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及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所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但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探究内容无从下手、心不在焉或者是袖手旁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没能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不具备探究精神及意识。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探究能力做了如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指出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探究课,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自一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饵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下面就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谈谈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1探究要生活化
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超越生活。科学教师只有用生活化理念组织教学,才能揭开学生科学探究神秘的面纱,使其顺顺当当地开展。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的,科学探究同样如此。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因素,是构成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激起儿童强烈的探究欲望,打破砂鍋问到底的天性又可驱使儿童进行深人的科学探究;而真正的科学探究并不是坐而空谈的,它必须借助于活动这个载体,活动又必须凭借生活这个舞台。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课上,我们有时需要有意识地创造生活情境,以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当科学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就会由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科学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巩固和强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科学。科学探究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分析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和观察分析能力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培养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进行引导,可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文字和图示。准确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观察时达到心明,目的明确,理解准确、眼亮(整体到局部,重点到一般,全程到瞬间),观察清楚。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观察要求和重点。如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的是烧杯里的水沸腾与玻璃片的水珠的凝结现象,怎样观察,教师要及时引导,步步深入。此外,对不同实验中相同的操作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现象,分析作用的异同。例如,物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水温的对比、搅拌与否、颗粒大小等方面去仔细观察和分析。
3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猜测或假想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就必须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测或假设,允许学生作出任何结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测要加以肯定或鼓励。目的是要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猜测,并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猜测的准确性,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在探究式学习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于是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5探究要放开
小学科学教学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这就使得探究式学习必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学习场地、探究形式、作业与练习、学习评价等方面应给学习者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一使得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存在个性差异的各类学生的科学学习需要。例如,在进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植物与环境》《保护大自然》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前课后、由教室延伸、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不断扩展对周一围世界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科学课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将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的科学潜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兰静. 浅议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才智, 2015(35):24.
[2]丁燕燕. 试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 学苑教育, 2015, 000(021):91-91.
河口区河口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东营 57200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指出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探究课,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自一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综合饵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下面就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谈谈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1探究要生活化
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超越生活。科学教师只有用生活化理念组织教学,才能揭开学生科学探究神秘的面纱,使其顺顺当当地开展。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的,科学探究同样如此。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因素,是构成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激起儿童强烈的探究欲望,打破砂鍋问到底的天性又可驱使儿童进行深人的科学探究;而真正的科学探究并不是坐而空谈的,它必须借助于活动这个载体,活动又必须凭借生活这个舞台。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课上,我们有时需要有意识地创造生活情境,以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当科学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就会由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科学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巩固和强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科学。科学探究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分析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和观察分析能力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培养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进行引导,可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文字和图示。准确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观察时达到心明,目的明确,理解准确、眼亮(整体到局部,重点到一般,全程到瞬间),观察清楚。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观察要求和重点。如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的是烧杯里的水沸腾与玻璃片的水珠的凝结现象,怎样观察,教师要及时引导,步步深入。此外,对不同实验中相同的操作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现象,分析作用的异同。例如,物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水温的对比、搅拌与否、颗粒大小等方面去仔细观察和分析。
3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猜测或假想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想,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就必须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测或假设,允许学生作出任何结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测要加以肯定或鼓励。目的是要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猜测,并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猜测的准确性,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在探究式学习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于是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5探究要放开
小学科学教学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这就使得探究式学习必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学习场地、探究形式、作业与练习、学习评价等方面应给学习者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一使得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存在个性差异的各类学生的科学学习需要。例如,在进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植物与环境》《保护大自然》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前课后、由教室延伸、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不断扩展对周一围世界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科学课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将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的科学潜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兰静. 浅议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才智, 2015(35):24.
[2]丁燕燕. 试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 学苑教育, 2015, 000(021):91-91.
河口区河口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东营 5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