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欠缺,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复习课的设计直接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术视野和专业高度,一节精彩的复习课是教师的积累和专业修炼的结晶。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化学复习课上,老师把知识点按照课本顺序,从头到尾地把知识点又学了一遍,生怕遗漏掉了某个知识点。这样做几乎等于把新课又上了一遍,只是因为学生熟悉了知识点,把几节课学的知识点压缩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快速的讲完,更别说对学生能力点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了,这种现象在新入职的教师中尤为常见。那么,我们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复习课呢?
一、知识点的复习,抓住一个“巧”字
首先,复习课的知识点复习不在知识点的全面,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如果你能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起来,那也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在一节课里连贯所有的知识点时间必然会有些紧张,这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复习课上的思考容量受限,达不到复习课深化对知识点理解的效果。所以,单元复习课上关于知识点的复习,需抓住一个“巧”字。
首先,选择复习点要“巧”。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巧妙地从中选择一两个点作为复习的核心,并明确一个要突破的难点。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有的老师选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作为重点复习,以从定性认识到定量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为难点;而有的老师以氧气的性质与获得,空气污染的防治作为重点内容复习,这些做法都可行,关键是复习课中知识点的复习要做到重难点突出,不必要面面俱到。
其次,重难点的呈现方式的设计要新颖巧妙,让学生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回顾并应用旧知。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老师可以以问题——我们周围空气的成分自古如此吗?通过观看远古大气的视频介绍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并不是自古如此,紧接着再通过提出“远古大气能供人类呼吸吗?”引导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老师也可以一上课,深吸一口气后再深呼一口气,紧接着提问——我刚刚深呼吸的时候吸进去哪些气体呢?学生回顾空气成分与含量,再提问我刚刚呼出的气体中又有哪些气体呢?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少了氧气,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两种气体中各种成分含量差异的定量探究实验;老师还可以用拟人化的“鱼在旅途”微视频引入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充满趣味的课堂,并对视频中“向其中一盛有金鱼的塑料袋中加入少量淡黄色的固体”、“向另一盛有金鱼的塑料袋中充一段时间某种气体”、“将塑料袋密封”等做法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并引导学生对“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中不含氧气?”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还有的老师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的具体成分提出疑问展开探究。
二、能力点的发展,抓住一个“精”字
复习课当中,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我们仍不能忽略复习课中对学生能力点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在大容量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注意复习课中能力点的培养要精而少,这跟难点的突破是相对应的,这样在复习课上学生才不会手忙脚乱,自顾不暇。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从定性认识到定量探究的能力,如在提出“我们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哪些成分含量不同?我们如何探究呢?”学生回答分别用燃着的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对着冷玻璃片哈气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含量的不同,这些是学生对两种气体成分含量差异的定性认识,紧接着老师用问题“那我们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到底相差多少呢?”从而将学生引入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通过对吸入和呼出气体中这两种气体的曲线变化分析,直观定量地感受呼吸前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并不是很大。关于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量的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從生活事例——人工呼吸来理解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仍较多,仍可供人体呼吸;老师也可以在复习到氧气的制取时提出如何验满,学生准确的回答出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氧气,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进一步深化问题——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的氧气吗?引导学生分别用装有3/4、2/3、1/2体积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并探究带火星木条在这三瓶气体中的复燃情况,通过探究发现在这三瓶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都能复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的氧气,进一步让学生计算用装有1/2体积水的集气瓶收集的气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0.5%,紧接着提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最少是多少呢?通过展示表格数据让学生分析得出氧气含量只要达到35%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得出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并不可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的培养,抓住一个“心”字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只顾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调控。对于长期缺乏自信,处于学习焦虑状态的学生,如在课堂上缺乏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的课堂活动,很难参与到课堂中去。如果老师在备课中能够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精心设计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跟着老师动起来,复习课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所以,关于复习课中情感的培养,抓住一个“心”字,这里的“心”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教师对学生关心,备课用心,上课走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心中要有后进生这样的群体的存在,尽量设计一些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活动,或者在复习中简单的问题邀请后进生起来回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恐慌。同时在复习课中涉及情感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引导学生,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涉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我们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很多老师照搬书本,一带而过,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反正考试学生都会写,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说,这也是现在很多老师复习课唯考试是从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学习化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让学生听课专心,思考用心,活动开心。当然这一条是在前一条的基础之上,只有教师精心备课,用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关心与爱心,学生才能投入课堂,教师的情感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学生才能与老师形成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复习课的课堂氛围融洽,从而使复习课事半功倍。
在单元复习课中,知识点的复习,能力点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是融为一体的,如何能够全面关注到这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平时细心地积累,用心地思考,静心的修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呈现出一节精彩纷呈的单元复习课。
参考文献:
[1]梅伟权.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J].化学教学,2015(11):45-48.
[2]杨玉琴,赵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学,2018(6):41-47.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化学复习课上,老师把知识点按照课本顺序,从头到尾地把知识点又学了一遍,生怕遗漏掉了某个知识点。这样做几乎等于把新课又上了一遍,只是因为学生熟悉了知识点,把几节课学的知识点压缩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快速的讲完,更别说对学生能力点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了,这种现象在新入职的教师中尤为常见。那么,我们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复习课呢?
一、知识点的复习,抓住一个“巧”字
首先,复习课的知识点复习不在知识点的全面,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如果你能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起来,那也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在一节课里连贯所有的知识点时间必然会有些紧张,这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复习课上的思考容量受限,达不到复习课深化对知识点理解的效果。所以,单元复习课上关于知识点的复习,需抓住一个“巧”字。
首先,选择复习点要“巧”。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巧妙地从中选择一两个点作为复习的核心,并明确一个要突破的难点。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有的老师选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作为重点复习,以从定性认识到定量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为难点;而有的老师以氧气的性质与获得,空气污染的防治作为重点内容复习,这些做法都可行,关键是复习课中知识点的复习要做到重难点突出,不必要面面俱到。
其次,重难点的呈现方式的设计要新颖巧妙,让学生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回顾并应用旧知。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老师可以以问题——我们周围空气的成分自古如此吗?通过观看远古大气的视频介绍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并不是自古如此,紧接着再通过提出“远古大气能供人类呼吸吗?”引导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老师也可以一上课,深吸一口气后再深呼一口气,紧接着提问——我刚刚深呼吸的时候吸进去哪些气体呢?学生回顾空气成分与含量,再提问我刚刚呼出的气体中又有哪些气体呢?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少了氧气,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两种气体中各种成分含量差异的定量探究实验;老师还可以用拟人化的“鱼在旅途”微视频引入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充满趣味的课堂,并对视频中“向其中一盛有金鱼的塑料袋中加入少量淡黄色的固体”、“向另一盛有金鱼的塑料袋中充一段时间某种气体”、“将塑料袋密封”等做法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并引导学生对“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中不含氧气?”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还有的老师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的具体成分提出疑问展开探究。
二、能力点的发展,抓住一个“精”字
复习课当中,知识点的回顾复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我们仍不能忽略复习课中对学生能力点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在大容量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注意复习课中能力点的培养要精而少,这跟难点的突破是相对应的,这样在复习课上学生才不会手忙脚乱,自顾不暇。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从定性认识到定量探究的能力,如在提出“我们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哪些成分含量不同?我们如何探究呢?”学生回答分别用燃着的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对着冷玻璃片哈气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含量的不同,这些是学生对两种气体成分含量差异的定性认识,紧接着老师用问题“那我们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到底相差多少呢?”从而将学生引入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通过对吸入和呼出气体中这两种气体的曲线变化分析,直观定量地感受呼吸前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并不是很大。关于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量的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從生活事例——人工呼吸来理解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仍较多,仍可供人体呼吸;老师也可以在复习到氧气的制取时提出如何验满,学生准确的回答出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氧气,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进一步深化问题——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的氧气吗?引导学生分别用装有3/4、2/3、1/2体积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并探究带火星木条在这三瓶气体中的复燃情况,通过探究发现在这三瓶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都能复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的氧气,进一步让学生计算用装有1/2体积水的集气瓶收集的气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0.5%,紧接着提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最少是多少呢?通过展示表格数据让学生分析得出氧气含量只要达到35%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得出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并不可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的培养,抓住一个“心”字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常常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只顾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调控。对于长期缺乏自信,处于学习焦虑状态的学生,如在课堂上缺乏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的课堂活动,很难参与到课堂中去。如果老师在备课中能够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精心设计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跟着老师动起来,复习课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所以,关于复习课中情感的培养,抓住一个“心”字,这里的“心”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教师对学生关心,备课用心,上课走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心中要有后进生这样的群体的存在,尽量设计一些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活动,或者在复习中简单的问题邀请后进生起来回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恐慌。同时在复习课中涉及情感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引导学生,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中,涉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我们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很多老师照搬书本,一带而过,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反正考试学生都会写,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说,这也是现在很多老师复习课唯考试是从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学习化学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让学生听课专心,思考用心,活动开心。当然这一条是在前一条的基础之上,只有教师精心备课,用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关心与爱心,学生才能投入课堂,教师的情感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学生才能与老师形成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复习课的课堂氛围融洽,从而使复习课事半功倍。
在单元复习课中,知识点的复习,能力点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是融为一体的,如何能够全面关注到这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平时细心地积累,用心地思考,静心的修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呈现出一节精彩纷呈的单元复习课。
参考文献:
[1]梅伟权.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J].化学教学,2015(11):45-48.
[2]杨玉琴,赵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学,2018(6):41-47.