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2001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开拓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需要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加以科学、深入地分析,以便质检部门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了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并结合现状提出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增强消费者、食品从业与监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是提高人类福利的基本要求,而食品安全则是健康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己经不容忽视。寻求如何解决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当前形势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1、现行监管措施与监管对象现状不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获证企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低,对食品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合法生产的理念,产品检验能力较差,能有效实施产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的企业少。虽然近年来多数企业对原辅材料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把关意识有所加强,但实施力度却有待加强。在目前的监管工作中,监管职能部门基本是根据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套用国家的宏观措施或自行寻找措施开展发证后的后续监管工作,没有针对所监管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和形成与本省或本市获证企业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导致监管中出现了监管不当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我国食品的多种供应渠道和市场形式使得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增加
第一类,生鲜食品和食品原料市场。这些食品原料供应以散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主,少量在超市銷售,其质量基本取决于农业生产管理,其流通也较混乱,质量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第二类,主食市场。这些产品除多由家庭制作外,基本以饭店加工供应为主,少量在超市出售。从目前情况看,制作主食类食品的原料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面粉中添加剂超标、大米过量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这就给原料加工生产领域的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第三类,副食品市场。由于副食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差异大、产品发展变化快、利润相对高,客观上形成的造假空间也较大,再加上不断更新的品种各异化、包装多样化等情况更增加了群众鉴别食品质量的难度,所以在这个领域发生的假冒伪劣及质量问题较多,约占食品质量问题的60%以上。
3、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的缺失,形成监管和服务的空白
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包括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跟踪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一方面,目前除了互联网上的公共信息外,在政府层面上还没有建立起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县(区)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使得很多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递,造成了信息的不平衡,不仅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还往往因信息不全,导致监管空白。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信息收集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收集本地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基层部门收集的信息大部分仅限于获证企业的基本信息,如生产地及证书等基本情况,而对获证企业持续保证食品安全的能力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无法利用信息实现有效的监管,更谈不上为食品安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
只有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发现现有饮食习惯和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在技术上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安全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对饮食健康的需要,也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怎样处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怎样去除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怎样饮食最有利于健康等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
2、建立有效机制,发挥消费者作用,促进消费者健康、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证后监管和食品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对优质产品的形成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甚至还关系到整个食品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一切蒙蔽、误导和欺骗的手段都是危险的,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和经济方面的损失,而且造成政府监管信誉的散失,食品产品、企业和生产者被市场淘汰的结局。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正确引导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食品知识,促进消费者健康、理性消费。一是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社区、高校和媒体等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消费者联运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社区活动解决消费者投诉或者利用专业人士对典型食品安全投诉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3、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
所谓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大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犯罪得不偿失;二是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的信用制度,只有真诚守法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进行食品生产。在发达国家,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除要求立刻停业待查之外,还将伴随高额的罚款,而罚款额度之高足以使其关门倒闭。这样立法的目的就让商家清楚地意识到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过去,我国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人员的处置并不严厉,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健康赚黑心钱,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为了杜绝这种明知故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大幅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无利可图,同时,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信用制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出现质量与安全的食品从业人员,规定其一辈子都不能再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法规的不断建立健全,我们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看待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界实现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系统整体性功能的提高也必将促进食品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龚英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7.
[2]雷垠涓.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J].监督与选择,2006,02:68-69.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是提高人类福利的基本要求,而食品安全则是健康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己经不容忽视。寻求如何解决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当前形势下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1、现行监管措施与监管对象现状不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获证企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低,对食品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合法生产的理念,产品检验能力较差,能有效实施产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的企业少。虽然近年来多数企业对原辅材料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把关意识有所加强,但实施力度却有待加强。在目前的监管工作中,监管职能部门基本是根据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套用国家的宏观措施或自行寻找措施开展发证后的后续监管工作,没有针对所监管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和形成与本省或本市获证企业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导致监管中出现了监管不当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我国食品的多种供应渠道和市场形式使得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增加
第一类,生鲜食品和食品原料市场。这些食品原料供应以散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主,少量在超市銷售,其质量基本取决于农业生产管理,其流通也较混乱,质量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第二类,主食市场。这些产品除多由家庭制作外,基本以饭店加工供应为主,少量在超市出售。从目前情况看,制作主食类食品的原料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面粉中添加剂超标、大米过量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这就给原料加工生产领域的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第三类,副食品市场。由于副食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差异大、产品发展变化快、利润相对高,客观上形成的造假空间也较大,再加上不断更新的品种各异化、包装多样化等情况更增加了群众鉴别食品质量的难度,所以在这个领域发生的假冒伪劣及质量问题较多,约占食品质量问题的60%以上。
3、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的缺失,形成监管和服务的空白
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包括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跟踪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一方面,目前除了互联网上的公共信息外,在政府层面上还没有建立起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县(区)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使得很多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递,造成了信息的不平衡,不仅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还往往因信息不全,导致监管空白。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信息收集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收集本地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基层部门收集的信息大部分仅限于获证企业的基本信息,如生产地及证书等基本情况,而对获证企业持续保证食品安全的能力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无法利用信息实现有效的监管,更谈不上为食品安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
只有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发现现有饮食习惯和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在技术上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安全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对饮食健康的需要,也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怎样处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怎样去除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怎样饮食最有利于健康等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
2、建立有效机制,发挥消费者作用,促进消费者健康、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证后监管和食品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对优质产品的形成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甚至还关系到整个食品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一切蒙蔽、误导和欺骗的手段都是危险的,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身体健康和经济方面的损失,而且造成政府监管信誉的散失,食品产品、企业和生产者被市场淘汰的结局。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正确引导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食品知识,促进消费者健康、理性消费。一是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社区、高校和媒体等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消费者联运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社区活动解决消费者投诉或者利用专业人士对典型食品安全投诉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3、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
所谓建立预防食品违法犯罪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继续加大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犯罪得不偿失;二是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的信用制度,只有真诚守法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进行食品生产。在发达国家,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除要求立刻停业待查之外,还将伴随高额的罚款,而罚款额度之高足以使其关门倒闭。这样立法的目的就让商家清楚地意识到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过去,我国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违法人员的处置并不严厉,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健康赚黑心钱,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为了杜绝这种明知故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大幅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无利可图,同时,要建立食品从业人员信用制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出现质量与安全的食品从业人员,规定其一辈子都不能再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法规的不断建立健全,我们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看待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界实现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系统整体性功能的提高也必将促进食品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龚英亮.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7.
[2]雷垠涓.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J].监督与选择,2006,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