一致,和平台的交融要一致。所以今年“快男”我们讨论最多的不是细节,而是“什么是快男,什么是品牌,什么是产品,精神是什么”这样的命题。
记者:“快男”节目团队是竞标产生的吗?总导演马昊是你带出来的,你怎么评价她?创新的团队里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你们怎样培养更年轻的一代电视人?
龙丹妮:严格来说此次的“快男”团队不属于竞标产生,竞标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来说不太现实。一个团队今年做,明年不做,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把团队培养到最精致,使他们成为最了解中国年轻人文化的一支队伍。
马昊和我们的合作有六七年了,她是一个非常认真执著的女孩,她的敬业精神很“可怕”,学习能力超强。我跟人打过这么多交道,很少看到一个女孩走到今天还有这么强的创新能力和对生活饱满的热情。
培养人才这块,马昊是总导演,她的团队里会诞生很多新导演,我们这次就推出了很多年轻的执行导演。
(赵国红)
龙丹妮:创新思路就是“真实”,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做作的世界。刚开始你可能对他嗤之以鼻,这唱的什么呀,到后来你会发现他很真实,很朴素,尽管不完美,这就是原生态的魅力。
就像今年的四位评委,未必都在声音技巧上多牛,但每个人都特立独行,是所在行业绝对的精神领袖和青年楷模。我们倡导音乐只是一种表达载体,真正要传达的是一种精神。
记者:李宇春、尚雯婕是从“快女”舞台上走出去的,为何选择这两人当评委?
龙丹妮:我没把李宇春和尚雯婕单独当成从湖南卫视选秀平台走出来的歌手,而是把她们当成十年中国青少年文化的一个现象,只是有幸她们都诞生于湖南卫视这个平台而已。
记者:今年的选秀节目大部分是模式节目,“快男”属于本土节目,你对模式引进和原创怎么看?
龙丹妮:我声明一下,我从来不反对版权, 我曾在2006年底制作的《名声大震》就是湖南台第一个购买版权的节目,好的版权应该去购买学习。但我也极力提倡原创。一个好的版权节目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商业上非常成功,但很难在本土成为一个伟大的节目,原因很简单,它缺乏本土文化的承载和气息。我不是说我们的节目就是伟大的节目,我只是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本土孵化诞生的。
记者:今年选秀竞争空前激烈,有没有感到特别的压力?
龙丹妮:说句实话,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压力。你也知道,前几年曾遇到短信投票的压力、时长时段的压力等等。但个人认为,太一帆风顺,节目肯定没魅力了,有压力,才能在市场上找到生存价值和空间。
今年的选秀确实很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选手的挑选。中国再大也经不起这么多选秀折腾,但另一方面,这就是市场竞争。
记者:你是少数全程参与中国选秀十年的人,外界称你为“选秀教母”,你觉得这十年间,选秀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龙丹妮: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十年是中国青少年文化价值蜕变的十年。面对不同年代的小孩,你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尤其今年的“快男”,扑面而来的是自我主张,很多选手原创作品非常多,他根本不屑用别人的东西,就是要表达自己。所以选秀的过程是中国年轻人独立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很多人在说“快男”的“神剪辑”,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思路,就是因为我们拍到了这些选手,必须用这种剪辑方式才能表达他们。
记者:2004年到现在,“快男快女”系列哪些方面一直没变,哪些方面一直在变,为什么?
龙丹妮:基本原则和诉求不会变。一是永远做草根平民,“快男”的精神就是平民精神。二是绝对真实地记载。变的是技术手段,无非是舞美设计、电视技术的提高,还有互联网人群出现后,怎样找到更多跟它匹配的表达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技术手段。
记者:"快男"品牌还能做多少年?你自己还能坚持多少年?
龙丹妮:我个人很喜欢青少年文化,这样的比赛和活动,我更多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少年文化的交流。所以这十年,不论高潮还是低落,我都没有想过放弃。当然,我也不知道这个品牌能做多久,但是我觉得,没有死的品牌,只有死的团队,任何一个品牌的死都是因为缺乏创新或者在固有的格局上无法打破自己,这考验的是有没有胆量颠覆自己。“快男”永远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否则死路一条,不管曾经多么经典。
记者:跟往年相比,你对今年的"快男"有何特殊定位?
龙丹妮:今年真的没把“快男”当成一个节目在做,而是一个立体的品牌。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特别想通过这个节目,更深入地了解青年族群的所思所为,所以我们启用了大量调查人员和青年文化社团帮助做市场调研工作。今年我们更关注节目所产生的文化现象,这也是天娱通过这么多年运营发现的,因此我们更精准地定义天娱是一个青年文化产业公司。
记者:2013“快男”的产业链打造有何新思路?
龙丹妮:今年除了节目本体,我们更多关注怎样让喜欢他们的年轻人触摸到他们,不是电影、演唱会、专辑的形式,而是一对一的真实触摸。因此今年在产业方面我们更关注跟年轻人生态圈的互动,真真正正跟年轻人嫁接起来。
比如我们和YY语音合作了快乐男声的热血复活赛。YY覆盖了4亿左右用户,大多是90后,这些用户几乎是不看电视的人群,但恰恰是买我们产品的人。通过和YY合作,我们希望找到一种跟垂直用户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产品的交流上是有真空的,这种真空我们找了很多年,希望做出来的产品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另外,上周我们刚推出了一款精准的粉丝产品,叫做“号外”,是2013“快乐男声”的官方手机应用,20强选手会在上面注册帐号,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与粉丝进行最亲密的互动,目前胜出20强的10位选手已经入驻该软件。此外,网络24小时真人秀今年也在做。
记者:为何如此强调一对一的互动?
龙丹妮: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微博微信爆发,说明了人人都想参与,这是人性,就看谁有本事把这种参与做到最牛。电视有两种魅力,一种是故事化,一种是即时互动分享。但要做规模化产品,我更看重后者。搞不好哪天电影也即时互动了,这个世界的变化你怎么知道?
记者:传统的营销和产品方面今年有何打算?
龙丹妮:传统营销天娱已经做了十年,演唱会、专辑也已经比较成规模了,这方面没什么好拿出来说的,只能说要做得更到位。
记者:之前你是导演,现在是管理者,这两个角色参与“快男”,有何不一样的体验?
龙丹妮:导演更关注节目创作本身,作为管理者更在乎节目的文化生态现象和想要诉说的情怀,所以今年更在乎怎样原生态,也会更关注产业和营销。个人认为,一个好的项目关键要素是节目制作本体、宣传品牌本体、行销本体,三者同等重要。
记者:你对“快男”节目团队的要求是什么?
龙丹妮:我对团队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在创新领域做到独树一帜,在年轻人的文化市场上做到最有发言权。一个好的团队首先精神理念要一致,对市场的触感要一致,和平台的交融要一致。所以今年“快男”我们讨论最多的不是细节,而是“什么是快男,什么是品牌,什么是产品,精神是什么”这样的命题。
记者:“快男”节目团队是竞标产生的吗?总导演马昊是你带出来的,你怎么评价她?创新的团队里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你们怎样培养更年轻的一代电视人?
龙丹妮:严格来说此次的“快男”团队不属于竞标产生,竞标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来说不太现实。一个团队今年做,明年不做,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把团队培养到最精致,使他们成为最了解中国年轻人文化的一支队伍。
马昊和我们的合作有六七年了,她是一个非常认真执著的女孩,她的敬业精神很“可怕”,学习能力超强。我跟人打过这么多交道,很少看到一个女孩走到今天还有这么强的创新能力和对生活饱满的热情。
培养人才这块,马昊是总导演,她的团队里会诞生很多新导演,我们这次就推出了很多年轻的执行导演。
(赵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